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諄諄囑託凝聚奮進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氣象新篇章

江苏 39℃ 0
摘要:江海奔湧,潮起東方。2020年12月,江蘇省政府、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推進江蘇氣象高品質發展。三年多來,江蘇省氣象部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訓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領導下,上下同心、凝心聚力,全力服務保障“强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氣象新篇章。

江蘇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平臺被評為2023年“數位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圖為2023年9月19日,江蘇氣象部門嚴密監測多地龍卷等強對流天氣。

江海奔湧,潮起東方。

2020年12月,江蘇省政府、中國氣象局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共同推進江蘇氣象高品質發展。三年多來,江蘇省氣象部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訓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的領導下,上下同心、凝心聚力,全力服務保障“强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氣象新篇章。

謀長遠高位部署推動高品質發展

“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氣象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全省氣象部門發揚優良傳統、鍛造過硬本領,在監測精密、預報精准、服務精細上下更大功夫,推動全省氣象事業高品質發展,充分發揮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線作用,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再立新功。”2023年8月2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省長許昆林、省委秘書長儲永宏、副省長夏心旻一行專程赴江蘇氣象中心調研,對全省氣象高品質發展提出具體要求,全省氣象部門幹部職工備受鼓舞。

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江蘇氣象工作,歷任省委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均對江蘇氣象高品質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新一届省局黨組先後多次向省委省政府、中國氣象局主要領導彙報工作,爭取關心支持。

2021年,江蘇省政府、中國氣象局明確江蘇省氣象局開展以強對流灾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示範體系為重點的高品質氣象現代化先行試點省建設。雙方聯合印發《江蘇省“十四五”氣象發展規劃》。氣象災害預警與資訊服務納入江蘇省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2022年,國務院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後不久,江蘇省政府就召開全省氣象高品質發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推動貫徹落實。全省氣象高品質發展工作迅速由紙面落實到行動,13個設區市政府分別以召開會議、調研指導等多種形式推動氣象高品質發展。截至2023年,全省所有設區市和縣(市、區)全部落實了推進氣象高品質發展具體舉措和意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有序推進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2023年6月以來,省局黨組高站位、强合作、早行動,各相關部門配合更加緊密,持續推進高品質對外開放合作,建立與87個廳局級組織對口聯系清單。省局大力推進“十四五”四項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其中,氣象災害防治工程、氣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氣象保障(江蘇)工程已獲批實施。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氣象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江蘇省“十四五”氣象發展規劃重點工程的通知》,一攬子確定建設資金投資通路。“十四五”氣象重點工程中央和省市縣已落實投資金額較“十三五”同期增長61%。經“十四五”中期評估,17項名額全部達到預期,其中5項快於預期。

中國氣象局黨組部署推動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後,省局黨組第一時間,以第一行動科學謀劃江蘇氣象新圖景,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融入“强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大局,帶頭深入基層開展調研,逐一聽取省局各單位以及相關市縣局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全面瞭解情况,按照“定3年、謀8年、展望13年”的工作思路,梯次遞進確定江蘇氣象高品質發展任務目標和工作舉措,以清單制落實《綱要》、質量提升年等年度重點任務。

江蘇氣象人一步一個腳印,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昂首奮進。“我們要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按照省部合作第五次聯席會議部署要求,進一步增強科學識變、預判風險、搶抓機遇的主動性,進一步提振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真抓實幹的精氣神,進一步鍛造全面履職、依法管理、擔當作為的硬功夫,不斷提升新高度、描繪新圖景、展現新風貌。”江蘇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晶說。

守安全築牢氣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線

2023年9月19日,江蘇兩地發生龍卷,多地強對流。省氣象臺預報員顧榮直回憶,當日全省早間會商針對此次豪雨和強對流過程進行了重點分析,預判19日的天氣形勢。全省各級氣象部門嚴密堅守。17時20分,預報員明確指出宿遷等地將出現EF1級龍捲風。19時40分,阜寧縣氣象臺發佈雷暴大風橙色預警信號。19時55分,省氣象臺再次明確阜寧將出現8—10級雷暴大風和EF1級龍卷。市縣氣象局各級負責人通過電話、微信、安全生產工作群等多種方式對地方黨政領導開展叫應,提醒防範。在這樣的持續緊盯下,一直到20日淩晨3時,隨著對流减弱,值班員們終於松了一口氣。

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江蘇,地勢平坦,湖泊交錯,南北氣候交接,灾害性天氣多發頻發。近年來,江蘇氣象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加强江蘇強對流灾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服務示範體系建設,把築牢氣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線作為氣象部門重大的責任。

