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海燕茅冠隽王閑樂杜晨薇胡幸陽周程禕呂佳
昨天下午,市十六届人大二次會議舉行專題審議,圍繞“强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增强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踐行人民都市理念,提高都市治理現代化水准”“深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著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六大議題,代表們爭相建言。
深度融合科技創新產業創新
“强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專題審議中,多位與會代表談到了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認為基礎研究方面的短板影響了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和我國科創發展整體水準。“基礎研究是原始創新的主陣地,是工程應用的資源地。”史迅代表建議,創新選題機制,優化組織模式和管理管道,努力產生原創性、引領性的科創成果。“譬如可以設立大科學裝置專項基金,推動在滬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主體與大科學裝置開展聯合研究。”
王曉東代表建議,加强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管道多管道投入基礎研究;加强科技融合,通過央地合作,共同解决基礎研究問題。
基礎研究成果如何落地轉化,也備受代表們關注。“科學研究沒有快車道,但科技成果轉化可以有快車道。要把科學研究上花的時間在科技成果轉化上趕回來!”趙東元代表呼籲,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科技成果轉化也是一門學問,專業性很强,光靠政府機構、高校、科研機構的行政人員來做遠遠不夠。這裡繞彎、那裡繞路,這是很多非常有潜力的科研成果沒有完成最終轉化的原因。希望政府給予相關政策支持,讓科學家找到專業團隊做轉化。”
程向民代表以G60科創走廊為例,建議從0到1到10的全過程創新中,加强新質生產力的組織體系,形成頭部企業引領的產業集群,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步入新階段,對人才培養、平臺服務、政策支撐也提出了新要求。軒福貞代表提到,現在的科技創新,往往橫向跨學科,縱向要求“基礎+應用”,傳統的培養模式不利於跨學科複合型的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要有交叉融合的專業能力和寬廣的全域視野,“要打破傳統思維,探索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具有個性化的學習計畫、課程設置和實踐條件。”
謝吉華代表建議上海構築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服務體系,率先打造面向全球開展業務的科技要素市場,搭建全球化的交易網絡和服務網絡。蔡海文代表提出,要將公共研發平臺作為重點建設內容,推動產業界、學術界、政府間的合作,加快平臺綜合和打造,串聯科學、科技等工程上的覈心攻關,支撐各前沿領域的全鏈條創新。
疊加產業優勢助力科技進步
“上海已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都市之一,集聚各類金融要素市場15家,共有持牌金融機構1700多家,近三分之一是外資金融機構。”在“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增强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專題審議中,周小全代表列數了體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能級的一串數位。
數位背後,不少代表深感有壓力,也有動力。“關鍵要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更高水准。”周小全建議,要牢牢把握强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這個主攻方向,不斷提高金融要素市場國際化程度,特別是要加强金融基礎設施核心技術開發,建設國際領先的支付、清算、結算、登記、託管體系,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准。
田向陽代表認為,在强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過程中,離不開期貨市場的高水准對外開放。“現時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在醞釀全方位一體化對外開放的方案,建議各級部門對交易所探索推進境外其他地區的監管注册和認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拓展‘上海油’的應用場景。”
當前,以開放促改革的成效在金融領域已較為顯著,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也對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做了具體安排。鄭浩劍代表指出,現時上海有完整的金融生態,基礎設施較强。“關鍵要看怎樣做出特色,和國際上其他金融中心差异化發展。”他建議,進一步做强科技金融、數位金融等新產業賽道的平臺建設。“最近新加坡的科技金融節就搞得非常紅火,上海也應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通過建設怎樣的平臺,吸引更多創業者和機构。”
