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科院引導科技資源下沉一線,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海南 30℃ 0
摘要:中國熱科院引導科技資源下沉一線,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一所對一縣” 科技助農更精准海南日報 陳彬“龍合村原來是一個空殼村,沒有產業支撐,在科研院所的幫助下,通過發展黃燈籠椒產業,一年多來已經帶動村民們增加了30多萬元產業收入,村集體收入有10萬元。”近日,在海口市龍華區遵譚鎮龍合村的辣椒種植基地裏,省工信廳派駐龍合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郭田軍說。

中國熱科院引導科技資源下沉一線,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一所對一縣” 科技助農更精准

海南日報記者 陳彬

“龍合村原來是一個空殼村,沒有產業支撐,在科研院所的幫助下,通過發展黃燈籠椒產業,一年多來已經帶動村民們新增了30多萬元產業收入,村集體收入有10萬元。”近日,在海口市龍華區遵譚鎮龍合村的辣椒種植基地裏,省工信廳派駐龍合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郭田軍說。

不到兩年時間,從一個昔日的空殼村,到如今的產業村,龍合村實現蛻變的“金鑰匙”是什麼?答案,就藏在該村的一座辣椒育苗大棚裏。這是一座標準化育苗大棚,統一採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選育的黃燈籠辣椒新品種“熱辣2號”,在科技力量支撐下,當地特色產業得以快速發展。

去年5月,在省政府及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中國熱科院開展“一所對一縣”行動,安排每一個所(站)作為科技支撐責任單位,分別對接海南18個縣(市),以科技支撐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可持續發展。

A

精准對接 | 破解產業痛點

產業所需,就是科技助農的發力點。每個市縣資源條件、特色產業各有差异,面臨的產業技術難題也不一樣,“一所對一縣”行動通過引導科技資源向生產一線彙集,讓科技助農更加精准高效。

“守著寶地卻過窮日子”,曾是龍合村的真實寫照。該村位於羊山地區,土壤中蘊含豐富的礦物質,十分適合種植黃燈籠等各種椒類。

“由於黃燈籠椒在海南長期以零星種植為主,生產上存在種性退化、栽培技術不過關等問題,導致坐果率低、品質不穩定,使得這一珍稀資源不能大規模開發和集約化生產。”中國熱科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冬季瓜菜研究中心主任劉子記說。

與傳統主栽品種相比,“熱辣2號”品種優勢明顯,不僅發芽率更高,抗病能力更强,還比主栽品種早熟50天左右。

雖然有了好品種,但村民的育苗管道不够科學規範,用一根竹子簡單搭棚就開始育苗,經常是“一下雨苗就全廢了”,導致育苗成活率很低。為了提升農戶育苗水准,中國熱科院品資所多次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田間培訓,面對面講解,手把手指導,幫助農戶們解决生產中面臨的技術難題。

為了幫助村裡更好地發展辣椒產業,去年9月,中國熱科院與龍合村合作建設火山辣椒標準化育苗示範基地,實現黃燈籠辣椒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供應,更好地保證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B

示範推廣 | 促進高效轉化

“良種+良法”,是農業產業高效發展的關鍵。在“一所對一縣”行動中,中國熱科院通過建立長效化技術服務模式,打造一批標準化示範基地,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橡膠樹應該怎麼種?對於有經驗的老膠農來說,並不算什麼問題。但是在膠價長期低迷的情况下,如何既保證橡膠產量,又調動膠農們種植的積極性,這裡邊就需要一些“科技學問”了。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直屬企業3場,有一片“橡膠+油茶+N”全週期林下種植示範基地,由中國熱科院橡膠研究所指導建設。老膠工韋仲海負責示範基地的日常管理,在他看來,這片基地的種植管理模式跟他此前見過的都不一樣。

“傳統的橡膠種植密度較大,平均每畝地種33株,特別是一些早期的民營膠園盲目追求產量,沒有按照科學規範種植,普遍出現‘大樹壓小樹’現象,植株長得不均勻,導致產量較低。”中國熱科院橡膠研究所科技人員李藝堅介紹。

韋仲海對此深有同感,他自家承包的30畝地一共種了1200株橡膠,“以前橡膠樹種得太密,環境蔭蔽,出現大量死皮,導致有效株數少,現在能割的才400株左右。”

在“橡膠+油茶+N”示範基地裏,植株窄行距4米,寬行距20米,平均每畝種植橡膠28株。畝均植膠數比傳統膠園少了,產量能保證嗎?李藝堅告訴記者,示範基地裏統一種植“熱研917”等新品種,這些橡膠品種直立窄冠,不易蔭蔽,而且抗風性較好,屬於高產膠。經過科學測算,畝產量不低於傳統膠園。

更重要的是,示範基地的寬行距,為發展林下經濟預留了足够空間。“在中國熱科院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現在種的是油茶,今後還想引進企業種植南瓜、鳳梨等矮株作物,通過示範種植引導膠工們發展多種橡膠林下經濟。”七坊鎮直屬企業黨支部書記李樹波表示。

C

綜合資源 | 帶動產業升級

據瞭解,“一所對一縣”行動開展以來,中國熱科院已與我省18個市縣簽署合作協定,累計推廣10多個主導品種和20餘項主推科技,通過綜合院內各研究所的資源力量,幫助各市縣特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聚焦海南豇豆質量安全問題,中國熱科院組織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等組織專業團隊,深入三亞、陵水、樂東、東方等豇豆主產區推廣“防蟲網+”等綠色防控科技,示範面積達1萬畝。

香料飲料研究所在文昌重興鎮建立香料科研成果轉化小站,帶動萬寧、文昌等構建斑蘭葉全產業鏈發展體系,以科技支撐萬寧南橋鎮橋北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此外,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在臨高與企業共同建立海南省鳳梨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全方位支撐鳳梨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圍繞瓊中所需,建立“政策建議+產業規劃+技術攻關”的全方位科技服務模式,提供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建議20餘條。

“下一步,我們還將圍繞市縣主導產業,建立集品種展示、科技集成、科學普及於一體的科研示範基地,形成一批‘一所對一縣’行動標準化示範基地,輻射帶動產業提檔陞級和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科技支撐產業貢獻率。”中國熱科院有關負責人表示。

(本報海口1月4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