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君娜
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三個維度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市文旅部門負責人,對此如何理解?
方世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都市的靈魂”。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識。文化軟實力建設是領先戰畧、高階競爭,對提升都市核心競爭力具有“加速器”作用。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習近平總書記託付上海的重要戰畧指向和鮮明實踐方向。我們認為,可以從三個維度理解:
一是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上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的必然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上海作為人民都市理念的首提地,更需要我們堅持以弘揚都市精神品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貢獻。
二是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內在條件。增强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有利於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都市體系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實現從“建設”到“建成”的跨越,更需要我們在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的同時,充分發揮文化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點作用,進一步做强“碼頭”、啟動“源頭”、勇立“潮頭”、搶抓“勢頭”,讓文化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關鍵要素、科技創新策源的內在驅動、高端產業引領的重要領域、開放樞紐門戶的覈心引力。
三是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上海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文化對話、合作與競爭的底氣所在。從全球發展大背景看,大國關係越來越體現為軟實力的較量,越來越體現為中心都市軟實力的比拼。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我們發揮好上海作為文化建設高地、中華文明展示視窗的重要作用,强化國際傳播敘事能力,通過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演繹上海精彩,努力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積極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强化“以物論史”“以史增信”
記者:去年暑期,上海博物館推出的“何以中國”系列第二展成為現象級大展,也讓我們見識到6000多年前的古代上海。上海更是黨的誕生地,革命文物資源數量眾多。作為文物部門負責人,對傳承都市文脈、賡續紅色血脈,有哪些考慮?
方世忠:“何以中國”是上海重磅打造的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品牌,旨在聯合全國文博界,通過考古實證,更好探究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上海不僅有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一面,她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6000多年前的崧澤文化,到1000多年前的青龍古港,再到150多年前的長江口二號古船,以及近現代3200餘處代表性建築,延續著城市數千年文明的發展脈絡,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構成。上海更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612處紅色資源和25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見證著偉大建黨精神的孕育與發展,濃縮著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奮鬥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海時特別強調,要注重傳承都市文脈,加强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踐行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保護好、利用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紅色資源,是上海文化人無上光榮的重要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下一步,我們要堅持以物論史、以史增信,重點做好兩篇文章:
一是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作為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始終是上海文化的鮮明底色,是上海文化的根和魂,也是海派文化相容並蓄和江南文化創造性轉化的重要前提。我們要更加凸顯紅色文化,大力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文藝創作工程、文博展示工程,辦好“中共中央在上海”革命文物展,推出“紅館鑄魂”大思政課,引導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二是著力推進文明探源。我們要加强文物考古闡釋、工業遺產利用和非遺活化傳承,深入開展崧澤、福泉山、青龍鎮等遺址發掘研究,高水准推進國家水下考古重大專案——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和文物保護,用考古實證6000多年的上海地域文明,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城市文化延伸歷史軸線、增强歷史信度、豐富歷史內涵、活化歷史場景。
把“詩與遠方”送到羣衆身邊
記者:上海是一座人民都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總書記要求,上海將如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方世忠:上海已經在全國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但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人民的文化需求已經從“有沒有”“缺不缺”陞級為“好不好”“精不精”,呈現出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等新特點。我們要深入踐行人民都市理念,堅持把最好資源留給人民,以優質供給服務人民,在增强均衡性和便利性上下功夫,加快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把“詩與遠方”的美好生活送到群眾身邊。特別在三個方面下更大功夫:
一是做優都市美育。深入實施“大博物館計畫”“大美術館計畫”“社會大美育計畫”,擴容陞級上海市民文化節、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社會大美育課堂,並結合都市更新和鄉村振興,打造更多家門口“小而美”的演藝新空間、人文新景觀、休閒好去處,讓高品質文化服務更加觸手可及,推動整座都市向心而生、與美同行。
二是打造艺文精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厚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推出更多彰顯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質的精品佳作,深度打造“何以中國”“對話世界”“何謂海派”等文博美術大展系列,打響凸顯溫暖現實主義的滬產電視劇品牌,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滋養人、鼓舞人、激勵人。
三是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上海“都市型、綜合性、國際化”特色,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創新將更多都市資源轉化為文旅資源,持續打響“一江一河遊覽”“建築可閱讀”“演藝大世界”“海派都市考古”等都市文旅IP,不斷打造“觀文博、看美展、賞好劇、聽歌會、來海考”都市旅遊品質首選,讓在者舒心、來者傾心、未來者動心。
參與全球文化對話合作與競爭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與之相對應,也需要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在這方面,上海如何體現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方世忠:上海是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視窗,是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畧連結。這必然要求我們自覺置身全球都市坐標系中,樹立起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强化比學趕超、追求卓越的價值追求,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文化對話、合作與競爭。我們認為,還需要著重在四個方面集中發力:
一是建成一批城市文化地標。我們需要對標世界一流,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正,創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之新,高水准推進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工業博物館、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上海大歌劇院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建成一批具有世界美譽度、展示中華文化的都市地標。
二是培育新型文化業態集羣。我們需要主動融入雙迴圈、擁抱新人群、搶佔新賽道,加快建設“兩中心、兩之都、兩高地”,將制度創新、資源集聚、內容創制、生態構建作為重要發力點和突破口,全力提升上海在影視創制、藝術品交易、演藝、電競、網絡視聽、文旅元宇宙等產業新賽道的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
三是打造國際節展品牌矩陣。我們需要强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反覆運算陞級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海旅遊節、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等標杆活動,打造更多具有原創引領性、品牌標識度和世界影響力的“上海平臺”“上海時間”“上海地標”,推動海內外首演首展和名家名團向上海彙聚。
四是構建文明交流互鑒平臺。我們需要放大“以文化人、以藝通心”的獨特價值,實施滬產影視劇、視聽節目、動漫遊戲、舞臺藝術、文博展覽、文創精品等“出海戰畧”,打造中國入境旅遊第一站,高水准辦好“世界考古論壇·上海”,深入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全方位提升國際傳播敘事能力,不僅讓中國看到世界,更要讓世界看到中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