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區域,新質生產力正在這裡加速形成。馬驥攝
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獲批建設國家公共算力平臺。蘇楊攝
四川天府新區的人氣商氣正在加速彙聚。圖為麓湖島集活動現場(資料圖)。逍遙攝
四川天府新區正在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圖為官塘村一角(資料圖)。四川天府新區統籌城鄉和農業農村局供圖
時間,標注新的征程。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也是四川天府新區(以下簡稱天府新區)高品質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公園都市先行區的奮進之年。
歲月,鐫刻奮鬥足迹。
這一年,天府新區遵循方向指引。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天府新區以“四個發力”等重要要求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省委全會、成都市委全會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
這一年,天府新區錨定拼搏實幹。切實發揮公園都市先行區建設統攬作用,天府新區突出打造科技創新極核,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强鏈,築强內陸開放門戶功能,有力有效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這一年,公園城市建設先行示範,城鄉融合加快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人氣商氣加速集聚,投資力度持續加碼,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剛剛過去的2023年,天府新區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奮力將發展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努力在全國、全省、全市發展大局中勇挑重擔、多作貢獻,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逐漸變成美好現實。
穩中求進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
“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2023年12月22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2023年全年經濟工作時,用了這樣兩句表述。
回看這一年,天府新區承壓前行,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多項指標走在前列。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
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持續拓展改革創新的深度、廣度、力度。天府新區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為發展注入活力、動力。2023年,《四川天府新區條例》出臺並正式施行,賦予天府新區發展所需的相關行政管理許可權,編制並公佈第一批行政權力事項6191項;開展集成授權改革試點,爭取35項省市授權支持事項。
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更加延展的開放空間。2023年,天府新區加快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完成外商直接投資(FDI)約1.55億美元、增長57.5%,天府保稅物流中心(B型)實現進出口總額38.73億元,成渝跨境公路運輸開行卡班1328班次。與重慶兩江新區共建八大產業旗艦聯盟,集聚會員企業800家。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正式投運,6個市州入駐。攜手成都市青羊區、新都區共建天府動力源,與邛崍市結對聯動取得實質性進展。
高品質發展,離不開一流的營商環境。針對經濟發展亟待恢復提振的實際,出臺《四川天府新區營商環境創新改革行動方案》,推出98項改革措施,持續優化天府新區營商環境,全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穩有基礎,進有後勁。天府新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畧基點,隨著投資消費逐步回升,人氣商氣加速彙聚。2023年,天府新區全年簽約引進產業化項目93個、協定投資額629.9億元,73個省市重點專案完成投資218.9億元、達全年投資計畫的110.2%。大力營造智慧多元消費場景,和悅廣場二期、天府大悅城等7個商業項目投運。首届金猫熊獎盛典在天府新區成功舉辦,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增添亮色。新增經營主體2.54萬戶、同比增長7.86%,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9.96億元,惠及經營主體超18萬戶次。
夯實根基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契合天府新區的發展之需。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中,用於建設的工程外骨骼、輔助太空人工作的特種外骨骼等設備引人關注。實際上,這種外骨骼設備已在位於天府新區的布法羅機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開啟商業化行程。該公司研發的一款外骨骼康復機器人,不僅讓下肢癱瘓的林寒從輪椅上站起來,實現機器人輔助下的自主行走,他也成為全國第九届殘運會暨第六届特奧會的火炬手,讓更多殘疾人切身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從科幻到現實,天府新區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年,天府新區研發經濟發展壯大,引進中興通訊西南科創中心等重大專案21個、協定總投資141.24億元,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86.5億元、增長40.3%,科研服務業實現營收51億元、增長35.3 %。
主導產業向好發展。2023年,天府新區總部經濟提能增效,引進融通醫療創新業務總部等重大專案20個、協定總投資約220億元,天府中央法務區累計集聚法律服務機构超300家,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收32.6億元。會展博覽加快復蘇,引進高能級展會項目16個,舉辦重大展會活動440個。數位文創加速發展,引進京東方藝雲等重大專案20個、協定投資40.6億元。都市工業加快起勢,開展科研混合用地改革試點,鳳棲穀示範專案加快建設。現代金融穩步發展,新增股權投資機構29家,基金管理規模突破6000億元,北交所西南服務基地揭牌投運,金融業增加值增長3.4%。現代都市農業深入推進,新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打造天府官塘、天府微博村、棲肆桃源等區級以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消費新場景12個,全球首個20層無人化垂直植物工廠投用,連續3年獲評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單位。
在2023年的科技新聞中,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和子午工程二期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是熱門話題。這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都位於甘孜州稻城縣的高山之上,而它們的研究中心則落地在天府新區的興隆湖畔。
