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農業產業,四川出臺十二條措施39個欠發達縣域這樣幫

四川 29℃ 0
摘要:1月30日一早,凉山州昭覺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比小龍趕往成都,在農業農村廳特色產業發展處二級調研員李濤的辦公室裏,兩人再次相見。


甘孜州理塘縣濯桑鄉聖地農莊蘿蔔基地內,工人們忙著採收蘿蔔。葉强平攝(C視覺資料圖片)


甘孜州爐霍縣宗塔鄉牧民準備擠犛牛奶。洛絨尼瑪攝(C視覺)

“39個欠發達縣域弱就弱在產業上,抓發展、抓幫扶的關鍵就是抓產業。”

欠發達縣域現狀

●現時,39個欠發達縣域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總戶數、總人數分別占全省的45%、5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全省平均水準的72.6%

產業如何幫扶

●要把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省級特色產業鄉鎮(省級產業强鎮)等項目向欠發達縣域傾斜,支持每個縣域至少實施一個項目

●從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創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特色畜牧業、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農產品品牌培育和推廣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幫扶措施和項目,拿出“真金白銀”,為每個縣確定責任單位、科技服務團隊和龍頭企業一對一幫扶

●每個縣域明確一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幫扶企業,發揮企業在資金專案、產業培育、資源開發、商貿流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共建基地園區、共同開發產品、共同經營等管道,開展多領域、全鏈條深度合作

1月30日一早,凉山州昭覺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比小龍趕往成都,在農業農村廳特色產業發展處二級調研員李濤的辦公室裏,兩人再次相見。這已經是這個月來兩人的第二次見面,上一次是5天前在昭覺縣。兩次都為了同一件事:對接欠發達縣域農業產業幫扶工作。

去年,省委、省政府印發《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十條措施》,明確提出推動欠發達縣域加快追趕、跨越發展,支持特色農業項目實施是幫扶措施之一。此後,農業農村廳又印發《幫扶39個欠發達縣域農業產業發展十二條措施》(以下簡稱《十二條措施》),進一步細化幫扶工作。

A

聚焦產業幫扶

每個縣域至少實施一個項目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採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財政自給率等3個名額進行綜合測算,統籌考慮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要求以及綜合平衡因素,最終確定出39個欠發達縣域,“39個欠發達縣域弱就弱在產業上,抓發展、抓幫扶的關鍵就是抓產業。”

39個縣域中有37個縣域是原國家級貧困縣,雖然經過脫貧攻堅等,經濟社會取得很大發展,但受區位條件、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發展基礎仍然較差,內生動力仍然較弱,歷史欠帳仍然較多,距達到全省平均水準還有較大差距。資料統計,39個欠發達縣域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總戶數、總人數分別占全省的45%、5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全省平均水準的72.6%。大多縣域生態脆弱、產業基礎差,但是生態綠色農業、特色農牧業、文化旅遊等資源獨特,農業產業是這些縣域的重要經濟支柱。

“我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這些縣域產業發展底子薄、規模小,優勢還未充分發揮。”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產業基礎看,39個欠發達縣域均屬丘陵山地或高海拔地區,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客觀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大多以傳統農業生產、初級農產品銷售為主,組織化規模化經營服務程度較低、品牌影響力弱、設施農業發展緩慢、農技力量短缺等問題都制約產業發展。從主導產業看,部分地區的產業同質化發展、優勢不優,自身資源稟賦未得到充分利用,還有部分地區項目綜合效益沒有充分顯現。

“囙此,我省明確,要把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省級特色產業鄉鎮(省級產業强鎮)等項目向欠發達縣域傾斜,支持每個縣域至少實施一個項目。”上述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B

找准特色項目

拿出“真金白銀”做好一對一幫扶

“抓好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覈心是抓實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農業產業項目則是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抓手。”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1月25日,李濤帶隊前往昭覺縣調研時,馬比小龍道出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昭覺縣是典型的半農半牧縣,馬鈴薯、蕎麥、烏金猪和肉牛都有很好的口碑,前期也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但現時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畜產品深加工通路缺乏、沒有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等問題。昭覺縣迫切需要確定主導產業,明確發展規劃。

