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委發佈2024年一號文件

江苏 27℃ 0
摘要: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部署要求,扎實推進我省《關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意見》《高水平建設農業强省行動方案》明確的各項任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堅持不懈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通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准,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准,提升鄉村建設水准,提升鄉村治理水准,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

關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

(2024年1月30日)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部署要求,扎實推進我省《關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意見》《高水平建設農業强省行動方案》明確的各項任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堅持不懈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通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准,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准,提升鄉村建設水准,提升鄉村治理水准,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强、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產能,扛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責任

(一)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深入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深度融合、集成創新,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以縣為組織組織實施國家級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建設700個綠色高產高效豐產片。完善糧食和油料生產扶持政策清單,做好農資供應保障,健全農資保供工作機制,探索建立與農資價格上漲幅度掛鉤的動態補貼辦法。探索糧食產銷區市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抓好糧食收購工作,引導優質優價收購,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强糧食收儲及調控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和現代化糧庫建設。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體系。全面提升農業防灾减灾救災能力。

(二)强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落實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守耕地紅線,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强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落實國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的有關要求,將非農建設、農業結構調整、造林種樹等各類佔用耕地行為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做到良田糧用。嚴厲打擊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和在耕地上非法取土。分區分類推進鹽鹼耕地改造提升、耕地鹽鹼化防治,加强鹽鹼地等綜合利用。完善耕地品質監測評估制度,持續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

(三)加强高標準農田建設。適當提高省級投資補助水准,取消對產糧大縣資金配套要求,加大對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工作支持力度,高標準農田建設省級總投入不低於上年。適應規模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新需求,鼓勵探索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突出地力提升,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生態化試點。開展高標準農田清查評估,加快推動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建設全省高標準農田資料庫,實現即時更新、動態監管。强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監管,壓實各地品質管制的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安排一定數量的工程管護經費。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直接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繼續加快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步伐,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新建和更新完善農田林網控制面積200萬畝。

(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快建設和改造提升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加大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力度。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木本油料和林下經濟特色產業。持續穩固活豬基礎產能,推進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能繁母猪存欄量穩定在120萬頭左右,規模養殖場保有量穩定在5000家以上。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實施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20萬畝。大力發展海洋漁業,完善促進海洋漁業發展的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和風險防範機制,推進海洋牧場和漁港經濟區建設,鼓勵沿海地區發展遠洋漁業。推動全鏈條全環節節糧減損。持續推進食用農產品產地准出與市場准入有效銜接,提升食用農產品品質安全保障水准。

二、大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五)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優化鄉村就業環境和服務供給,建立有利於農民靈活就業和適應新就業形態特點的用工制度,帶動農民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健全跨區域資訊共用和有組織勞務輸出機制,深入實施勞務品牌培育建設工程,推廣“基層黨支部+勞務合作社”發展模式,打造50個有代表性的勞務品牌。加强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加强拖欠農民工薪水源頭預防和風險預警。發揮公共投資和項目帶動就業作用,鼓勵農民工匠承接農村小型工程。

(六)大力支持農村地區創業。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深化“新農菁英”培育,開展農業職業技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涉農專業大學生創業等培訓和農民中高等學歷教育,壯大農村創業隊伍。支持建設各類農村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對創業主體開展一體化、全鏈條孵化服務。持續開展“創響江蘇”等主題活動,建立農村創業導師隊伍。做好土地流轉、項目選擇、科技推廣等服務,完善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創業補貼、用地政策,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七)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發展壯大工業企業,實行以工補農、工農互促。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主體的帶動作用,建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聯農帶農載體。實施“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切實加強對種糧農民的支持。支持小農戶通過股份合作、生產託管等多種形式參與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鼓勵以出資、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管道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新增農民財產性收入。積極探索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持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八)深入實施富民强村幫促行動。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認定,持續强化各項銜接政策落實。不斷增強低收入人口內生發展動力,提高產業和就業幫促成效,抓好消費幫促、小額信貸等幫促舉措,多措並舉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繼續强化重點地區幫促,深化“五方掛鉤”和片區整體幫促機制,持續開展黃茅、黃花塘等革命老區幫促,支持革命老區相對薄弱鄉鎮發展。

