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准建設農業强省江蘇農業現代化示範建設蹄疾步穩

江苏 19℃ 0
摘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四個走在前”重大任務之一。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四個走在前”重大任務之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江蘇把“高水准建設農業强省”作為新征程上做好“三農”工作的總目標總要求總牽引,組織實施七大行動,堅持面上規劃引領與點上率先突破相結合,以農業現代化示範建設為重要抓手,深化部省合作共建,組織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11個、省級農業現代化先行區12個,加快構建以國家示範區為龍頭、省級先行區為支撐、縣域為組織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格局,積極探索不同類型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

建立“四項清單”工作機制

以任務清單聚焦創建重點,畫好“施工圖”。圍繞重點任務,瞄準短板弱項,明確“基礎性任務+特色性任務”。在基礎性任務上,突出系統化提升,明確6大類78項基礎任務,細化286個具體行動和重點工程。在特色性任務上,鼓勵示範區在有先行優勢和發展基礎的點比特上創新實踐,找准切口强化單向突破,因地制宜排出27個特色亮點。

以政策清單綜合資源要素,打好“組合拳”。省市縣協同發力,多維度多層次多領域强化政策支撐,“一區一策”創設形成政策清單。在省級層面製定省以上財政資金集約支持、平臺載體優先安排、獎補經費激勵引導和創新金融支持等配套政策。在市縣層面,結合實際開展政策創設,引導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彙聚,主動謀劃出臺針對性創新性政策。

以服務清單强化多方聯動,建好“智囊團”。聚焦解决重點難點問題,推動部門、專家、金融機構等聯動服務,培育一批一線指導服務團隊,明確服務清單。常態化開展示範區建設跟踪服務,幫助各地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發揮南農大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專家智庫作用,共建試驗基地、創新平臺,提供全程全面專家服務。聯合國開行江蘇省分行等4家金融機構推出“强農興業貸”等專屬產品。

以監測清單注重跟踪問效,用好“指揮棒”。開展跨部門跨領域跨界別研究,製定“2+6+20+1”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在試點地區開展監測,引導推動發展行程。

聚焦“六强六化”先行先試

各地堅持把“六强六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示範建設的主攻方向,著力打造一批質量强、生態强、裝備强、數位强、主體强、鏈條强的農業現代化標杆,示範引領標準化、綠色化、設施化、智慧化、園區化、融合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實現新突破新提升。

標準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强化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顯著增加。蘇州市吳江區加强產地環境管理,建立綠色防控產品清單,建成綠優農產品基地20餘萬畝。東台市製定“東台西瓜”產品品質控制規範、品牌運作辦法和商標使用規則,形成品牌管理閉環。

農業綠色轉型實現新進展。大力推廣綠色生產科技、模式和產品,建設良好農業生態環境。高郵市推動“鴨稻共作”生產方式轉型陞級,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均超96%。句容市深化“戴莊經驗”推廣,化肥使用量同比下降3%、農藥使用量下降1.3%。

强化設施裝備增創新優勢。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廣應用新機具新裝備,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如東縣加快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糧食增產貢獻突出。東海縣新建育秧工廠5個、自動化育秧流水線49條,保障50萬畝水稻機插用秧需求。

數位賦能農業形成新亮點。農業生產自動化、可控化、智能化水准加快提升。昆山市佈局農業物聯網建設,推進生產全過程資訊感知、智慧控制、精准投入和技術服務。射陽縣構建“產、供、銷、管”全產業鏈數位體系,推進射陽大米全產業鏈視覺化、信息化管理。

平臺載體建設呈現新面貌。以園區為載體集聚現代生產要素和優勢產業,激發經營主體的創新活力和競爭力。宜興市推進市、鎮、村三級農業園區建設行動,園區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72.4%,年均增長5個百分點。無錫市惠山區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强化與科研院校合作,園區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面積占比達80%。

產業鏈式開發迸發新活力。聚力做好“土特產”文章,鄉村產業融合、主體融合進一步深化,農業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盱眙縣打造小龍蝦綜合性交易平臺,提升全產業鏈資源要素聚合度。沛縣實施農業全產業鏈培育三年行動計畫,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458億元。

發揮優勢探索特色路徑

各地積極創新思路、創新手段、創新管道,初步探索出有力有效的工作機制、各具特色的建設模式、“兩化”聯動的實現路徑,形成推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建設的良好氛圍。

