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璜》《搖滾莫紮特》《巴黎聖母院》接踵而至上海觀眾愛上法語音樂劇

上海 29℃ 0
摘要:

法語音樂劇《唐璜》融入了許多弗拉明戈元素。.jpeg

法語音樂劇《唐璜》融入了許多弗拉明戈元素。記者董天曄攝

  記者吳桐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對上海音樂劇觀眾來說,好消息是一批經典法語原版音樂劇接踵而至。1月25日至2月8日,法語原版音樂劇《唐璜》在上海文化廣場開啟17場連演。《唐璜》之後,還有《搖滾莫紮特》《巴黎聖母院》。

  《搖滾莫紮特》曾在2018年來滬連演24場,場場爆滿,2019年返場,熱度不減。《巴黎聖母院》也曾在2019年、2020年來滬。兩部原版大戲今年將再度來滬的消息一出,許多音樂劇迷都準備搶票“二刷”“三刷”。法語音樂劇有何獨特魅力?

  “從頭唱到尾”情感强烈

  《唐璜》編劇、作曲費利克斯·格雷告訴記者,法語音樂劇在形式上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從頭唱到尾”。比起德語音樂劇對劇情連貫性和主題深刻性的追求,法語音樂劇似乎更在意歌好不好聽。

  回頭去看1979年首演的法語音樂劇開山之作《星幻》,就把“唱”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這部作品中,演員們在臺上拿著手持話筒唱歌,有點讓人出戲,不像在看音樂劇,更像是一場搖滾演唱會。“法國人喜歡創造不一樣的東西。”音樂劇《唐璜》製作人尼古拉·塔拉爾說,“對‘唱’的強調,讓法語音樂劇從頭至尾都有强烈的情感表達。對一些人來說,這種情感表達甚至有一些‘過頭’,但就是這樣强烈而充分的情感表達,成就了法語音樂劇感性、揮灑自如的魅力。”

  中國觀眾為何喜歡法語音樂劇?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說,法語音樂劇大多符合中式審美,因其擁有的寫意感、以詩與歌為覈心的創作理念,與中國人千百年來經由戲曲傳承的審美意趣不謀而合。“中國觀眾欣賞法語音樂劇時,不會去計較哪裡的敘事是否缺了一塊,舞美是不是太過抽象,或是某個演員的表演是否‘出戲’。一些留白,一些跳躍,一些間離,完全能看懂,而且可以感受到更多。”

  賦予經典現代化表達

  在1998年誕生的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取得空前成功後,一大批由基於文學名著或歷史人物事件改編的法語音樂劇應運而生,2004年首演的《唐璜》就是其中之一。編劇費利克斯·格雷做了一個大膽的改動:讓唐璜墜入愛河,作為對唐璜的懲罰。

  這是唐璜的扮演者吉安·馬可·夏拉提第一次來滬演出音樂劇。他自己也沒想到,在上海能遇見這麼多熱情的粉絲。在上半場,吉安要扮演一個浪蕩子,而到了下半場,他遇見了瑪利亞,像一個小孩子一樣開始學習愛、體會愛。

  費利克斯·格雷拋開了以往作品對“唐璜”這一人物的呈現,賦予這一故事更為現代化的理解,塑造了一比特有血有肉且性格鮮明的唐璜。劇中大量金曲旋律抓耳,更從字裡行間流露出唐璜不在意所謂的生死與明天,只專注於眼下真實可觸的人生。唐璜究竟愛上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第一次來滬演出的法國音樂劇演員拉蒂西亞·卡雷爾說:“瑪利亞身上充滿現代女性的特質,她是一比特藝術家,很獨立、很前衛。我很幸運能跟隨這個角色,為觀眾呈現一場純粹的愛,即使故事有一個悲傷的結局。”

  在《唐璜》中扮演唐·卡洛斯一角的是法語音樂劇演員洛朗·班。過去10多年來,他曾帶著不同的作品來到中國,還曾在上海開過個人演唱會,中國觀眾親切地稱他為“老班機”。洛朗·班至今記得,2018年,《搖滾莫紮特》第一次來到上海演出,連演24場,末場謝幕時,觀眾們在台下用法語大合唱了一曲《活到極限》。2019年,《搖滾莫紮特》再度來上海,洛朗·班在劇中用中文唱起中國民歌《茉莉花》。

  被中國觀眾稱為“小米”的法國音樂劇演員米開朗基羅·勒孔特說,法語音樂劇擅長造星。往往在音樂劇首演前,就通過發唱片讓歌曲被傳唱,也通過藝員的號召力贏得市場。而在“老班機”“小米”等老朋友之後,吉安等新的法語音樂劇藝員通過新的作品在上海擁有了粉絲。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