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

海南 28℃ 0
摘要:海南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佈局“三度”落子“未來”海南日報邱江華連日來,海南科技創新領域捷報頻傳——三亞“電子加速器”讓藜麥增產約10%,解决傳統育種難題;“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總進度完成近80%;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一號在文昌成功發射……“溫度”“深度”“緯度”,是海南的優勢所在,而其所指向的“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既是海南科技創新的重點課題,也是攸關中國發展的戰畧命題。

海南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
佈局“三度”落子“未來”

海南日報記者邱江華

連日來,海南科技創新領域捷報頻傳——三亞“電子加速器”讓藜麥增產約10%,解决傳統育種難題;“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總進度完成近80%;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一號在文昌成功發射……

“溫度”“深度”“緯度”,是海南的優勢所在,而其所指向的“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既是海南科技創新的重點課題,也是攸關中國發展的戰畧命題。

近年來,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推進,全國一流種業、深海、航太創新力量在海南集聚,形成了比較優勢。海南正搶抓機遇,著力發揮“三度”優勢,推動“陸海空”三大科技創新高地逐步成型,成為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新平臺:

“南繁矽谷”成種業創新標杆

“搞南繁育種,科研人員都是搶著來的。”近日,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員劉毅,帶著從實驗室培育出的200份節水抗旱稻“模範苗”,來到位於陵水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加代”。

“搶”,體現出時間的急迫——在上海,水稻一般一年一季,而如果春節期間在海南插秧,四五月便可收穫一季。通過上海與海南的輪番種植,一年就能“擠”出兩季稻。劉毅說,曾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節水抗旱稻,就是從陵水光坡鎮米埇村的15畝田起步的。

“如今,它遍佈全國大江南北。”劉毅的話語裏充滿期待,這次他們帶來了耐高溫、耐鹽鹼、抗除草劑的稻苗,希望培育出更多優良性狀品種,以適應更多複雜多變的環境。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在有限耕地上多產糧、產好糧,種子是關鍵。

得益於良好的光熱條件,南繁成了科研人員心目中的“育種聖地”。據統計,累計超過2萬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經歷過南繁,占全國育成新品種的70%以上。

海南加快推進南繁基地建設,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熱帶作物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掛牌運行,“南繁矽谷”已建成全國數量最多、空間最大、體系最全的生物育種創新平臺,成為種業產業鏈科技創新標杆。

新動能:

“藍色經濟”破浪前行

2月22日,距離三亞市約90公里的崖城13-1氣田所在海域,“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綜合處理平臺水上生產組塊吊裝正在晝夜施工,截至目前,二期工程總進度已完成近80%。接下來,新平臺將與崖城13-1氣田原有的3個海上平臺連接,海南海域首個“四星連珠”海上天然氣田生產集羣初見雛形。

位於陵水海域的“深海一號”,於2021年6月建成投產,是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擁有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潜式生產儲油平臺。

中國海油“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專案經理劉康介紹,“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年產量可再提升50%,達到年產瓦斯45億立方米,為海南的瓦斯供給提供更穩定、更充足的保障,對於提升我國能源自給率意義重大。

不斷向海洋要空間、要資源、要效益,“藍色經濟”正破浪前行。而激發“藍色發展”新動能,科技創新始終是第一動力。

近年來,“兩船兩器”“深海一號”“海洋立體觀測網”和“海洋大資料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裝備在海南落地和運行。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等載人潜水器頻頻自海南出發探索深淵,近3年,我國載人深潜的潜次占全球半數以上,其中萬米深潜次數和下潜人數穩居世界首位。

海南成為我國深海科技力量主要聚集地,為國家深海戰畧和海洋強國建設提供重要戰畧服務保障。

新融合:

加快形成商業航太產業集群

作為我國現時唯一的商業航太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太發射場備受矚目,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市場化運營的航太發射場系統,進一步提升我國民商運載火箭發射能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為海南製定了全國唯一的商業航太發展促進政策,借助海南自貿港優勢,文昌國際航太城正加快推進“三區三鏈”(發射區、起步區、旅遊區,火箭鏈、衛星鏈、資料鏈)發展和“航太+”產業體系構建,著力打造開放型、國際化、創新融合的世界級航太城。

在今年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沖表示,下一步,將依託海南商業航太發射場,加快推進火箭產業園、星箭超級工廠建設,快速形成低成本批量化製造能力,推動產業鏈綜合創新。同時,加快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建設,加快形成以火箭鏈、衛星鏈和資料鏈為代表的商業航太產業集群,讓商業航太這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海南自貿港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一粒種子,到無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海南以科技創新賦能‘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的高品質發展,對於落實壯大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任務和理念至關重要,是確保新質生產力提升的關鍵平臺、載體和抓手,更是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必由之路。”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於濤認為。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聚焦生物育種、海洋觀測、衛星大數據應用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繼續做大做强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國家戰畧科技力量,更好服務自貿港建設和國家戰畧。

(本報海口2月24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