2023年12月中旬,大範圍寒潮天氣席捲我國大部分地區,江蘇自北向南逐步出現雨轉雪或雨夾雪天氣。江蘇氣象部門“聞雪而動”,第一時間發佈《重要天氣報告》,每日滾動發佈寒潮天氣風險預估產品,與應急管理等部門開展寒潮天氣專題會商,做好面向交通、農業、能源、公眾等的氣象服務。省市縣三級共發佈各地預警資訊193條,12379通路簡訊預警資訊覆蓋各級應急責任人。“在接到氣象預警資訊後,江蘇高速系統隨即啟動應急預案,各單位將融雪劑、編織袋等應急物資提前擺放至收費站、服務區、互通匝道、重要橋樑等關鍵部位,確保即調即用。”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24年春運期間,江蘇再次經歷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江蘇氣象部門提前加强天氣研判,做好天氣過程預報預警遞進式服務,為春運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經過不懈的努力,江蘇氣象災害風險防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江蘇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比重持續穩定在萬分之一以下。江蘇聚焦強對流高發區和大城市加密佈設局地雷達觀測網;不斷提升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能力,雷雨大風、冰雹、短時强降水等強對流預報產品時空分辯率提升到6分鐘、1公里,在全國率先開展0—24小時龍卷潜勢預報,強對流灾害性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46.3分鐘,預警準確率達80.3%,江蘇強對流天氣監測預警和突發事件預警資訊發佈平臺科技被評為2023年“數位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氣象預警資訊發佈能力顯著增强,採用預警簡訊綠色專用通道,發佈速率全國最高,預警簡訊3小時全省省內外用戶(約1億人次)全覆蓋,接入全省12萬個應急廣播終端和海上北斗通路,氣象預警可覆蓋1.5萬個行政村、3800餘艘漁船。

2023年12月7日,由中國氣象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共同主辦的全國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現場交流會在江蘇徐州召開。

助發展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

2023年12月7日,由中國氣象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共同主辦的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現場交流會在江蘇徐州召開,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氣象、警察、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彙聚一堂,共同交流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工作經驗。

如此高規格的一場會議,為何會選在徐州召開?吸引大家的,是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的“江蘇方案”與“徐州模範”。

江蘇省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黃亮介紹,瞄準在惡劣天氣引發交通事故中占比超過90%的道路結冰與大霧天氣,江蘇氣象部門研發三項科技——以基於熱譜地圖的連續路溫反演科技精確捕捉公路“暗冰”,以基於機器學習的霧天影像智慧識別技術毫秒級識別團霧,以基於車載設備的移動天氣識別技術填補觀測空白。

“强降水即將出現,徐州交警支隊在G2513淮徐段發佈限速60公里/小時並禁止重載大型貨車、三超車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通過的交管限令。”在2023年夏季的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中,徐州交警五大隊隊長陳磊發出了這樣的指令。

基於氣象部門發佈的預警資訊,交警部門快速回應,採取有效的管制措施,保障了行車安全。而這次的“實戰”,只是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工作中氣象、警察、交警等部門密切溝通合作的一段縮影。

在此基礎上,江蘇氣象與警察、交通部門深度合作,構建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一路多方”工作閉環。2023年全國優化提升路段交通事故數同比下降50%。

江蘇充分發揮中國氣象局交通氣象重點開放實驗室作用,加强聯合科研攻關,研發交通氣象觀測科技,參與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交通氣象野外科學觀測等,江蘇交通氣象關鍵技術團隊入選中國氣象局首批青年科技創新團隊。

融入,是《綱要》強調的關鍵字,也是近年來江蘇氣象事業拓展服務領域的主旋律。從農業生產到交通物流,從能源保供到海上風電,處處可見氣象服務的身影。

2022年9月,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232戶蟹農共計116.9萬元的賠付款全額到賬。彼時歷史罕見的持續高溫乾旱,觸發了該區1.1萬餘戶蟹農的高溫“螃蟹險”理賠條件,賠付款總額達3600餘萬元。近年來,面向鄉村振興,江蘇氣象部門圍繞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需求,加强大宗作物和特色農產品全生命週期氣象服務。

江蘇海上風電發展迅猛,累計裝機容量占全國46.5%。在如此大體量的風電集羣面前,颱風襲來時應該“開機多發電”還是“關機保平安”,效益差距不容小覷。

破解這道“必答題”,江蘇氣象部門著力研發海上風電氣象服務系統,服務貫穿風電場選址、天氣窗口期預報、風功率預測和人船管理全流程,每年保障有效發電量超過9億千瓦時。近年來“煙花”“梅花”颱風以及冬季冷空氣大風天氣過程影響期間,通過實时跟踪、精准預報,相關海上風電場實現滿負荷發電,爭取到了最大的經濟效益。