三、加强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准

(九)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堅持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並舉、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把農業建設成為現代化大產業。做好做足“土特產”文章,鼓勵每個農業大縣至少培育1個1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健全完善“4+13+N”農業全產業鏈體系,培育建設一批市域、縣域農業全產業鏈。完善現代農業標準,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建設。推動農產品加工優化陞級,持續打造20個高水准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一批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强鎮。開展優質農業企業分類培育,爭取打造更多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3%。實施江蘇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畫,打造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持續推進“水韻蘇米”“水韻蘇面”省域公用品牌建設。探索縣域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爭創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園。

(十)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健康、體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持續舉辦“蘇韻鄉情”休閒農業系列推介活動,培育10個休閒農業精品區。深化拓展“水韻江蘇”品牌內涵,持續辦好省鄉村旅遊節、“綠美江蘇生態旅遊”系列推介活動。實施農村電商高品質發展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直播電商+產地倉+寄遞”等新模式。强化未來食品技術創新,加快發展主食加工、預製食品、功能食品等新業態。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幹網建設。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和模式,培育服務品牌15個。推進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網路建設。深化“一帶一路”農業合作。

(十一)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啟動新一輪太湖地區農業綠色發展行動。持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嚴格執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扎實推進化肥農藥减量增效行動,繼續開展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試點,持續推廣肥藥集采統配模式。全省化肥施用量較2020年削减2.5%,化學農藥使用量較2020年下降2%以上。因地制宜推廣秸稈科學還田離田。促進種養迴圈、農牧結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5%。扎實推動農藥包裝廢棄物、廢舊農膜等回收處置,全省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9.5%。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强化池塘養殖尾水治理,實施池塘生態化改造。開展農田退水治理試點。完成綠化造林20萬畝。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十二)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持續推進經濟薄弱村提升行動。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拓寬集體經濟發展新通路,加强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運營、管理、監督,加快建立產權關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

四、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力度,提升農業科技與裝備水准

(十三)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專項行動,圍繞農業科技前沿領域,立項實施省自然科學基金專案30項以上,培育農業生物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推廣應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200項以上。統籌推進國家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和各類農業科創園區建設。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綜合資源要素,深化支持南京國家農高區建設、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建設,加快集聚農業科技研發機構、建設農業企業總部基地,進一步放大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深化長三角地區農業科技創新合作,推動長三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高效運行。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辦好科技小院、亞夫科技服務站。加强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探索建設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强化公益性服務功能。

(十四)加快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省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提升工程。開展種業重大品種合作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揭榜掛帥”項目。推進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能力提升,建設省種質資源保存和創新利用中心。加强商業化育種能力建設,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健全重要農產品良種繁育保障體系,建設規模化特色優勢種苗中心20家。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建立種業創新聯合體、育種創新中心和種業產業園。加快推進優質種業資源整合,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做强做優。

(十五)加快先進農機裝備創制應用。開展農機裝備研發製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和農業機械穩鏈强鏈,優化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提高現代農機裝備製造能力和國產化率。加强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範縣建設,加快建設智慧農機應用場景。支持開發符合糧食產業發展需求的新工藝、新技術,打造集智慧決策、精准工作、除塵降噪、節糧減損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糧機裝備。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協同甘肅省建設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

(十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適應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深化遙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在農業行業領域應用,推動農業產業“智改數轉網聯”,加强國家數位農業創新分中心、創新應用基地等載體平臺建設,推進設施農業智慧化發展、農業生產智慧化管理,加快引領產業升級。深入推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持續推進農業數位化建設整市推進試點,探索集約高效、鏈通數融的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農業公共服務數位化新模式,支撐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抓好“蘇農雲”深化應用,構建上下貫通、業務融合、資料共用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五、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升鄉村建設水准

