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的意見

四川 23℃ 0
摘要:做好2024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堅決守牢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推進農業强省建設,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二0二四年二月八日)

做好2024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堅決守牢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推進農業强省建設,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一、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一)實施糧食擴面增產工程。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600萬畝以上、產量保持在715億斤以上。健全防止耕地撂荒長效機制,分類穩慎推進農業種植園地優化改造。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擴大油菜種植面積。開展低產低效核桃林和油茶林改造,擴大油茶等木本油料種植面積。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水准。落實產糧大縣扶持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省級財政種糧大戶補貼標準。落實年度新增地方糧食儲備規模任務,改善糧食倉儲基礎設施條件。加强農資儲備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探索建立與農資價格上漲幅度掛鉤的動態補貼辦法。落實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深入開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

(二)抓實活豬等“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加快推進活豬產業現代化,落實活豬穩產保供政策,做好活豬產能調控,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全年活豬出欄穩定在6000萬頭以上。推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實施牛羊、家禽增量提質工程,加快建設水產產業集群和“魚米之鄉”。

(三)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全面落實田長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機制,强化耕地總量管控和“以補定占”管理,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减少。健全補充耕地品質驗收制度,完善後續管護和再評估機制。加强耕地保護督察執法,健全耕地違法行為“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機制。製定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獎懲工作方案,建立差异化激勵機制,穩妥有序推進上一輪規劃耕地保護任務缺口恢復。分類穩妥開展違規佔用耕地整改複耕,細化明確耕地“非糧化”整改範圍,合理安排恢復時序,堅決保護農民利益,堅決防止簡單化和“一刀切”。

(四)量質並重建好“天府良田”。實施“天府良田”建設攻堅提質行動,適當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補助水准,支持縣級政府按規定統籌綜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增加投入,取消對產糧大縣資金配套要求,推進整市整縣整片建設,年內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25萬畝以上。推動製定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條例。開工建設引大濟岷工程,加快建設亭子口灌區一期、向家壩灌區一期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分類推進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寘(打捆)工程,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動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丘陵地區、盆周山區重點山坪塘整治,新建和改造1500座提灌站。

(五)强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强統籌協調和體制機制創新,綜合各方面力量支持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研發及產業化示範。建好用好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體系四川創新團隊建設,實行重點科研專案“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推動前沿引領科技、農業生產科技、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與改革,依法依規配備專業科技人員,確保機构和人員履行好主責主業。積極培育科技先行村。加快推進種業振興,持續實施四川省“十四五”農作物及畜禽育種攻關項目,落實重大品種推廣補助政策,建設五大種業集羣,加大種業領軍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實施“天府良機”行動,加大丘陵地區適宜農機研發製造力度,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快“五良”融合農機工作條件建設。建設一批智慧農業園區。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六)加大欠發達地區幫扶力度。深入落實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政策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村)支持政策,實施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提升計畫,用好銜接資金,落實脫貧縣涉農資金統籌綜合試點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補齊脫貧地區、欠發達縣域短板弱項。深化東西部合作提質增效行動,謀劃推動一批帶動性强的幫扶項目,招引更多優質企業來川投資。深入推進省內結對幫扶、定點幫扶、駐村幫扶、醫療教育科技“組團式”幫扶等各類幫扶。

(七)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實施防止返貧常態化監測幫扶體系促進計畫,健全縣鄉村三級網格管理體系。暢通受灾和突發事故等特殊情况識別“綠色通道”,對存在因災返貧風險的農戶,符合政策規定的可先行落實幫扶措施。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准。加强農村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患者監測預警,按規定及時落實醫療保障和救助政策。推進各級防止返貧監測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數據互聯互通、政策有效銜接。

(八)提高產業和就業幫扶實效。實施脫貧羣衆持續增收體系促進計畫,確保脫貧人口收入穩定增長。按照“鞏固一批、陞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分類加大產業幫扶力度,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保持總體穩定。加强幫扶項目資產管理,符合條件的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統一管理。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拓寬以工代賑、就業幫扶車間等通路,確保有勞動力的脫貧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大力開展消費幫扶,持續實施“天府鄉村全鏈條發展計畫”。

