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三地的八件龍形文物跨越五千多年縱貫紅山文化到近代上海博物館“春光龍融”迎新春

上海 23℃ 0
摘要:

  記者簡工博

  昨天上午,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一樓大廳人頭攢動,觀眾們被多條形態各異、材質不同的“龍”所吸引——甲辰龍年即將到來,上海博物館攜手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於昨天起舉辦“春光龍融——上海博物館龍年迎春展”。

  自2019年己亥猪年至今,上海博物館連續6年於新春來臨之際在人民廣場館一樓大廳舉辦小而美、精而優的生肖迎新展。

  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此次展覽共展出8件文物: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玦形龍、西周晚期龍紋盤、唐代金龍、唐代鎏金銅龍首銀鏈、金代定窑白釉印花雲龍紋盤、明末清初尤侃犀角雕六龍杯、清乾隆年間景德鎮窑青花胭脂紅雲龍紋雙耳扁瓶和近代珊瑚龍。

  此次展出的文物時間跨度極大,玉玦形龍誕生於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珊瑚龍則是近代作品。文物的品類和材質也各不相同,包含玉器、青銅器、金銀器、瓷器、骨角牙器等,讓觀眾欣賞到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龍形文物。

  “誰都沒有見過龍是什麼樣子,大家是通過文學家、藝術家的描繪和創作來想像。”上海博物館展覽部副主任褚馨表示,龍在十二生肖中是特殊的存在,是一種超自然的存在;龍對中國人又有特殊的意義,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通過這8件文物,觀眾可以一窺龍這一對中國具有特殊意義的神秘形象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玦形龍頭部較大,雙耳豎立,耳間有棱脊,吻部前突,還有以陰線雕出的雙目、口和鼻間褶皺。這類玦形器被認為是龍的早期形象,根據造型推測可能源自猪、熊或蠶等,也被稱為“玉豬龍”,是紅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其形象也體現出龍文化起源的豐富性。

  唐代的金龍已有了如今人們熟悉的龍的形象,它長首獨角,巨目闊口,眼與耳下有三撮短須,脚爪銳利,身軀細長,有清晰細密的龍鱗。近代珊瑚龍依託整枝珊瑚形態雕刻而成,龍的形象是此次展出文物中體量最大的。褚馨介紹,這件珊瑚龍是一件非常難得的近代作品,此前從來沒有展出過。“通過生肖展,我們也把平常不太跟觀眾見面的館藏資源挑選出來與觀眾分享。”

  龍的形象一直在變遷

  近年來,在網絡上對龍形象的爭議,最大的便是其爪。不過,記者在上海博物館這場龍年生肖展上發現,唐代的金龍僅有三爪,而金代定窑白釉印花雲龍紋盤上的龍則有四爪,清乾隆年間的景德鎮窑青花胭脂紅雲龍紋雙耳扁瓶上的龍才有了清晰的五爪。

  “龍的形象在古代一直在變遷。”褚馨表示,從文物來看,龍的爪子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异,“現時明確的是到明代時,皇帝用的龍形象固定為五爪形象,但在元代及更早時期,則會有三爪、四爪的形象。”

  “龍既是威猛淩厲的皇權象徵,又是一種超凡能力的存在。我們希望展示龍不那麼高高在上的一面,特意挑選了一些可愛的龍的形象,與觀眾分享迎接新春的喜悅。”清乾隆年間的景德鎮窑青花胭脂紅雲龍紋雙耳扁瓶上的龍,在觀眾看來正符合褚馨所說的“可愛”,其四肢張開的形象、圓目張口的表情曾被年輕網友用作表情包。

  上海博物館的生肖展雖是小型展覽,但歷來展品質量很高。此次,策展人員從上海博物館豐富的與龍形象相關的館藏中“海選”出400餘件文物,再層層選拔,最終確定其中5件。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