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華嚴村“橘米公社”冬捕收穫約3噸魚起塘分魚村裡老人年年有魚

上海 26℃ 0
摘要:

“橘米公社”冬捕現場.jpeg

“橘米公社”冬捕現場。記者李茂君攝

  見習記者沈思怡

  “快快快!收網啦!再舉高一點,慢慢靠攏。”“起魚囉,年年有魚!”前天,奉賢區南橋鎮華嚴村“橘米公社”的魚塘迎來一年一度的冬捕,村民們身穿捕魚皮衣,在抽幹一半的魚塘中齊心協力拉著漁網。

  伴隨陣陣吆喝聲,沉甸甸的漁網逐漸靠岸,水面泛起銀光,肥美的鯽魚、草魚在網中跳躍擺尾。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捕魚的師傅們與魚塘邊圍觀的村民滿是豐收的喜悅,“今年的魚養得太好了,又肥又多,過年可以吃全魚宴了”。

  今年是華嚴村“橘米公社”開展“起塘分魚”共亯活動的第四個年頭,此次冬捕總共收穫約3噸魚。被捕撈上來的魚兒經過分類裝筐後被合理分送給戶籍在華嚴村的近1000名老年村民,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分得2條鯿魚;90歲以上老人,每人2條鯿魚和1條草魚,村裡每位老人平均可分得5斤左右的魚。

  事實上,自2020年華嚴村“橘米公社”成立以來,這座由村集體土地、集體資金、集體勞動打造的村民共亯農業公園,每年四季都會給村民帶來不少福利。這裡有40畝橘園、10畝柿園、15畝枇杷園、20畝魚塘和200畝稻田。通過農民自己種植、自己採摘,再分發給村裡的老人,形成村民共同勞動、共同收穫、共同享有的生動局面。

  “橘米公社”離不開農村老人們的“土地情結”。今年72歲的村民沈團强說,前些年,華嚴村曾興起養魚養蝦,不少村民將土地挖成魚塘、蝦塘,後來,村裡推進環境整治,加上村裡近七成村民實現簽約“上樓”集中居住,魚塘、蝦塘逐漸廢棄,重新填埋起來的土地高低不平,長久被閒置;而搬去城裡的老人,也無法割捨對田地的感情,盼望能有一方土地耕種豐收。

  為盤活土地,2020年起,華嚴村嘗試利用閒置土地建共亯農業公園,最開始種了些適合在土丘上生長的果樹,隨後逐漸開闢出稻田、魚塘,聘請了一些已流轉出土地、但仍願意幹農活的老人來勞作,收穫的果實則分發給勞作者與其他村民。公社還會按照全年勞動積分量,進行農業銷售成果分配,為勞動的村民發放經濟補貼。

  如今,一月分活魚,五月分枇杷,六月分玉米,十一月分大米,十二月分柿子、橘子……十幾比特60多歲的老人打理著“橘米公社”,唱響播種豐收的“四季歌”。記者瞭解到,這些老人大多住在離華嚴村不遠的南橋鎮上的居民社區裏,開著電瓶車回到熟悉的村裡“上班”,每幹一天就領一天的薪水,“我們就是要鍛煉身體嘛,農民做慣了,不種地反而不習慣”。

  行走在公社裏,還可見精心打造的休息廳、會客廳、兒童樂園等公共空間,這讓“橘米公社”不只是果園田地,也成為村民遊客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據瞭解,每逢週末節假日,不少村民會帶著小朋友來這裡遊玩,體驗農耕的樂趣。同時,“橘米公社”還會結合果蔬時令舉辦各類農文旅活動。去年枇杷成熟時,華嚴村舉行了一場枇杷生活節,邀請新老村民走進公社內的大草坪,嘗枇杷、看演出、逛市集,感受別樣的鄉村風味。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