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未來連續5年沒有“年三十”?聽天文專家解釋

上海 31℃ 0
摘要:

  記者俞陶然

  昨天,一個與曆法有關的新聞在網上熱傳:迎接龍年的除夕是2024年2月9日,這可是“近年來最後一個年三十”,因為從2025年起至2029年,未來連續5年的除夕都是“年二十九”。為何“年三十”時有時無?記者採訪了上海天文館網絡科普部部長、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施韡。

  據介紹,如今各個國家和民族採用的曆法可分為三類——陽曆、陰曆、陰陽合曆。陽曆是以“回歸年”即地球公轉週期為參攷標準的曆法。使用最廣的陽曆當數西曆,這部曆法以西元紀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平均一年有365.2422天。陰曆是以“朔望月”即月相變化週期為參攷標準的曆法。這類曆法不考慮地球公轉的因素,以一個“朔望月”為組織累加,一年有354天或355天。

  陰陽合曆是兼顧“回歸年”和“朔望月”兩個週期的曆法。遵循前一個週期,是為了反映季節按時更替,並指導農業、漁業和牧業;遵循後一個週期,則是為了反映月相,便於紀日和紀時,並指導農業、漁業和牧業,沿海沿江地區還能將其與潮汐關聯。

  農曆就是一部陰陽合曆,其月份天數是根據月相變化週期確定的。新月為朔,滿月為望,一個“朔望月”平均有29.5306天,所以農曆每個月的天數是30天或29天,30天俗稱“大月”,29天稱為“小月”。大月、小月的排布並非一大一小間隔排列,而是完全由月相决定。農曆編制規定,每個月的初一由“朔”出現的時間確定,這個原則叫作“定朔法”。所謂“朔”,是月球恰好運行到與太陽黃經相等的時刻,此時,地球上的觀測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朔”是一種月相,又稱“新月”。

  今年2月的“朔”發生在10日6時59分,所以2月10日是農曆正月初一。在此之前的“朔”發生在1月11日19時57分,所以當天是農曆十二月初一。從1月11日到2月9日共30天,所以兔年的十二月有30天,迎接龍年的除夕是“年三十”。

  而到了2025年,“朔”發生在1月29日20時36分,當天是農曆正月初一;在此之前的“朔”發生在2024年12月31日6時27分,當天是農曆十二月初一。從12月31日到1月28日共29天,所以龍年的十二月只有29天,迎接蛇年的除夕是“年二十九”。

  從2025年至2029年,“年三十”將連續缺席5年。其中有沒有規律呢?“朔望月長度不固定,農曆一年長度不固定,所以‘年三十’和‘年二十九’的分佈也沒有特定規律可循。”施韡說。

  他進一步解釋:究其科學原因,是月球這顆衛星的體積與地球相比不算很小,因而在圍繞地球公轉時會不停擺動,好像地球和月球在跳著很複雜的華爾滋舞。“不妨想像一下極端的情况:如果朔發生在23時59分,農曆當月的天數就會少一天;如果朔發生在0時01分,就會多一天。毫不誇張地說,相差一兩分鐘,就能决定除夕是‘年三十’還是‘年二十九’。”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