加強領導統籌推進。23個示範地區均成立由縣級黨委或政府負責同志任組長的示範建設領導小組,其中溧陽、高郵、盱眙、海門4地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雙組長,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强化調度推進。

因地制宜分類建設。糧食產業類示範地區探索通過全產業鏈陞級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類示範地區探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路徑,都市農業類示範地區探索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智慧農業類示範地區打造一批體現未來發展方向的智慧農場。

促進“兩化”聯動發展。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同向發力、一體推進,加快產鎮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為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創造條件。昆山市實施“五百行動”,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宜興市强化鄉村規劃引領,分類明確村莊發展定位。

推動縣域功能集成。推進空間佈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釋放縣域範圍的集成創新效應。促進產業鏈條集成,强鏈補鏈延鏈,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促進鄉村功能集成,在發揮好農業生產功能的同時,集成服務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功能。促進要素保障集成,推動科技、改革、人才、金融、政策等要素集聚。

合作經營

睢寧縣:以合作化創新引領農業現代化

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以來,睢寧縣堅持以創新啟動動能,以改革破解難題,走以合作生產、協同經營為牽引,以數位賦能、綠色發展、產業融合為路徑的黃淮平原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連續多年創造全省小麥高產紀錄,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超200億元。

睢寧梯次建立“11841”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設立1家縣農業公司,縣財政注資2億元成立國有江蘇佳盛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農業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支持、品牌推廣等職能。建構18家鎮農業公司,主要提供產業規劃、基地建設、農資農機服務、農產品加工、倉儲冷藏、品牌化銷售等服務。成立400個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採取集體注資、村幹部資金入股、羣衆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實現縣域行政村全覆蓋,服務帶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特色產業,培育集體農場。培育1萬名高素質職業農民,在鎮村的帶動下,經營500畝左右的家庭農場,以新技術、新模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融合發展

宜興市: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模範區

宜興市注重發揮縣域迴圈作用、統籌作用、集聚作用,形成以產業全鏈條融合、產村全方位融合、城鄉全要素融合為路徑的蘇南經濟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

深度開發農業特色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精緻農業,讓產業更穩、鏈條更暢。前瞻規劃,科學佈局。編制市鎮兩級現代農業專項規劃,佈局四大農業功能區,聚力打造稻米、蔬菜、水產、竹製品加工、休閒農業等7個超10億元優勢產業。集聚發展,放大優勢。構建國家、省、市、鎮、村“五級聯動”的現代農業園區體系,建成功能突出、類型多樣的農業園區112個,園區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比重達72.4%。强鏈延鏈,激發活力。以規模農產品加工商貿企業為龍頭,優化利益分配機制,重點培育“種源選育+綠色種植+精深加工+品牌行銷”優質稻米全產業鏈和“品牌+標準+文化+旅遊”特色茶葉全產業鏈,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個。

設施支撐

宿遷市宿城區:設施化推動農業跨越式發展

宿遷市宿城區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以來,立足城郊型農業功能定位,堅持設施化主攻方向,探索出生產集約、創新集成、要素集聚的發達省份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全區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設施果蔬產業鏈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42%。

製定《宿城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聚焦兩大主導產業,實施設施裝備提級工程。聚焦優質稻米產業,建成39.19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建水稻工廠化育秧設施2.2萬平方米,建成全市首個“無人農場”,智慧機具工作面積近20萬畝,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聚焦綠色果蔬產業,引進研發推廣高標準玻璃智慧溫室、日光溫室、模組化連棟大棚等1000餘萬平方米,配套建設肥水一體節水灌溉等設施6萬畝,建成智慧農業基地19個,設施農業物聯網應用比例90%以上。聚焦產業鏈拓展,配寘標準倉房倉容22.9萬噸、糧食烘乾設備100餘台套,日烘乾能力4000餘噸;培育規上糧食加工廠13家,日加工能力2000餘噸。建成低溫冷庫10萬立方米,培育中央廚房3家、果蔬加工企業16家。

園區驅動

東台市:集羣發展、補鏈延鏈、聯農共富

東台市地處江蘇省沿海中部,縣域面積全省最大,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以來,東台市踐行“一業一園”路徑,探索出一條以集羣發展、補鏈延鏈、聯農共富為主要特徵的東部沿海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

