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支持外籍人士擔任國企法定代表人法學專家解讀——法律上“無障礙”企業裏“有實權”

上海 23℃ 0
摘要:

  記者王海燕

  近日,浦東支持外籍人士擔任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話題上了網絡熱搜。這一消息來自浦東新區宣佈的全球引才夥伴計畫(GTP)。

  外籍人士擔任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在法律上有什麼說法?存在“安全風險”嗎?這一人才政策釋放了什麼訊號?

  法律資格沒有任何限制

  “外籍人士擔任國企或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有管理、科技方面的要求,而在法律上的‘資格’問題是毫無障礙的。”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法學教授羅培新表示。

  首先,民法典賦予自然人平等的行為能力,這個“自然人”既包括中國人,也包括外籍人士。其次,無論是現行公司法,還是新的公司法,對公司法定代表人均沒有國籍的限制。“允許外籍人士擔任國企、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高管,遵循的是法律上的人格平等和行為能力平等的原則。”羅培新說。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這一職務有多少含金量,有哪些權利和義務?根據法律規定,法定代表人是代表公司行使公司職權的負責人,對外享有公司代表權,對內享有業務執行權,表現為執行股東會和董事會的決議、負責公司日常事務的處理等。也就是說,外籍人士擔任國企或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一般而言是有實權的,將實際參與企業運營,甚至可以在關鍵崗位上體現政府或官方的意志。

  “中國國企與世界各地企業一同參與市場競爭,遵循的是市場規則,平等對待境內和境外人士在法定代表人、高管等職位的任職,這正是進步和開放的體現。”羅培新說,這一政策體現了上海開放包容的格局,也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引進外籍人士擔任法定代表人,將為國企的經營管理引入全球性戰畧思考視角和資源,“這與改革開放是一樣的,在引進外資的同時,也引入了先進管理經驗,引進了全球優秀人才”。

  有人擔心,由外籍人士擔任國企或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會不會有“安全風險”?羅培新表示,如果是涉及國家安全,或者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資的行業,這些國企一般不會聘用外籍人士來擔任法定代表人。根據法律規定,法定代表人雖擁有行使職權的權利,但必須在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公司章程規定的範圍內,且需要接受公司全體成員和有關機關的監督。也就是說,外籍人士擔任國企或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不能任意妄為,若有違反我國法律法規的行為,同樣要追究其法律責任。

  中央賦予人才利好政策

  支持外籍人士擔任國企或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在法律資格上沒有任何限制,這也是中央賦予上海的人才利好政策。

  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明確創新吸引和集聚世界優秀人才的體制機制,其中就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擔任上海自貿區及臨港新片區、張江科學城的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等內容。此外,方案還提出鼓勵外籍科學家承擔國家科技計畫、擔任新型研發機構法人等一系列舉措。

  羅培新等專家學者表示,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的對外開放更加主動,浦東這一人才政策有利於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打造全面自主、均衡的制度型開放,這種“不拘一格廣招天下人才”的開放態度,也是當下中國向世界明確釋放的訊號。

  事實上,早在3年前,海南自貿港就有過此類人才引進的探索,同樣是依託於中央賦予的人才利好政策。2021年,海南通過市場化招聘的管道,引進外籍人士林月文擔任海南自貿港國企的法定代表人。林月文來自新加坡,在免稅零售行業有近30年從業經驗,曾在多個國家工作,口碑頗好。海南省屬國企海南控股聘請他擔任下屬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等職務,負責全面統籌海南控股離島免稅全通路業務。林月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自己是受到海南自貿港政策吸引而選擇投身海南免稅行業。

  浦東此次推出的人才引進支持政策,同樣也是向天下英才發出“求才若渴”訊號。這些年,為廣泛吸引海內外人才,浦東新區拿出了一批批優質崗位,其中就涉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單位類型,並不斷製定完善人才發展配套政策,在高層次人才評定中也不受國籍、戶籍的限制,助力享受多項優惠政策,為各類人才解除後顧之憂,這都為浦東大膽闖、大膽試厚植了人才沃土。

  專家學者表示,隨著方案不斷落實,上海有望成為全球重要的資本、科技、人才等彙集之地,未來,外籍人士擔任國企法定代表人將不再是新聞。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