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孟群舒胡幸陽
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都市,上海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發佈。
根據龔正市長1月23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上海主要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經濟增長關乎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5%左右”增速背後,有怎樣的邏輯和動力?
重質量
增速5%强化以質取勝
“5%左右的目標,符合上海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有利於引導預期和穩定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權衡分析,當前上海經濟不論是總量的規模,還是結構的轉型,都到了一個特定階段。“經濟增長既要看增長率本身,也要看增長的結構,更要看增長的質量。5%左右的目標,包含了質量、速度、效益的統一。”
人們常關注經濟增長的數值,但容易忽視經濟總量的新增。近年來,上海經濟總量接連邁過重要關口。2017年,上海GDP突破3萬億元,2021年GDP突破4萬億元,2024年上海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經濟總量突破5萬億元的都市。
在總量日益龐大的情况下,每新增1個百分點都更為不易。“5%左右”的目標,“不是一個跳一跳就能够得著的目標,是一個必須奮力一躍才能實現的目標。”權衡認為,上海經濟的外向型成分高,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較大,今年世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加上地緣政治、發達經濟體經濟不振等影響,都會通過外資外貿等通路傳導至上海。
要形成穩定預期,進而轉變為穩定增長,都需下大力氣實現。為達成這一目標,不僅要推動量的增長,還要注重質的提升。民建上海市委對本市企業開展調查後提交了一份提案: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圍繞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對高品質發展至關重要。
市人大代表、國泰君安期貨有限公司計畫財務部總經理助理、臺盟黃浦區委副主委馬煒表示,上海需要加快佈局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優化創新空間佈局,打造新經濟創新生態系統。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呂琰提出,可以將REITs等金融創新工具用於大數據、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基礎建設,實現更普惠的賦能。
抓增量
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的能力,即為發展提質的能力。上海已步入新舊動能的轉換期,現階段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等“舊動能”在退出,三大先導產業等新動能規模尚待壯大。這一新舊交替的狀態,也會對上海經濟增速帶來影響。
“去年中央經濟會議提出8個字方針,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這對上海而言無疑是重要的指導思想。”權衡說,一些新興產業尚未成氣候的情况下,傳統產業的轉型或退出要把握好節奏,保證新舊動能在時間空間上平穩銜接,實現接續增長,避免增長斷檔。
圍繞做大新增量、壯大新動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著墨不少。
一方面,要發揮科創的牽引作用,這是上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動力所在。通過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賦能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
市人大代表、楊浦區委書記薛侃認為,要充分發揮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用,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點燃創新“核爆點”。市人大代表、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啟迪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威表示,上海應加大力度支持技術成果轉化基金、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真正早期的創投基金,使更多成果有機會實現“從0到1”的轉化過程。
另一方面,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制度創新釋放改革紅利,這是打破僵局、實現突破的關鍵所在。
從“特斯拉速度”到“莫德納速度”,從產業綜合用地改革到“工業上樓”……一項項制度創新探索,正在激發經營主體的無限活力。這些新舉措不僅是上海突破土地資源瓶頸束縛的重要途徑,更是提升工業經濟比重、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有效手段。
呂琰認為,上海近年來出臺了一批創新政策,可以在浦東新區通過浦東新區法規系統集成、立法固化,給市場更穩定的預期。同時,還應給予創新金融工具等新興事物更多成長乃至試錯的空間。
通過科技賦能和制度革新,上海將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支撐上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轉流量
化高頻流動為高效增值
上海作為對外開放的視窗,流量經濟特徵明顯:國家會展中心每年辦展規模達到600萬平方米,僅上海車展就接待海內外觀眾逾90萬人次;第六届進博會觀眾報名約40萬名;虹橋樞紐一年客流量達到4億人次……如何將這些可觀的流量轉化為真金白銀,是上海又一篇大文章。
從全球看,資源要素流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價值在不斷提升。不少代表、委員都提到,上海必須更加注重增强資源要素配寘能力,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高頻流動、高效配寘、高效增值。
2024年,F1中國大獎賽等一批國際賽事回歸上海,國際郵輪重新到訪上海,演藝經濟也持續升溫。促進演藝活動、體育賽事、文旅消費有機融合,釋放消費需求,對提振經濟有著立竿見影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周衛紅認為,今年是上海推動商旅文體展聯動發展、放大文化作為“引流埠”作用的重要時機。“文旅行業短期內會迎來強勢反彈,熱鬧過後如何持續維持流量,並將賽事等帶來的流量落地轉化為上海的‘留量’,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謀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打造一批“展會+商業”“文旅+商業”“體育+商業”聯動項目,加快培育數位消費、大宗消費、服務消費、綠色消費、都市時尚消費等新熱點。這意味著,上海不僅要“賺流量”,更要“轉流量”。
實際上,流量經濟,還只是上海長期優勢的一個方面。上海作為經濟規模巨大的經濟中心都市,要充分發揮市場容量大、應用場景多、各類要素集聚等長期優勢,並將其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實際效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