(九)强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深入實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强基提質行動,支持搬遷安置區可持續發展。深化就業幫扶,確保搬遷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穩中有增。統籌推進安置區規範化建設,在200人以上安置區健全幫扶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提升公共服務水准,推進社區治理和社會融入。易地搬遷至城鎮後因人口增長出現住房困難的家庭,符合條件的統籌納入城鎮住房保障範圍。

三、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准,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十)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發展。實施“天府糧倉·千園建設”行動,新評定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65個以上,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完善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考評激勵辦法,健全“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動態管理機制。積極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鄉村振興示範縣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農業科技園區。加快建設20個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爭創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大力建設國家儲備林,推進省級“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園區和示範基地建設,培育現代林業基地和林業園區。

(十一)做大做强農產品精深加工。優化全省農產品加工業佈局,推進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和區域性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建設,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動,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助推鄉村振興重點企業,做大做强主食產品、特色農產品、預製菜及調味品、林竹產品、中藥材和絲綢等加工業。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設備建設工程。

(十二)推動農村流通高品質發展。優化陞級農產品批發市場,支持省級區域農產品集配中心建設,加快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和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三年行動,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改造提升鄉鎮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深化“交商郵供”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加快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打造一批供銷流通服務強縣。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支持發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舉辦“天府有禮”市場拓展專項活動,實施“川貨寄遞”工程,積極拓展省外市場。推進農產品品質安全省建設,加快培育“天府糧倉”省級公用品牌和精品品牌。

(十三)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行動,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深化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天府旅遊名鎮名村、休閒農業重點縣建設,因地制宜打造融合田園度假、文化體驗、戶外運動等功能的鄉村“微度假”目的地。推動農村養老服務與鄉村旅遊、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市、區)建設。培育農村消費新場景,打造鄉鎮商業集聚區。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培育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園區。

(十四)開展農民工高品質充分就業行動。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勞務服務體系,健全人崗對接平臺,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加强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培育“川字型大小”勞務品牌,確保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保持在2500萬人以上。完善根治拖欠農民工薪水工作長效機制。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繼續擴大勞務報酬規模,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

(十五)大力推進農業開放合作。實施農產品出口促進計畫,加快建設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培育農產品出口產業和重點企業,繼續舉辦“川字型大小”農產品“一帶一路”行專項活動,探索建設農產品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優化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深化對臺農業合作交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辦好第十届四川農業博覽會。

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提升鄉村建設治理水准

(十六)健全創建示範推進機制。堅持示範引領、梯次推進、整體提升,加快培育省級示範村和精品村,引領帶動全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面推進以片區為單元編制實施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建立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分工協作的創建示範工作機制,形成省市縣共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格局,全年培育省級示範村1000個、精品村100個。

(十七)實施基礎條件補短計畫。建立省級財政籌資保障機制,統籌綜合涉農項目資金,實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補短補缺五年計劃。實施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鄉村振興產業路旅遊路建設、農村公路次差路整治等工程。開展鄉村水務百縣建設行動,加快發展平原丘區集中連片規模化供水與高原山區分佈式水源規範化供水。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通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工程。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支持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開展農房和村莊現代化建設,實施巴蜀美麗庭院示範片建設,開展“天府美麗庭院”建設等群眾性活動。加强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實施數位鄉村發展行動。推進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試點建設。支持片區中心鎮加快發展,培育一批省級百强中心鎮,實施鄉鎮場鎮建設管理補短計畫。推進實施“鄉村著名行動”。

(十八)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探索農戶自願按標準改廁、政府驗收合格後補助到戶的獎補模式。新增完成104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建設任務,穩步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鞏固提升行動,完善收運處置設施設備和管理模式,推進源頭分類减量與資源化利用。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善農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開展鄉村造林綠化和草原生態修復,加强鄉村河湖水環境和原生植被、小微濕地保護,嚴禁開山毀林、填塘造地等行為。深入推進森林草原防滅火常態化治理。整縣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鞏固長江十年禁漁成效。

(十九)黨建引領提升治理能力。强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爭創先進、整頓後進機制。强化村級公共服務經費保障,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强鄉鎮對縣直部門派駐機构及人員的管理職責,加大編制資源向鄉鎮傾斜力度,縣以上機關一般不得從鄉鎮借調工作人員,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等做法,嚴格實行上級部門涉基層事務准入制度,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推進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農村衝突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推進“一村一輔警(警務助理)”全覆蓋,健全農村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及時依法打擊整治農村突出違法犯罪行為。加强平安法治鄉村建設,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統籌推進農村安全專項整治。做好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深入開展“積分制、清單制+數位化”智慧鄉村治理試點,建好用好“川善治”數位化鄉村治理平臺。

