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帶火社交媒體模仿風潮《繁花》欣賞上海新增了新視角

上海 23℃ 0
摘要:

  記者簡工博

  “只有看到未來,才會有未來。”一句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繁花》臺詞,配上一張色調昏黃的照片,圖上的臉因運動而模糊,背景同樣看不清楚,只留大色塊分割,遠處有一個亮點,拍攝地點似乎在一處地下通道內。

  一句似是而非的“金句”,幾張曖昧模糊的圖片,正是最近風靡社交媒體的“王家衛風格”。

  電視劇《繁花》熱播,不僅帶動一批人前往劇中所提到的街區、建築打卡,也讓視覺影像和文字風格獨特的導演王家衛再度走紅社交媒體,“王家衛風格照片”“王家衛風格文案”乃至“王家衛風格教程”成了近期的熱門標籤,甚至有人創作起“王家衛AI”。

  交出《繁花》“模仿工作”

  劇中飯店“至真園”原型飯店預約滿檔、一座難求,進賢路、思南書局、13路公交車串聯起新的citywalk熱門線路,和平飯店甚至推出了聯名套餐……電視劇《繁花》正全面“出圈”。王家衛也成為不少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的“新繆斯”,蒐索“王家衛風格”,能在社交媒體上找到很多近期發佈的圖文內容。

  “《繁花》講上海的故事,激發了我對劇中提到那些地方的强烈興趣。人在上海,更加近水樓臺先得月。”正在追劇的陸瑋出生於1995年,對劇中許多地方“陌生又熟悉”。“比方進賢路上的小餐廳,我上大學就跟朋友去過,現在卻會想生活在那裡的人曾經歷過怎樣的人生。”她和朋友選在晚上九點之後過去,冬天小馬路上行人不多,老式建築和枯枝被投影在路上,於是她們相互幫忙拍了一組“王家衛風格”的照片發在朋友圈,“收穫了比平時多很多的贊,看來大家都在追劇。”

  不過在陸瑋打卡過的劇中地標裏,進賢路“算是容易出片”,“比如黃河路不像劇裏那樣流光溢彩,拍出來就是普通的上海街區”。而近來同樣喜歡“王家衛風格”的吳晴則另闢蹊徑尋找合適的場景拍照。“《繁花》拍得很美,隨手一截就是一張大片。”吳晴在社交媒體上找到最近有人發佈的“王家衛風格”梳理,其影像風格的特徵包括“運動”“局部”“中近景”,還圖文並茂地介紹了部分“實用技巧”,如“大量使用虛化前景”“輔以建築的玻璃、鏡子”“多開慢門”等,該帖現時已有超16萬閱讀量。而在另一社交平臺上,有人專門總結《繁花》的用光管道,收穫了超2000點贊。一些攝影工作室還順勢推出了“王家衛風格”攝影套餐,甚至有人用AI繪畫創造“王家衛風格”影像。

  “人不在上海,也能拍出‘王家衛風格’。”社交媒體上,不少外地網友也紛紛交出《繁花》“模仿工作”,拍攝地點五花八門,有人在自家木質百葉窗前,有人隔著魚缸構圖,還有人站到了菜場邊上,甚至有人以“王家衛風格”拍攝植物。一些社交媒體還以“拍出繁花感”為主題集納網友的作品,激發了更多人的“創作欲”。

  打開都市的一種管道

  “《繁花》帶給我很重要的啟示,美不一定是精細無瑕一絲不亂的。”吳晴自己最滿意的一張“王家衛風格”照片是在自家社區地下停車庫出口拍到的,大面積暗黑背景中,車庫中的淡綠色光線噴薄而出,大半身子隱沒在黑色中的她,臉上卻被路燈映成了橙色,“當時其實就是隨手一拍。放在過去,我甚至會認為是廢片要立即删掉。”

  不過,隨著“王家衛風格”走紅,也有人擔心成新的跟風之勢。在互聯網企業工作的胡先生已經在社交媒體上發現各地都有人在地下隧道裏拍照打卡以模仿“王家衛風格”,有些人甚至站到隧道中間,特意等到有車輛經過。“注意安全、遵守法規,是所有模仿打卡行為的底線。”

  “其實‘王家衛風格’二十多年前就火了。”今年42歲的品牌主理人李先生記得自己2001年上大學時,王家衛就是最受同學歡迎的導演,前一年《花樣年華》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异彩,而在年輕群體中人氣很高的《大話西遊》大量化用王家衛電影橋段,“當時的社交媒體還是校園內的BBS,有王家衛的影像、臺詞‘攻略’,還有專門的書”。在他看來,“王家衛風格”再度走紅,一方面是作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首位華人評委會主席,王家衛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征服了新一代觀眾,甚至打破了近年來從影視劇到社交媒體過度精修出的“美感”;另一方面則是有扎實文字基礎的《繁花》在內容上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而《繁花》以上海為故事背景,也為更多人欣賞這座城市新增了新視角。“這也是打開都市、感知生活的一種管道。”最近有不少外地朋友與陸瑋交流看《繁花》的感受,讓她很有感觸:“一部品質上乘的影視作品和優秀導演,會讓更多遊客和市民從新角度再次觀察一座城市。希望未來上海能有更多《繁花》。”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