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水利重點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95億元,同比新增2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新的一年,江蘇水利部門持續夯實防汛抗旱、農業生產、河湖生態復蘇,打好堅實基礎,積極穩投資、促就業,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臨近春節,鹽城市濱海縣張家河閘站施工現場仍是一片繁忙景象,這一閘站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鹽城段首個開工建設的重要節點之一,也是入海水道行洪期濱海縣城區主要的排澇出路。現時張家河閘站主體工程已經建成。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張家河閘站項目副經理嚴安琪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現在正在進行掃尾工作,整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擴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同時改善渠北地區排澇條件,為淮河出海航道建設提供基礎。
在國家水網骨幹工程扎實推進的同時,江蘇各地把握冬春季節雨水相對較少的有利時機,全力加快區域水利工程建設,為防汛抗旱和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石安河位於連雲港東海縣中部,全長54.1公里,是我省最大水庫石樑河水庫的輸水幹渠,具有防洪、除澇、灌溉、調水等功能。經過數十年的運行,河道整體排澇標準偏低,2023年2月,石安河治理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3.35億元。工程全面完工後,不僅可以提高河道及區域的防洪排澇標準,保護35.8萬人口,還可新增、恢復灌溉面積6.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8.9萬畝。
連雲港市東海縣水務局規劃建設科副科長呂福寧告訴記者,已陸續實施建築物36座,完成31座建築物主體工程,完成河道拓浚12公里。
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江蘇水利部門正全力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防洪安全上,吳淞江(江蘇段)整治工程、洪澤湖周邊滯洪區近期開工建設、新洋港閘下移等重大工程加快實施;保糧食安全上,實施20座大中型閘站加固改造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排能力444.5立方米每秒,新增年糧食生產能力8.6億斤;保生態安全上,全面落實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完成太湖流域7條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河長66.7公里,全年完成洪澤湖退圩還湖20平方公里,進一步擴大了湖體容量,改善了河湖生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