實地查看了昭覺縣馬鈴薯現代種業園區繁育中心、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李濤和調研組也感覺到,當地的特色農牧業有資源稟賦、發展優勢,“但是縣上對確定哪一項為主導產業,如何進行細緻的產業發展規劃,如何爭取相關的項目推動產業發展,思路還不够清晰。”

不只是昭覺縣。農業農村廳職業農民與家庭農場發展處對接聯系甘孜州色達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產條件限制了當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當前,需要針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當地農牧民生產技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進一些項目。”農業農村廳職業農民與家庭農場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聚焦“支持特色農業項目實施”,《十二條措施》從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創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特色畜牧業、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農產品品牌培育和推廣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幫扶措施和項目,拿出“真金白銀”,為每個縣確定責任單位、科技服務團隊和龍頭企業一對一幫扶。

例如,在支持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明確將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鄉鎮(省級產業强鎮)、“高原糧倉”項目向欠發達縣域傾斜。到2025年,支持每個縣域至少實施一個項目。每個參與集羣建設的欠發達縣域安排資金不低於1000萬元,每個省級產業强鎮安排資金1000萬元,每個“高原糧倉”項目安排資金不低於900萬元。

“托底不是包辦,幫扶不是代幹。《十二條措施》是一個政策包,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條件,找准主導產業、做好統籌謀劃。在專案申報上,要結合各地實際,加强與聯系責任單位對接,做好項目評估論證,確保達到項目‘可實施’的硬條件。另外,還要明確各類資金安排,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農業農村廳計畫投資財政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C

發力產銷對接

打造助農增收利益聯結機制

托底性幫扶明確,每個縣要有央企、地方國企等幫扶企業,發揮企業在資金專案、產業培育、資源開發、商貿流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共建基地園區、共同開發產品、共同經營等管道,開展多領域、全鏈條深度合作。

“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欠發達縣域距離消費市場遠,農民生產出的優質農產品難以和市場進行及時有效對接。”李濤說。

產銷對接,是企業發揮優勢增加農民收入最直接的切入點。

在《十二條措施》中,每個縣域明確了一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幫扶企業。此次幫扶中,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對接甘孜州甘孜縣。

“近年來,公司通過在全國多地打造農產品種植基地、進行科技培育、採購農產品、創造就業崗位等措施助農增收。2023年,公司在全國各地採購的農產品深加工製品達到4億元。”白家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公司將結合自身產品生產及供應鏈需求,與甘孜縣農作物種養基地建立聯系,開展原材料採購合作。同時,與當地代理商、經銷商對接,搭建產品銷售網絡。”

在前期脫貧攻堅幫扶行動中,一個共識是:引導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通過訂單採購、股份合作、技術服務、優先就業等形式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才能真正實現助農增收。

在凉山州普格縣,當地對接企業發揮自身平臺優勢,採取“龍頭企業+科研示範基地+合作社+大戶+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艾草種植,帶動650多戶農戶年均增收1.2萬元。

“接下來,我們將支持欠發達縣域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家庭農場培育提升行動和‘耕耘者振興計畫’等,實現主體培育和人才培養同向推進。”農業農村廳職業農民與家庭農場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龍頭企業要以市場化為導向,重點開展良種推廣、科技集成、產品加工、品牌打造、產銷對接等幫扶工作,推動受扶地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幫扶合作過程中,企業要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當地、留給農民。”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帶著問題對接一圈後,大家幫馬比小龍理清了思路。“發展肉牛、烏金猪、馬鈴薯等特色產業,路是正確的,但還要在如何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功夫。”馬比小龍說,接下來,當地要轉變一些養殖模式,“例如肉牛養殖,以前農戶自繁自養,科技難度大、養殖週期長。接下來,我們要發展農戶繁育、企業育肥的模式,養殖週期縮短,養殖質量更高,實現企業農戶雙贏。”(記者闞瑩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