近年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賦能科技創新一直是金融行業的熱點。會場內,代表熱議的焦點之一同樣是如何進一步疊加金融產業優勢,做强養老等民生服務,更好助力科技進步。劉信義代表建議,在滿足科創企業多元化資本需求方面力度更大、退出機制更加通暢、制度更加完善,推動國有資本按照一定比例和規模發起或參與早小孵化投資。“最近在浦東新區支持下,我們正計畫發起目標規模10億元的早小基金,這是國資企業第一家,準備落戶在張江孵化基地。”
張守川代表也表示,應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迴圈,深化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科創中心聯動發展。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疊加放大效應,完善國資創投體系,建立更具操作性的市場化激勵與容錯機制。同時,優化政府+市場金融風險協同分擔機制,推動在滬金融機構試點實施與科技創新更加適配的信貸審批和風控體系改革。
統籌高水准開放高水准安全
“要統籌把握好高水准開放、高品質發展與高水准安全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在“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專題審議現場,黃建忠代表說,高品質發展就如行穩致遠的一輛車,高水准開放是澎湃的動力,是“油門”,高水准安全是靈動自如的“刹車”,彼此之間的關係如何綜合把握、統籌處理,是把握制度型開放的關鍵。
在王振代表看來,要圍繞增强我國供應鏈的韌性和國際競爭力,對應國際經貿規則變化趨勢和全球供應鏈重構趨勢,充分發揮上海高水准對外開放的先行先試優勢和國際貿易中心優勢,實施供應鏈貿易戰畧,打造上海貿易新增長點。
他建議,以上海自貿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海關特殊監管區、“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作為試點載體,主動對標CPTPP供應鏈貿易規則,率先建立高水准供應鏈貿易國內規則。比如對於高附加值跨境維修業務,在相關部門的現有規定基礎上,進一步突破產品和空間限制,形成全球維修實施細則。
“上海要主動參與國家涉外領域立法,為國家層面推進涉外法治體系建設貢獻上海經驗和智慧。”劉曉紅代表建議,增强我國涉外立法的國際法思維,逐步從應急性立法轉向規劃性立法,提高系統性和針對性;從宣示性立法轉向實施性立法,注意平衡涉外立法的價值立場宣示作用和實施效果。同時要用好“引領區”立法權,積極爭取中央賦予上海更多開放優惠政策。
“現在大家都在‘卷’醫療健康數據,但是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理、應用和開放還沒有形成制度性保障,亟待制度性‘破題’。”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天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姚海嵩呼籲抓住視窗期,對接國際規則和高水准開放,以法治護航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理和有序應用。
“上海高端航運人才非常稀缺,涉外法律人員登記在册不足一千,跟海事海商相關的法律人員就更少了。”陳燕代表提出,國際航運領域需要複合型人才,既需要具有航運專業知識,同時又需要有一些跨境金融、保險知識,這樣的人才培養儲備需要一定時間積累,建議在培養的同時,放寬這些高端人才的引進通道。
讓人民真正參與城市建設
“踐行人民都市理念,提高都市治理現代化水准”專題審議吸引了眾多人大代表參加。好不容易獲得發言機會的胡曉麗代表不禁感慨:“總算搶到話筒了。”
“我們需要一套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真正在上海遍地開花。”胡曉麗代表接著說,只有讓廣大人民真正全程參與到城市建設中,才能讓大家產生“這是我的都市”的歸屬感。許麗萍代表提到了她在中遠兩灣城、楊浦區控江路街道鳳南一村的觀察,認為基層民主擁有巨大力量,是上海建設現代化都市的基石,建議通過創制性地方法律加相關配套制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每年都有無數青年來到上海逐夢。”柴閃閃代表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青年的煩惱,著力在青年期盼的安居、發展、樂業三個重要環節給予更多支持。
金晶代表說,因為有人用殘疾車違規載客造成安全隱患,現在很多殘疾車都取消了後排座位。但對那些下肢殘疾的市民來說,他們很需要這個空間來安放輪椅,或者讓陪護人員能够跟隨。希望通過精細化管理,精准打擊違規載客現象,把殘疾車的後排座位還給殘疾人。王海波代表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安裝充電樁一段時間後,很多居民會選擇回到“飛線充電”的老方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兩者的電價存在細微差距。他建議,通過更多引進光伏企業、降低充電價格的手段,巧妙地引導居民。王穎代表建議,在都市更新過程中要製定更加精細化的認定標準、實施細則和步驟指引,同時多管道聽取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從而有效解決問題。
“我們協會成員不多,只要是經常騎電動車的,去年幾乎都發生過交通事故。”王芳代表的一番話引發了代表們的共鳴。洪程棟代表說,2023年上海發生了不少由非法改裝電動車鋰電池、違規充電引發的火灾,嚴重威脅到了都市安全。“社會治理和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我們要築牢都市安全底線。”洪程棟代表建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動更多市民,動員大家時刻關注、及時上傳遇到的不安全現象,對於其中表現突出的可以適當給予獎勵。張之崟代表說,作為一座超大都市,上海在都市安全上應該有更高的標準,要重視夯實基層一線的安全監管力量。
深挖文化富礦打響文化品牌
