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都市更新滿足多元需求建設韌性都市盤活存量用好公共空間“邊角料”

上海 45℃ 0
摘要:

  記者戚穎璞陳璽撼

  上海世博會後,後灘地區被譽為上海第二個陸家嘴。經測算,僅現在用來建設世博文化公園的這片土地,如果用於商業開發,純土地收入就可超1000億元。

  公園綠地、街區景觀、道路配套……把經濟價值極高的地塊用於民生福祉,為人民提供功能豐富的公共空間設施,在上海都市發展決策理念中,是始終如一的堅持。

  但這樣的堅持並不容易,除了克服“寸土寸金”的誘惑,還要面對土地資源緊張的現實瓶頸,公共空間設施的數量和品質如何兼得?通過都市更新盤活存量資源是有效途徑。

  記者從上海市重大辦瞭解到,公共空間設施優化行動已被列入上海都市更新六大行動,“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持續盤活存量用地、用房用於各類公共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盤活“邊角料”

  現時,上海城鄉建設用地和工業用地占比仍高於倫敦、巴黎、東京、紐約等國際大都市,土地利用管道也不經濟,要配寘基礎設施,讓各種公共服務供給盡可能穿透並下達到最基層,變得人人觸手可及,往往得在“夾縫”中尋找出路。

  近年,大量都市空間“邊角料”的“逆襲”就是典型例子。

  來自上海市道運局的資料顯示,全市公路橋、高架橋、都市橋樑等下方的橋洞有3萬多個。這些被忽略的都市“邊角料”,要麼被閒置,要麼用作“老三樣”——功能單一的綠地、停車場、道監獄。

  但兩年前,長寧區蘇州河中環橋下3.5公頃的空間“蹚”出了一條獨特之路——經過一番改造,變身成“動物”出沒的網紅打卡點,以3種動物形象為主題,配寘了運動場、濱河座椅等元素,既可遠眺蘇州河景,也能感受運動的活力。

  2023年,上海新建、改建口袋公園86座,全市口袋公園達到476座,它們中的大多數正是脫胎於都市空間裏的“邊角料”。雖然面積小還分散,但可串珠成鏈,有效解決了大都市密集區的公共綠化供給不均衡、不充分的難題,也有利於解决好安全、居住、公共服務和職住平衡等羣衆反映突出的問題。

  楊浦區的“陽普鄰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經歷一年多的拆除重建後,傳統的振原菜市場陞級成為集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社區商業中心“陽普鄰里”,融入了餐飲和修鞋、修傘、洗衣、回收等便民服務,成為公認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優秀案例。

  上海正在覈心、重點居住地區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盤活都市空間“邊角料”已成為該行動的“主引擎”之一,助力實現“宜居、宜業、宜遊、宜學、宜養”的建設目標。

  滿足多元需求

  一年又一年,都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也在升級換代,如今對公共服務的需求,逐步從“有沒有”轉向“優不優”。好不容易盤活的各類空間資源,肩負承載更多更好功能配套的使命,對都市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座車站也可以是一座微縮都市。位於閔行區的軌道交通1號線蓮花路站,通過改造,服務功能更多元,成為全國首例投入運營的車站拆除後新建上蓋的綜合開發案例。網站轉型與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理念融合,軌交與商圈“無縫銜接”,實現了複合功能開發和土地集約化利用的雙贏。

  在投運軌交里程數達到全球第一的基礎上,上海地鐵思考如何提供多元化服務供給,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在橫向擴張的基礎上向縱向延伸。部分公共設施項目探索在滿足人們基礎服務需求的同時,因地制宜疊加多種功能。

  天寶路的暢心園融入了兒童友好型樂園和健身設施;嘉定區白銀路整體提升工程不僅滿足了車輛基本的通行功能,還通過搭載大量智慧交通設施,打造了智慧管養、高峰通勤、健康診斷、公交優先、特車先行和低碳引導六大智慧交通使用場景,實現車路協同。

  盤活的空間還能成為新型文化活動的承載體,不斷啟動區域活力。世博文化公園北區開放後,持續聽取居民建議,改進提升配套設施和服務,注入園林光影秀等文化體驗項目,成為浦江岸線上的一顆明珠。

  正在推進的臨港滴水湖環湖景觀改造,規劃營造生態、開放、現代的濱水公園景觀空間,培育特色時尚賽事,挖掘旅遊資源潜力,進一步提升臨港新片區城市功能內涵、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建設韌性都市

  對全球都市來說,可持續發展已經不是一個口號。從上海,到紐約、倫敦、芝加哥、鹿特丹、東京等國際大都市,都不約而同地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新增了“韌性都市”理念。

  韌性城市建設,在都市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對沖氣候變化帶來的潜在影響中,有著不可小覷的價值。從都市空間來說,提升韌性的重點在於“硬實力”塑造。上海都市更新六大行動把目光聚焦在硬體改造上,覆蓋不同尺度和不同層面的空間改造,系統性提高都市應對風險能力。

  根據《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上海要完成燃氣老化筦道改造600公里,實施老舊供水管道改造約1000公里,實施排水首長檢測約4700公里、修復或改造約600公里,實施配電網陞級改造項目423個。都市建成區40%的區域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完成應急避難場所建設2400萬平方米。完成1000萬平方米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完成1200萬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築節能改造,推進若干綠色生態城區(更新城區)建設。

  一些試點初見成效。和平公園改造時,採取抬升水體溢流水位、設定行泄通道等措施,利用公園水體、廢棄地下民防通道作為臨時滯蓄空間,新增調蓄容積8700立方米,服務周邊約36公頃區域超過管渠排水能力的雨水蓄存。公園還新增了大量海綿設施,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和永續水迴圈,有效削减了雨水徑流、洪峰峰值以及初期雨水污染負荷,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並提升了景觀品質。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