(二十)加快鄉村文化發展。改進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向鄉村延伸,促進都市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實施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程,推動中心鎮文化綜合體建設。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文宣教育活動,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全面遏制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防止人情禮金負擔過重。加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加强古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優秀農耕文化保護傳承。挖掘培育形成一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推進農村生產生活遺產產業化發展,加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實施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數位化項目。推進“天府鄉村大舞臺”建設,舉辦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持續開展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健康跑等羣衆性文化體育活動。

五、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二十一)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在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20個縣(市、區)開展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著力在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高效配寘等重點領域積極探索、率先突破,加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鼓勵各市(州)因地制宜開展市級試點。

(二十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縣域統籌機制,加快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管護,優化城鄉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推進規劃長期保留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構建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强化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逐步提高縣域內醫保基金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將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完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片區化集約化佈局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範圍。實施產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

(二十三)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落實集體所有權、明晰農戶財產權、放活資產經營權。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加强政策支持,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一批集體經濟强村。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製定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盤活利用規劃,建立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的平臺和機制。嚴格控制農村集體經營風險。落實集體資產由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登記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下稅收減免相關政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試點。

(二十四)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運行機制,擴大覆蓋範圍、拓展服務領域,逐步實現全程全鏈便捷服務。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案,加快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實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推動修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辦法,支持以家庭農場為主體組建農民合作社,支持農民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推動組建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行業聯盟、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探索建立家庭農場主和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職業保障制度。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供銷為農服務綜合平臺試點縣建設,加快構建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體系。鼓勵引導國有企業牽頭綜合資源,搭建鄉村產業綜合服務平臺。

(二十五)激發農村土地要素活力。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逐步擴大解决承包地細碎化試點範圍,在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和農民自願的前提下,鼓勵採取“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等管道,開展農田集中整理,實現連片經營。建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主要用於當地的機制,以縣域為組織統籌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量。深入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安排不少於5%的土地年度計畫名額,重點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穩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二十六)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加大“三農”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實現涉農貸款餘額持續增長。依託“四川農業信貸直通車”平臺開展農業農村領域重大專案儲備管理和融資對接,强化鄉村建設金融支持。推廣涉農產業“金融鏈長”制,建立健全金融、財政、產業部門共同參與的產融對接工作機制。深化農村普惠金融體制機制建設,鞏固拓展“政擔銀企戶”合作模式,深入開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送碼入戶、‘碼’上貸款”信貸直通專項活動。積極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更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範區和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建設。

六、加强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强化鄉村振興組織保障

(二十七)全面壓實鄉村振興責任。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健全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壓實各級各有關部門責任。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加强黨委農村工作體系建設,强化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職責,將“三農”重大政策、規劃、項目、資金、改革等納入議事範圍,充分發揮黨委農辦牽頭抓總和綜合協調作用,充實工作力量,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鄉村振興考核考評辦法,加强各類涉農督查檢查考核統籌綜合,簡化考核內容和程式。

(二十八)强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堅持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各級公共財政加大鄉村振興投入力度,落實市縣政府投入責任,構建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的財政保障機制。落實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政策和省級統籌調劑機制,確保年度計提比例不低於9%。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優化農業財政金融互動政策,用好農業信貸擔保補助、農業產業化銀行貸款貼息、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等政策,優化“助農振興貸”產品。規範和引導社會資本下鄉,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加强“三農”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和涉農資金專案審計監督,嚴厲查處套取、騙取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十九)加强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充實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重視選配能够扛起領導“三農”工作重任的縣(市、區)黨委書記。全面提升鄉鎮領導班子抓鄉村振興能力,開展鄉鎮黨政正職全覆蓋培訓和農村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要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深入調查研究,推動解决農民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完善都市人才入鄉政策,優化都市科教文衛體及規劃、建設等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啟動農業實用人才培育計畫。在農業等領域推行“崗編適度分離”機制,各類鄉村振興人才的編制可保留在本級組織、人員下沉到鄉村一線工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