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發力
●形成一個工作體系構建責任共同體:健全市縣統籌機制,形成部門聯動機制,構建縣企共興機制
●提升縣域經濟實力構建產業共同體:統籌安排幫扶資金,遠近結合實施專案,優勢互補綜合資源
●幫扶措施具體化具象化構建民生共同體:幫扶各方共同助力羣衆增收,共同推進民生保障,共同推進城鄉融合
●錨定目標加快節奏構建發展共同體:推動幹部人才互派互育,實現幫扶進度共推共促,形成幫扶成效同評同考
記者近日從省委組織部獲悉,為推動省委關於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進一步發揮縣級工作專班主體作用,該部已同省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聯合印發《關於壓實39個欠發達縣級工作專班主體責任努力構建黨建引領幫扶工作共同體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圍繞形成一個工作體系、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幫扶措施具體化具象化和錨定目標加快節奏四方面發力,構建黨建引領幫扶工作共同體,以進一步強化39個欠發達縣級工作專班對省級定點幫扶、東西部合作、省內結對幫扶、在川央企和省內國有企業五支幫扶力量(以下簡稱五支幫扶力量)的統籌綜合力度,努力形成責任共擔、產業共抓、民生共促、發展共推的工作格局。
圍繞形成一個工作體系構建責任共同體,《方案》明確,要健全市縣統籌機制,形成部門聯動機制,構建縣企共興機制。一方面,39個欠發達縣域涉及的廣元、樂山、南充、達州、巴中、阿壩、甘孜、凉山8個市(州)黨委、政府應建立健全黨政牽頭、部門參與的市(州)級協調機制,39個縣級工作專班要加强與市(州)協調機制的銜接配合,採取“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的管道,推動各項幫扶任務落地落實;另一方面,39個欠發達縣域省直聯系部門應牽頭,加强與相關組織的聯動配合,幫助聯系協調工作進度、推動任務落實,並深挖省直聯繫單位職能優勢和背靠優勢,每年實施1至2個重點支持項目,確保既有“真金白銀”投入又有實實在在舉措;最後,參與幫扶的78戶國有企業黨組織應與39個欠發達縣(市、區)黨委簽訂“黨建引領縣企共興協定”,確保所有參與幫扶的國有企業每年落實一定比例資金,幫助欠發達縣集中培育1至2個重點產業,示範帶動國有企業行業優勢、關聯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向欠發達縣集聚。
圍繞提升縣域經濟實力構建產業共同體,《方案》明確,要統籌安排幫扶資金,遠近結合實施專案,優勢互補綜合資源。一方面,39個欠發達縣級工作專班應牽頭圍繞擺脫欠發達地位的重點任務、重大專案,統籌五支幫扶力量實施“組團投入”,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幫受雙方也可按照“縣發起、共投入、市場化”的管道組建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欠發達縣特色產業發展;另一方面,39個欠發達縣級工作專班要牽頭,分別確定一批長期、中期、短期幫扶項目,推動幫扶重點向“短特精”“見效快”的領域集聚,並切實以項目為牽引,努力推動受扶縣優勢特色產業向上下游領域拓展延伸;最後,39個欠發達縣(市、區)要深入挖掘本地農牧產品、能源礦產、自然風光等特色資源,會同五支幫扶力量找准產業合作切入點和契合度,五支幫扶力量所屬單位(企業)應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品牌效應、產銷鏈條優勢,綜合包裝受扶縣優勢特色產品,打造一批信得過、叫得響的優質品牌。
圍繞幫扶措施具體化具象化構建民生共同體,《方案》明確,幫扶各方要共同助力羣衆增收,共同推進民生保障,共同推進城鄉融合。一方面,五支幫扶力量應採取開展勞務合作、開辦“幫扶車間”等管道,幫助轉移就業或就近就業,並會同受扶縣研究製定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計畫,確保每個縣年均培訓人數應不少於500人;另一方面,五支幫扶力量應圍繞受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任務,以點帶面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並主動參與開展受扶縣地質災害防範、農村危房排查整治、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改造,協同開展防止返貧幫扶工作;最後,各地應積極引入五支幫扶力量資源優勢,共建一批公益性服務專案,引導五支幫扶力量及其下屬單位、關聯企業積極參與受扶縣新型城鎮化建設,幫助培育一批生態康養、文旅融合、產城一體特色小鎮。
圍繞錨定目標加快節奏構建發展共同體,《方案》明確,要推動幹部人才互派互育,實現幫扶進度共推共促,形成幫扶成效同評同考。一方面,五支幫扶力量應根據受扶縣所需及時從幫扶方補充選派急需緊缺人才駐縣幫扶,每年從39個欠發達縣域選派100名左右優秀幹部人才赴幫扶方掛職鍛煉和跟崗培訓;另一方面,39個欠發達縣(市、區)黨委應會同五支幫扶力量所在黨組織加強溝通協調,最大限度綜合幫扶資源,省上要遴選部分縣抓點示範,强化工作調度,適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最後,要統籌綜合省上對39個欠發達縣(市、區)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將托底性幫扶成效納入東西部合作、省內結對幫扶和定點幫扶考核內容,確保幫扶工作成效與欠發達縣域發展成效共通共用。(記者 樊邦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