在“深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專題審議現場,《繁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繁花》的成功啟示我們,文藝工作者既要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反映時代洪流,還要有追求細節、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和工作方法。”來自《繁花》出品方上影集團的王健兒代表提出,未來應進一步釋放和轉化現象級影視IP的價值,帶來城市文化IP溢出效應,助推上海文旅消費陞級、都市有機更新和文化遺存保護等。
在張頌華代表看來,要讓文化建設“一路繁花”,必須不斷完善文化創作機制,深挖上海文化富礦,從而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將上海打造成獨具魅力的人文之城。
上海文旅進入深度融合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助力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休閒之都?周衛紅代表調研後發現,2023年上海機場輸送量與2019年同比减少2500萬人次,主要原因就是國際航線的缺失。她建議,入境旅遊應該得到更多重視,同時也要進一步推動優秀建築等逐步向公眾開放,主動打開文化展示大門,讓文化的親民性成為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設中的獨特閃光點。
“文化要有話語權,就要跟國際接軌,要走向世界。”鄒文權代表也認為,只有在更廣闊的全球脉络下弘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讓文化更具創新性、思想性和中國特色,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話語權。
“在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中,鄉村是不能缺位的。”談起上海文化品牌,鄉村文化往往被遺忘。餘思彥代表認為,鄉村文化見證了一方水土的發展,濃縮了鄉愁記憶,應當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自覺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他還建議,可以通過先行先試探索建立鄉村博物館、非遺展示館等,激發當代青年愛鄉愛國之情。
近年來,網路遊戲逐漸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胡睿代表說,上海遊戲的市場規模占到全國的半壁江山,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通路,為網路遊戲企業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從業人員建立起更通暢的聯絡平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界融合、創新發展。
提升龍頭作用牽頭標準建設
“上海港集裝箱輸送量連續14年排名全球第一,但上海港的貨源結構發生了變化,本地集裝箱貨運量近年來是下降的,腹地貨源提供的貨運量超過上海港總貨運量的七成。在長三角的港口一體化方面,上海作為龍頭,組織貨物運輸、服務腹地經貿發展尤為重要。”在“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著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題審議現場,丁嵩冰代表開宗明義。他建議,上海可借助背靠長江、周邊區域水系發達的優勢,把更多貨物通過海鐵聯運的管道進行運輸,先把貨物通過鐵路運到長三角區域海鐵聯運成熟的港口,再通過水路運到上海,這樣有助於提高貨物運輸效率。
和丁嵩冰代表一樣,不少代表都關注到了長三角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潜力。薛美根認為,現時周邊省市對接上海的需求依然强烈,上海要提升海空樞紐港的龍頭地位,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議加快推進軌道交通網絡基礎設施標準一體化創新,上海可牽頭加强各類交通標準體系建設。孫胤代表則建議,應加快佈局虹橋區域通航服務功能,助力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輻射能級提升,進一步探索民航客運與公務直升機接駁轉運、長三角城市群乃至重點產業園區短途運輸服務。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强的區域之一。專題審議現場,不少代表關注到了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等議題。“現時,不少高校院所仍有大量科學裝置與實驗儀器處於低效運行甚至閒置狀態。上海要打破壁壘,摸索盤活存量低效的設備資源,將之轉化成面向長三角區域乃至更大範圍的科研能力,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韓若冰代表說。
構建區域一體化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目標。根據國家高新區建設要求,建成省(市)級高新區是申請創建國家高新區的基本條件。金銀淑代表認為,應支持青浦片區申請創建市級高新區,後續享受市級高新區有關優惠政策,為爭創國家高新區做好準備,同時支持青浦聯合吳江、嘉善共同出資設立跨省域高新區產業基金,引導創投、創投等社會資金參與,重點投資數位產業、智慧製造、綠色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項目,促進工業園區產業結構轉型陞級。
鄭軍奇代表則建議,應加大長三角區域內以新材料、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慧製造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領域應用場景佈局與開放,建立場景對接的開放型交流機制,用好“揭榜掛帥”機制,增强各領域、各行業間的創新合力,積極優化創新生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