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成都市崇州十萬畝高標準農田覈心區,“90後”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正在指揮工人操作無人機為麥田噴灑肥料。去年小春,王伶俐管理的小麥畝產突破400公斤,為周邊最高。
不久前,綿陽市北川縣曲山鎮石椅村公佈該村2023年成績單:全年接待遊客超40萬人次,帶動村民人均收入達6.7萬元,創下新高。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的開局之年。這一年,四川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建設農業强省擺在突出位置,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米袋子”紮緊紮牢
“天府糧倉”更充盈
“全省糧食產量達到718.8億斤,創26年來新高。”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去年糧食產量取得的成績,引發代表委員熱議:持續高位增長是如何實現的?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在全面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開局起步之年,省委、省政府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供給作為頭等大事,打出“壓責任、建良田”等組合拳,全方位夯實產糧根基。
壓責任——關鍵在於逗硬考核“指揮棒”。去年初,省級分解下達播種面積9500萬畝、全年糧食產量715億斤等年度產量“硬任務”,完成情况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隨後,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層層簽下“任務書”,承諾年底足額交帳。
省領導率先垂範。去年4月起,省委書記王曉暉圍繞“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體系建設”展開專題調研。近一個月時間裏,王曉暉先後深入成都、資陽等地的田間地頭,瞭解糧食生產等工作中存在的衝突癥結,研判解决之道。
建良田——指向守好用好產糧寶地。早在啟動新時代更高水准“天府糧倉”建設之初,四川就把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擺在首要位置,全力以赴擴面積、提質量、管用途。去年,四川一手將耕地納入黨政同責考核內容守存量、採取“騰”“退”“轉”等管道複墾撂荒地擴面積;一手全面啟動“天府良田”建設攻堅提質行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提速。
數據呈現效果:去年,全省採取整灌區整市整縣管道建成高標準農田425萬畝,實現撂荒地動態“清零”。
良田更要糧用。去年,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省級立法,謀劃製定用途負面清單,再度鮮明“良田必須種糧”用途導向。
與此同時,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也加快從實驗室走向田坎。去年9月,全國首個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建成投用;天府種業萬安實驗室加快籌建;全省5.8萬名農技人員常駐種糧一線,構建起覆蓋全省的農技服務體系;探索推廣“以糧為主糧經統籌”輪作或套種模式,有望讓種糧農戶鼓起“錢袋子”;省級首次把種糧大戶補貼分為丘陵山區、平原地區兩類執行,更精准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
壓力傳導、“五良”融合,支撐起2023年川糧產量“跳起摸高”全新力量。
建平臺挖掘“土特產”
“川字型大小”助農業强省開新局
“不是問題。”1月31日上午,面對客商們遞過來的加急訂單,四川潤兆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一一接下。從“雅安魚子醬”隨著“農業大摸底”火爆網絡以來,李軍每天都在迎接全球客商。面對陡增的訂貨量,李軍信心滿滿。
信心,來自企業所在的雅安天全縣冷水魚現代農業園區。去年,該園區產出全球12%的魚子醬。
冷水魚在園區“遊”出改寫世界版圖的產業,是四川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强省的縮影。省委、省政府提出,聚焦做好“土特產”文章,持續優化農業產業佈局,做大做强做優“川字型大小”特色產業,提高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准,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强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增强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產業發展快,全靠載體帶。著眼彙聚項目、資源、資金等農業產業發展要素,四川將產業集群、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强鎮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平臺,去年正式啟動“天府糧倉·千園建設”行動,並强化考核激勵。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例,每年省級財政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對新認定的省級星級園區予以獎補。去年,全省新創建國省級農業園區95個、產業集群21個、產業强鎮66個。在此基礎上,全省佈局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特色產業集羣30個、現代農業園區1500個以上。
2023年,以產業集群、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强鎮為載體,四川持續加快推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同構,川字型大小“土特產”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去年,全省茶葉綜合產值達1200億元,同比增長11.1%,實現連續三年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除川茶外,川猪、川糧油、川菜、川牛羊等“川字型大小”產值全面突破千億元大關。隨著國家層面啟動“以竹代塑”三年行動,川竹產值距千億元僅一步之遙。去年,全省油菜、活豬等15種農產品產量,繼續穩居全國首位。去年前三季度,全省鄉村旅遊產值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增速為近年來新高。
全面發力鄉村振興
蜀鄉宜居宜業更和美
1月29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分紅活動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太平鄉場鎮舉行。全鄉6個村的村民,現場分紅70餘萬元。
去年,借助共同富裕試驗區起步建設和入圍全省城鄉融合試點縣名單契機,仁和區在太平鄉試點6個行政村聯合成立集體經濟投資公司,統一運營村集體資產,實現了“資產更大範圍盤活、農戶更大幅度增收”。
類似的改革賦能,讓2023年四川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全省在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基礎上,全面發力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蜀鄉振興踏出新節奏——
防返貧體系更加完善。去年,全省建立縣鄉村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實現全省脫貧戶監測幫扶常態化。聚焦脫貧戶增收和後發地區幫扶,去年中央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占比已達61.55%,帶動34.7萬脫貧戶戶均年增收2200元左右。去年,聚焦全省發展基礎最差、內生動力最弱、歷史欠帳最多的39個欠發達縣域,四川全面啟動托底性幫扶,全力促農增收。
更多鄉村“頭雁”在會聚。去年,聚焦農民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市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及種養大戶等六類人群,培育鄉村“頭雁”1000個。
鄉村更宜居宜業也更和美。2023年,省委、省政府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列為“一把手”工程,加快打造功能完備、設施完善、富有特色的四川現代化鄉村,啟動1000個示範村培育。同期,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處理率分別達98%和65.6%。
鄉風文明更和諧。去年,四川省首届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第三届“和美鄉村健康跑”示範活動陸續舉行,四川省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啟動徵集。省政府正式公佈四川傳統村落名錄,同步明確1165個入圍古村落保護責任與開發紅線。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有顏值有內涵,巴蜀鄉村正呈現鄉村振興更多“很好的樣子”。(記者王成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