從興隆湖畔到遠方的高山,背後是澎湃的創新動能。2023年,天府新區堅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著力打通從創新策源到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的一體路徑。
——大力聚集戰畧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正式揭牌,西部唯一的國家實驗室開工建設並當年封頂,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天府興隆湖實驗室、永興實驗室高水准運行,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獲批籌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正式投用,西北工業大學先進動力研究院簽約落地,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達到66個,新引進院士6人,國家、省、市重點人才專家65人,團隊4支。
——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建成運行,導入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等服務機構54家,建成投用中試平臺6個,科技契约輸出額達74.93億元、增長30.8%。
——强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74家、位列全市第3,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200家,“四上”企業研發投入達5.24億元、同比增長61.7%。
先行示範公園都市生態價值更加凸顯
2023年4月26日,第三届公園都市論壇在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作為探索公園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天府新區和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聯合發佈《公園城市指數2022》。該指數充分吸納天府新區公園都市實踐經驗,是基於成都、面向全國、連結國際的關鍵學術成果,旨在為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都市轉型發展貢獻智慧。
2018年2月,“公園都市”理念首次在興隆湖畔提出。此後,天府新區在建設公園都市中先行先試,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工作。
加快完善公園都市的度量尺規,打造未來都市發展的新模範。2023年9月1日,中國質量(成都)大會分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上,《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標准體系(2.0版)》發佈,這標誌著公園城市建設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標准體系(2.0版)》覆蓋5年來天府新區各部門、各條線有關公園都市的創新工作成果共計345項,涉及城市建設的全生命週期。
標準是質量的基礎。作為公園都市首提地,天府新區穩步推進公園都市標準化綜合試點、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2項公園都市國家標準完成立項,將首層架空等創新做法納入規劃導則。
綠色在天府新區延伸。2023年,天府新區新增綠道40公里、綠化140公頃,景觀提升改造7萬平方米,人字綠廊示範段建成對外開放。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保持成都“5+2”區域第1,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Ⅲ類及以上標準。獲評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開展公園都市先行示範的同時,天府新區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聚焦構建高品質公共服務體系,四川省第二人民醫院天府院區、四川泰康醫院開業運營,新增床位1000張;引進成都市石室中學、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等學校,新開(遷)辦學校12所,新增學位1.8萬個;統籌推動都市有機更新項目18個,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約3000套;投用廣匯美術館等高品質文化空間4個。城鎮新增就業1.35萬人。圓滿完成成都大運會賽事安保任務,刑事案件立案數下降11.4%,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實施“三個倍增行動” 推動天府新區發展再上新臺階
剛交答卷,又起宏圖。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天府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十周年,這在天府新區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做好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天府新區將突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畧指引,對標“科技創新中心覈心功能基本形成”“內陸開放戰畧高地基本建成”“精細化治理能力顯著增强”等階段性任務要求,持續强化公園都市先行區建設統攬作用,以“聚人興產”為主線,以實施創新能力倍增、都市工業倍增、治理效能倍增“三個倍增行動”為牽引,推動天府新區發展再上新臺階。
——實施創新能力倍增行動,旨在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就近就地轉化,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效益。對標落實“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部署要求,立足天府新區戰畧科技力量集聚成勢、科技創新成果持續產出的基礎性優勢,充分發揮西部(成都)科學城和成都科創生態島連結帶動效應,積極搭建平臺、創新機制、完善生態,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真正把新區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實施都市工業倍增行動,旨在帶動產業結構轉型陞級,進一步築牢實體經濟支撐。對標落實“把工業立市、製造强市作為實體經濟發展‘一號工程’”部署要求,進一步鮮明“工業挑大樑”的大局意識和工作導向,堅定把都市工業作為推動新區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轉化和產業轉型陞級的關鍵一招,著力創新產業空間供給模式,探索“工業上樓”發展路徑,積極搶灘高端產業新藍海,力爭實現都市工業產值規模翻番。
——實施治理效能倍增行動,旨在提升都市治理數位化、智慧化水准,進一步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標落實“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深化改革‘一號工程’”部署要求,突出以數位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建立智慧治理統籌提升機制,重點在數位基礎設施建設、數位技術創新應用、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數位服務監管創新等方面深化探索,加快形成營商環境智慧化服務體系,力爭基本實現政務服務、政策申兌、企業訴求一網高效辦,企業全生命週期重點階段事項“一件事一次辦”,經營主體對營商環境滿意度進一步提升。(郭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