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攜手優化2.1萬餘處公共座椅打造“可以坐下的都市”

上海 19℃ 0
摘要:

  記者陳璽撼

  如果把都市公共空間比成會客廳,那麼公共座椅就是“小而美”的都市傢俱。2021年起,綠化市容、統戰等多部門攜手,從小小座椅入手,著力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間“沒地方坐”“坐不下來”“不願意坐”等問題,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都市”。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昨天介紹,三年來,全市已累計完成2.1萬餘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優化提升。上海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優化提升特別注重共建共治。比如,動員沿街商戶利用外擺比特,開放座椅供市民休憩,或者鼓勵企業和個人認建認養,激發人們關心愛護都市的熱情。

  愛護社區花園都市傢俱

  這幾天氣溫略有回升,吃過午飯,景華社區居民顧豔麗帶著抹布走進300多平方米的“世外‘陶’園”,擦去8張座椅和1張秋千椅上的灰塵,舒服地坐著曬太陽。

  “社區花園來之不易,我們很珍惜,幾個熱心人凑在一起商量好,來坐的時候順便打掃。”顧豔麗說,這座花園原本是延安飯店、光明食品集團等組織的用地,在街道倡議下,這些組織主動打開圍牆,改造成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

  之所以取名“世外‘陶’園”,是因為陶氏公司與公益組織合作,向花園捐贈了透水跑道、光伏發電儲能凉亭等一批節能環保設施設備。而且從設計開始,“世外‘陶’園”就邀請周邊居民和組織共同參與。

  “秋千椅是因為有居民提出附近有幼儿園,很多老人接送孩子需要一個歇脚等候的地方,孩子們也需要一個公共活動空間。”靜安寺街道社區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大路表示,設了近10張椅子,是考慮到附近有蔡元培故居,很多遊客逛累了也需要一個歇脚處,座椅的使用需求較大。椅面採用木質材料,冬天坐不冷。座椅上方的光伏發電儲能凉亭也是應周邊居民呼聲而設,到了晚上,儲備的太陽能轉化為柔和舒適的燈光,照亮居民來往花園的路。

  這些細節老百姓看在眼裡,熱在心頭,轉化為愛護社區花園和都市傢俱的實際行動。

  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

  全市現時已優化提升的2.1萬餘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中,有1470處由社會各界認建認養;有2094處為社會共亯……“因地制宜,實用、好用,是設定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原則。”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市容處處長王永文表示,要避免大拆大建,現時已經優化提升的座椅大多是利用花壇邊緣、圍牆、臺階等改造,或是沿街商鋪共亯出來的座椅。

  此外,座椅的設定不能“頭重腳輕”,即重建設輕管養,動員社會各界充分參與進來的一大優勢就是讓座椅從設計到使用的全過程都接地氣,避免華而不實、為設而設。

  吸引社會各界持續關注參與公共空間休憩座椅的認建認養,也需要讓認建認養方有獲得感。指著康定路余姚路路口綠地“060030”號座椅上的二維碼,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志願服務團召集人童麟給出了答案:“掃描二維碼,熱心人就可以進入志願服務團的專屬頁面,報名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認捐的座椅成了招募志願者的文宣平臺。”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