添綠意强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支撐

地處長三角覈心地區的江蘇,人口密度大,城市化程度高,經濟開發强度高,人均環境容量小。生態環境的點滴變化,都將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生態質量社會關注度極高。

服務美麗江蘇建設,是江蘇氣象部門的重要職責,據此建成湖泊濕地水環境、大氣環境、碳中和、區域生態監測評估、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6大業務服務體系,為美麗江蘇建設增色添彩。

2021年,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江蘇分中心成立,開展江蘇二氧化碳監測數據的分析評估工作,為碳源匯管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提供數據支撐。持續加强金壇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圍繞長三角城市群區域本底大氣環境特徵及變化規律、大氣邊界層變化規律、溫室氣體通量特徵三大方向開展研究。開展江蘇空氣污染氣象條件研究,提升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產品的精度和時效。瞄準省內關鍵湖泊水體,充分發揮氣象衛星遙感作用,構建了太湖水環境空天地一體化綜合觀測網,業務化推進重點湖泊水體遙感監測應用;打造太湖水環境氣象服務綜合平臺,集成監測預警和評估服務等系列產品。

添綠意、增動能,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必不可少。2021年,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江蘇省重大建設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明確應當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的重大建設項目,規範推進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現時,全省已完成90個開發區的區域評估,為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在萬里長江流經江蘇“第一站”——南京浦口,綠色成為這裡發展旅遊業的“金字招牌”。2021年12月,浦口以負氧離子年平均濃度近3000個/立方釐米的過硬條件獲評“中國天然氧吧”。更為難得的是,浦口距離南京主城區僅不到1小時車程,以“都市後花園”的獨特定位,贏得了得天獨厚的綠色經濟發展機遇:獲評“中國天然氧吧”以來,浦口旅遊人次、旅遊收入穩定增長。

近年來,全省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氣候宜居都市(縣)”“避暑旅遊目的地”等生態品牌創建工作,深入挖掘氣候生態旅遊資源價值,推動生態氣候資源優勢持續轉化為綠色經濟優勢。

江蘇提升強對流灾害性天氣監測能力。圖為2023年建成的蘇州昆山X波段天氣雷達。

向未來科技創新驅動能力提升

創新,在江蘇有著由來已久的良好氛圍。

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江蘇創新資源密集、創新活動活躍、創新成果豐碩。江蘇氣象部門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發展的第一資源。

“為中國氣象局創新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探索了新途徑,提供了示範;為地方築牢氣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線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2023年10月,由多位院士領銜、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和相關高校領導、專家組成的評估組對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三年建設期進行了全面評估,給予高度肯定。“能出‘陽春白雪’的高水准成果,能開發‘下里巴人’的基礎儲備。”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劉端陽這樣闡釋研究院的願景。在這裡,為了讓高大上的科技真正落地,研究院實行扁平化管理,直接建立5支科研團隊和一個綜合辦公室,實行首席負責制。讓科研人員免去行政事務煩擾,全身心投入到既定的科研方向上。

通過努力,研究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針對重大灾害性天氣過程構建了概念模型,揭示了熱帶氣旋登入前後强度變化的長期趨勢,探尋了濃霧天氣發生機理,研究了江蘇台前龍卷基本特徵……

不僅是南京氣象科技創新研究院,江蘇省氣象局持續加强談哲敏院士工作站、中國氣象局交通氣象重點實驗室、交通氣象野外綜合試驗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江蘇氣象科技創新始終緊盯業務需求,緊密結合江蘇需求,聚焦區域強對流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科技、衛星遙感應用科技和交通氣象等領域開展研究,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賽馬制”,連續兩年作為中國氣象局“揭榜掛帥”試點單位共發佈6項榜單。2023年,製定實施《江蘇氣象科技研發目錄(2023—2030)》,定3年,謀8年,著力優化科技研發資源配置,科學謀劃大力推進江蘇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

江蘇省氣象局不斷加強局校合作、局企合作以及部門合作,持續與南京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無錫學院等高校、研究所和企業開展戰略合作與交流,凝聚氣象科教資源優勢,彙聚氣象科技創新力量。

得益於此,近三年,江蘇省局承擔省部級科研專案54個,其中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2項,包括優青和海外優青項目各1項,62名氣象工作者入選中國氣象局和省級人才工程計畫,江蘇氣象科技人才影響力不斷提升。

江蘇氣象部門將切實把氣象高品質發展“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以實物工作量為標準,大力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在“强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的美麗畫卷上,書寫江蘇氣象新圖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