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東坡盛會,看點在哪?

海南 41℃ 0
摘要:劉曉惠 金昌波盼望著,盼望著,一場文化盛會就要來了。1月31日,由故宮博物院、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聯合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千古風流不老東坡——蘇軾主題文物展”將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2月1日,這個展覽將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展期到2024年4月30日結束。這個為期3個月的展覽有啥看點?

劉曉惠 金昌波

盼望著,盼望著,一場文化盛會就要來了。

1月31日,由故宮博物院、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聯合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千古風流不老東坡——蘇軾主題文物展”將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2月1日,這個展覽將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展期到2024年4月30日結束。

這個為期3個月的展覽有啥看點?

看真迹

對於一個展覽,展品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展覽的效果。這次展覽,最大的看點,就是真迹。

在海南舉辦的此次蘇軾主題文物展,是“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真迹首次故宮外同展展出。現時,“宋四家”文物已到位。

在東坡1號展廳,蘇軾真迹《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合卷被擺放在“C比特”。透過高清的展櫃玻璃,見字如面,惺惺相惜。詩意,筆墨,還有當時的蘇軾,融通為一。

這是蘇軾寫給友人陳慥的兩封書信。一封歡喜,《新歲展慶帖》給陳慥拜年,“祝頌無窮”,關心“起居如何”;一封悲痛,《人來得書帖》悲悼陳慥的哥哥去世,“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撓亂,進退不惶”。

這兩封寫給友人的信,距今已近千年,但筆墨背後透出的喜怒哀樂、人生况味,依然能感染現代觀眾。

蘇軾的學生中要數黃庭堅最為有名,他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展覽中有一幅黃庭堅真迹《惟清道人帖》,書於西元1094年,黃庭堅在帖中讚歎了江西隆興府黃龍寺禪師惟清道人的操守和智慧才識。

將“蘇黃”真迹對比著看,你會發現其中的有趣之處。蘇軾寫字,短促的筆劃密疊起來,長筆劃向外伸展,字態體勢橫斜、渾厚扁碩,被黃庭堅戲稱為“石壓蛤蟆”。而黃庭堅的字清瘦蒼勁,則被蘇軾打趣為“樹梢掛蛇”。

在蘇軾的字迹中,還能看出他是一個不守成的人。當代書法史學者劉濤曾說,如果用“法”來繩約蘇軾的字,能找出不少病筆。而蘇軾早對此類問題作過回應:“貌妍容有顰,璧美何妨橢”。

“用現代人的語言來表達,就是僵硬的美的標準,不如活生生的帶有缺陷的個性。”劉濤說,這也體現了蘇軾不刻意、不執著的鮮明個性,以及忠實於內心感受遠甚於外部評估的創作初衷。

除了蘇軾、黃庭堅的真迹,還有“宋四家”的另外二比特——米芾、蔡襄作品展出。其中,米芾的《道林帖》和黃庭堅的《惟清道人帖》首次以展覽形式展出。

除了“宋四家”,這次展覽還有宋徽宗、雍正、乾隆、祝枝山、紀曉嵐、鄭板橋、羅大觀、張大千等名家珍品展出。行走在海南省博物館,一不小心就能與中國書畫藝術領域的“頂流”相遇。

看三蘇

想讀懂蘇軾,就不能只看蘇軾。

蘇軾的優良品格來自蘇家代代相傳的優良家風。怎樣的家風,才能培養出如此曠世奇才?

在展廳裏,順著蘇氏族譜往前追溯,或許我們能找到答案。蘇軾曾祖蘇杲樂善好施、祖父蘇序扶危濟困、伯父蘇渙為官端正……蘇家逐漸形成了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良好家風,塑成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為政思想和品格修養,鑄就“一門父子三詞客”的傳世佳話,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生機。