(十七)加强鄉村規劃引領。加强鎮村佈局規劃實施和動態更新,高質高效、分層分類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加强規劃發展村莊的規劃設計,力爭高水准完成規劃發展村莊所在行政村規劃全覆蓋。及時將準予後的村莊規劃匯交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管理,加强規劃實施監督檢查。持續開展“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活動。嚴格規範村莊撤並,嚴禁違背農民意願大拆大建。防止盲目跟風大規模移植非本土樹種。

(十八)全域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落細落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指南、年度任務清單,支持集中連片整體提升村莊風貌,新建1000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14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培育特色田園鄉村片區。推動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實施綠美村莊提升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綠美村莊310個。扎實推進有隱患的農村自建房整治,切實加強農村經營性自建房安全管理。有序推動農村住房條件改善,組織設計師、工程師下鄉服務,提升農房建設品質。統籌鞏固提升和常態長效,加快補齊農村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戶廁改造短板。加强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完善城鄉統籌的收運處置體系,持續擴大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行政村覆蓋範圍。因地制宜選用就近接管、集中或分布式處理設施、資源化利用等模式,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55%以上。加快推動農村戶廁改造和整改提升,合理佈局建設農村標準公廁,一體推進運行維護和糞污資源化利用。新建農村生態河道4000公里,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達到50%。加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103條國家監管清單內農村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村及村級以下溝渠河塘治理要切實落實縣負總責、鄉鎮具體落實的責任分工。鼓勵創新發展庭院經濟,發揮婦女獨特作用,共建共用美麗家園。

(十九)有序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提檔陞級。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2000公里,一體化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特色產業、特色園區、鄉村旅遊等項目建設。加大村到組、組到戶道路建設支持力度,全面排查、著力解决農村縣、鄉之間“斷頭路”問題。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更新改造農村供水管網1800公里。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結合鄉村級充電網路建設和輸配電網發展,加快在大型村鎮、鄉村旅遊重點村鎮等規劃佈局充電網絡。推動瓦斯管網向鎮村延伸,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鼓勵農民利用自有建築屋頂建設戶用光伏。統籌5G基站規劃建設,推進光纖千兆家庭、商務萬兆固網接入能力縣域全覆蓋。深入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改造陞級一批鄉鎮商貿中心、集貿(農貿)市場和新型鄉村便利商店。加强農村消費市場監管。綜合郵政、快遞、運輸、供銷、電商、社區等資源,改造陞級一批村級物流綜合服務站,改造提升基層供銷合作社100個,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持續推進數位鄉村建設,拓展應用場景。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管理長效機制,推進市場化、專業化運維管護。

(二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到村。多管道新增農村普惠性托育服務,科學配寘縣域內師資力量。擴大鄉村醫療互助試點。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持續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發展水准,新建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十大相關功能中心100個,推動村衛生室全面納入醫保定點管理。推動實現村(社區)醫保公共服務全覆蓋。優化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素質和結構。持續提升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持續提升村級互助養老服務,支持因地制宜利用或綜合現有公共服務資源,滿足農村地區老年人就近獲取基本養老服務的需求,改造提升1000個有代表性的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加强農村供水城鄉一體化服務管理。加强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特殊困難老年人、殘疾人的關愛服務。進一步落實社會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大農村社會救助投入,持續提升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水准。開展專業化物業服務進鄉村有益探索,加快補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

(二十一)加快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以縣域為重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强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範圍。支持10個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地區、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深化改革探索。高品質推進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推動墾地融合發展,深化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開展江蘇省鄉村振興示範鎮村建設,高品質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以縣域為組織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路徑。務實推進南北結對幫扶合作縣級層面結對。

六、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功能,提升鄉村治理水准

(二十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促進鄉村振興。突出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加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效能。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羣衆”工作機制,推進村級黨組織功能“六强六好”分類提升,强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深化村書記專業化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擴大到其他村幹部。選優派强駐村第一書記,落實村書記後備人才培育措施。鍛造政治過硬、知農愛農、業務精湛、羣衆認可、堪當時代重任的“新農幹”。完善基層監督體系,深化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