培强農業發展載體,優化產業發展佈局,强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重點建設2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以1個國家產業園為龍頭、2個省級示範園為骨幹、17個市級農業園為補充的梯次發展格局,實現農業園區特色產業、涉農鎮區“兩個全覆蓋”。沿國省幹道串聯培育優質糧油、設施瓜菜、休閒農旅、海洋綠色經濟、健康食品5條優勢產業示範帶,形成瓜菜、畜禽2個超60億元和水產、繭絲等4個超30億元產業集群。放大園區輻射效應,提升農業綜合產能,打造沿海重要農產品主產區,以占全省2.9%的耕地,生產了6.2%的蔬菜、16%的禽蛋,糧食總產保持百萬噸以上。深入挖掘156萬畝沿海灘塗資源,通過改良新增耕地3.32萬畝,沿海油菜基地創全國鹽鹼地高產紀錄。

兩化聯動

昆山市:深耕數智賽道促進城鄉互融

昆山市加快探索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經濟發達地區縣域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聯動發展模式。疊加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科技手段,打造未來農業“最佳視窗”。建設國內領先的無人農場3個、“5G+智慧漁場”等智慧農場12家,佈局智能化生產點比特427個,實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全覆蓋,全市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面積達5.71萬畝。引進中國農科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建設陸家未來智慧田園“A+溫室工廠”,打造現代農業裝備製造基地,孵化中農數智、慧牧物聯等高新農業科技企業5家,授權發明專利6項,軟著登記30餘項。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數位化轉型,打造以陽澄湖大閘蟹為引領的百億級地產農產品產業鏈,佈局益海嘉裡、鮮活果汁等千億級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開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考核巡查APP,形成巡查、整治、覆核全過程閉環管理。建立宅基地基礎資訊資料庫,4萬多宗宅基地資訊上圖管理,完成宅基地使用權互換、轉讓交易試點,農房翻建近2萬戶。

數位領航

蘇州市吳江區:搶佔“智”高點提高加“數”度

蘇州市吳江區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走全域推進數位科技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的江南水鄉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先後獲評全國縣域數位農業農村發展水准先進縣、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全省首批數位鄉村試點地區。

加快智慧農業全產業鏈技術革新,有序推進數位鄉村建設,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展現未來農業新面貌。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實現耕、種、管、收全程無人操作,每畝可節約種子5%以上、人工45%以上,實現增產3%—5%。激發主體發展新動能。支持鏈主企業建設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數位管理體系,引領農業全產業鏈能級提升。繪就數位鄉村新圖景。以“1+1+1+N”為整體架構“江村通”數位鄉村平臺,建成8個數位鄉村客廳,線上重構鄉村空間,線下彙聚村民服務,滿足村委會管理、村民應用、遊客服務等多方位需求。吳江“江村通”數位鄉村客廳入選數位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

科技先導

南京市浦口區:科技創新、示範、應用一體化

南京市浦口區是都市農業的典型代表,緊緊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形成科技孵化、示範應用、科技推廣一體化驅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模式。

搭建農業重大創新平臺,綜合優勢科研資源,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打造農業科創高地。實施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引領浦口區現代農業發展三年行動,建設63萬平方米科創載體,獲批建設6家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和2家省級種業創新平臺,形成超億元高值儀器設備和500餘項技術服務能力。集聚科研資源要素。瞄準生物農業、智慧農業、功能農業三大方向,引進院士團隊9個,引進和培育科技企業109家,初步形成“1名院士+N名行業專家”的人才梯隊。推動科技成果孵化。聚焦種子、耕地、農機裝備等重點領域,研發出智慧農業系統、新型葉菜品種、生物有機肥料等一批重大成果,申請專利404件。優選十大科技、十大產品、十大服務,在浦口定向孵化後,推廣至全省以及皖、魯、黑、蒙等地區。

全產業鏈

高郵市:三業複合三品賦能三鏈協同

高郵市是頗具水鄉特色的農業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生態大蝦之都。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以來,高郵市立足資源稟賦,放大特色優勢,積極探索糧禽漁三業複合、三品賦能、三鏈協同的裏下河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

製定高郵市“十四五”農業產業發展規劃,著力培育高郵大米、高郵鴨業、高郵大蝦3個百億級產業和若干特色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創響“三品”工程,培育3個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構建“17個區域公共品牌+500餘個企業品牌”的農產品品牌矩陣,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92%,居全省前列。培育壯大農業全產業鏈,完善加工鏈、健全流通鏈、提升價值鏈,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8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119家,建成4個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倉儲庫容增至1.8萬噸,主播銷售額超6800萬元。舉辦中國雙黃鴨蛋節、“高郵大蝦”美食節、農民豐收節等節慶活動,帶動就業10萬人,休閒農業增幅多年保持10%以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