蘇洵雖然“少不喜學,壯歲猶不知書”,但是“二十七,始發憤”,幡然醒悟後便閉門苦讀十年。大器晚成的他吸取自己“以懶鈍廢於世”的教訓,悉心指導孩子讀書治學。

本次展覽還將展出海南省博物館所藏民國時期的一套6册《三蘇策論》。策論在古時指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在這套策論中,“三蘇”主張文章要針對實際問題,要有為而作,就像五穀可以充饑,醫藥可以治病,追求文風的樸實和文筆的自然流暢。這與當時正在醞釀中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遙相呼應。現在看來,這樣的觀點對於當代人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提起蘇轍,有人說他的一生不是在當官就是在“撈”哥哥。其實他既有與蘇軾“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的兄弟情深,也寫出過許多才華橫溢的文章。

展廳裏有一件蘇轍行書《題靈岩寺》詩拓片,這是蘇轍在1079年遊山東濟南靈岩寺所題寫的《題靈岩寺記》,刻碑鑲嵌在靈岩寺辟支塔旁的院牆上。這篇詩文不僅再現了900多年前靈岩寺景區的興旺鼎盛,也生動描繪了一幅柏檀疊秀、泉甘茶香的山水畫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通過一件件文物,“三蘇”家風的精神內核更立體地呈現眼前,不僅影響著一代代蘇門子弟,也昇華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成為一代代中國人追尋的浩然清風。習近平總書記說,“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看宋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清明上河圖”,都藏著對那個年代繁華盛景的無限遐想。

一年前,古裝偶像劇《夢華錄》引爆網絡,劇中精緻還原了宋代生活的許多細節,宋韻的格調更是一時間成為年輕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部電視劇所展示的背景時代,正是蘇軾所處的時代。本次展覽將宋代背景貫穿始終,通過一件件宋代精品文物,向觀眾呈現出蘇軾所處的時代風貌,讓人們能够走進他的精神世界。

展廳裏有一組展示宋人的流金歲月之物——北宋鍍金荔枝紋銀帶板,這是來自江西省博物館的館藏一級文物。

帶板,即腰帶,在宋代,腰帶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不但以帶板質地和數量區別官階,還將金帶定為最高級官員的主要腰帶。這件腰帶採用宋代流行的捶揲高凸花工藝,層次分明,立體感極强,邊框用夾層法鑲包,增强了其厚重的藝術效果。

據展覽講解員介紹,該套帶板物主為郭知章,是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十一世孫,也是與蘇軾同朝為官的同事。這件腰帶由於物主及時代明確,是現時所見等級最高、最為精美的宋代帶板,對研究宋代政治、服飾制度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堪稱“宋代第一帶”。

為了讓宋韻的氛圍更好地呈現,海南省博物館開放了夜間展覽。伴著星光,走走停停,點茶、焚香、插花、掛畫,在“宋四雅”的活動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宋朝人的生活。

在東坡古風集市,設定了宋代娛樂項目,有捶丸、投壺、蹴鞠。在電視劇中,我們常常能看見投壺和蹴鞠,對這兩個項目比較熟悉,那什麼是捶丸?

在展廳展櫃裏,有多個大小不一、陶泥製成的小球,這就是2019年三蘇祠式蘇軒遺址出土的捶丸。“捶”即擊打,“丸”即小球,是一種擊球入穴的古代球類運動,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高爾夫球”。

據專家介紹,這些捶丸與三蘇父子生活的年代十分接近,從中可以窺見宋人的休閒娛樂活動,蘇軾與蘇轍兩兄弟兒時很有可能也玩過捶丸。

穿越千年,宋韻文化沉澱出的智慧,是一座富礦。逛展之餘,你可以來到集市進行捶丸互動、蹴鞠比賽、投壺遊戲,親手“挖一挖”這座富礦,真切地感受宋人風雅。

有人說,懂了蘇軾,會被治癒一生。觀展的過程,何止是在尋找蘇軾的精神世界,也是在尋找我們治癒內心的一方良藥。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作品,把蘇軾的樂觀、通達、智慧直觀地擺在人們眼前,也許是一個眼神的交匯,也許是一次思想的共鳴,足以指引我們對抗困頓、走出迷茫。

正如有人說,我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是因為我們心中都住著一個蘇東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