(二十三)加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文宣教育活動。提升文明村鎮創建水准,組織評選文明家庭,講好美德故事,傳播美德力量。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水准和運行質效,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視界雲”平臺和大數據管理平臺,推動更多行業部門的優質資源下鄉進村結對,促進城鄉文明融合。加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農耕文化,豐富拓展鄉村文化生活。推進“送戲下鄉”“送法下鄉”等活動開展。宣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新風尚。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系列活動。辦好第十届全省農民運動會,推動鄉村體育各類特色活動開展。

(二十四)豐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基層衝突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建設,及時防範化解各類社會穩定風險,促進農村各類衝突糾紛化解在早、處置在小。推進村民委員會規範化建設,調動和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村民自治和鄉村治理服務水平。加强基層民主協商,推行村級議事協商目錄制度。强化村規民約激勵約束功能,將文明婚喪規範納入村規民約、村(居)民自治章程。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倡樹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等文明新風尚,引導羣衆自覺抵制高額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推動黨員幹部帶頭承諾踐諾,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廣運用數位化、清單制等治理管道,深化鄉村治理建設試點。實施法治薄弱村(社區)排查整治,深化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按照國家部署培育“法律明白人”和“農村學法用法示範戶”,加强農村法治文宣教育基地建設。全面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建設一村(社區)一法治文化陣地。持續打造“法潤蘇農”普法品牌。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農村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實施“精網微格”工程,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

七、加强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保證

(二十五)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切實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嚴格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健全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各級黨委要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定期調度、督促落實,形成協調配合、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的工作合力。

(二十六)深化農村改革創新。有序擴大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健全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擴大“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範圍。健全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稽核和風險防範制度。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序擴大農村宅基地線上審批、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線上流轉交易試點。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工作,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穩妥有序開展以鄉鎮為基本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綜合盤活農村零散閒置土地。扎實推進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總結推廣農村改革成熟經驗,深化改革成果集成應用。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範化整省試點。依法有序推進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支持蘇南等有條件的地區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宿遷“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範區建設。深化供銷、農墾、林業、農業綜合水價等改革。

(二十七)大力培育“新農人”隊伍。落實《江蘇省家庭農場促進條例》,推動家庭農場高品質發展。實施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强能提質行動。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400人。繼續實施“江蘇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畫”。分層分類培育高素質農民15萬人。“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創業就業專項培訓1萬人次以上。加快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打造“鄉村工匠”。完善“縣鄉共管”“縣管鄉用、下沉到村”等機制,推動縣域內人才統籌培養使用。支持有條件的“新農人”參與農業科技推廣、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等項目建設。

(二十八)優化多元投入機制。堅持公共財政優先保障,加强涉農資金專案監管和績效管理。切實落實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政策。推動“財政金融支農16條”政策落實。綜合運用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獎勵補助等多種手段,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投向農業農村領域。强化金融服務創新,加大對鄉村振興中長期信貸支持。充分發揮農商行金融支農作用。積極推廣“蘇農貸”“富農易貸”等金融支農產品,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常態化服務。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質,穩步有序開展現代設施農業保險創新試點。持續推進活豬“保險+期貨”試點。進一步完善農擔服務網絡,穩步擴大農擔分支機搆覆蓋面。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有效防範和糾正投資經營中的不當行為。深入實施農業農村重大專案建設三年行動,建設1000個重大專案,打造100個省級示範專案。

(二十九)落實用地保障政策。在村莊規劃中合理安排鄉村產業和農業農村重大專案用地,積極引導項目合理佈局。强化新增用地計畫和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名額統籌,市縣安排用於鄉村產業發展用地保障計畫應不低於省下達新增用地計畫的5%,列入省重大專案清單的,由省級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用地增减掛鉤名額優先保障村民住宅、產業、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各地要做好縣域農業配套設施用地規劃,推進資源集約利用,採取靈活供地管道,及時滿足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家庭農場集羣服務中心、各類農事服務中心、鄉村產業項目及其配套用地需求。

(三十)强化督查考核。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製定責任清單,嚴格開展考核。充分發揮高品質發展綜合考核和鄉村振興戰畧實績考核指揮棒作用,堅持真督實考、嚴督嚴考,强化結果運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