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更高效決策更透明服務更暖心——訪上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楊佳瑛

上海 25℃ 0
摘要:

  記者周程禕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何理解這句話?

  楊佳瑛: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提出人民都市重要理念已經整整四年。這次來滬考察,總書記圍繞民生問題發表重要論述,高度概括了人民都市的本質特徵,進一步闡釋了“人民都市人民建、人民都市為人民”的時代意涵,為我們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生工作與人相伴一生、密不可分,關乎千家萬戶安定幸福,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囙此,我們必須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同時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具體工作,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提高管理水准和服務效能,讓工作更高效、決策更透明、服務更暖心,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市民。

  記者:以人民為中心,意味著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優質的供給服務人民。對於一些民生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比如當下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如何打通關鍵環節?

  楊佳瑛:“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是堅持人民至上、踐行人民都市理念、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必然要求。當前,人民群眾還有不少急難愁盼問題,“最好的資源”“優質的供給”仍有不足,應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及時為羣衆解難點、疏堵點、除痛點。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近年來上海高校畢業生人數迭創新高,就業壓力較大。我們必須緊抓裉節問題和關鍵環節,健全體制機制,進一步綜合資源、創新政策、強化服務。要創造更多高品質的就業機會,挖掘適合畢業生的崗位,拓寬就業管道和就業資源;要通過職業指導、就業見習、技能培訓、創業諮詢等全鏈條就業服務,提升就業能力,促進人崗匹配;還要實施更精准的就業支持政策。

  今年以來,上海開展面向畢業生的專場招聘活動2440場,提供43.6萬個崗位,服務58.2萬人次,各類補貼惠及4.8萬畢業生。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截至11月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幫扶就業率達92.06%,保持全國領先。

  拿出新辦法解决新問題

  記者: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准不斷提高,人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趨於多樣化、多元化。除了兜牢民生底線,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民生需求?

  楊佳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就業方面,現在的求職者往往更注重職業發展潜力,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社會保障方面,伴隨著新業態的興起,從業人員的納保需求不斷增加,人們對保障水准也提出了更高期待;勞動關係方面,就業形態多樣化導致傳統的勞動關係逐漸轉變,亟待我們拿出新辦法解决新問題。

  為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民生需求,我們首先要與時俱進,及時瞭解形勢變化,分析研判發展趨勢,在不斷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中回答時代問題、回應人民關切。比如,面對“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現象,我們建立新技能項目的動態開發制度,緊跟產業需要調整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目錄和新技能培訓專案目錄,更好發揮技能培訓對支持先導產業、緩解就業結構性衝突的積極作用。

  其次要深化改革創新,擺脫路徑依賴,勇於走出“舒適區”。通過加强頂層設計、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政策服務的活力與包容性。

  此外,還要强化公共服務,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通路、提升服務效率。人社部門是公共服務大戶,“一網通辦”月均辦件量接近130萬件,政務服務好評率達99.99%。公共服務無小事,只有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才能有效提升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和有效性。

  運用系統觀念“彈好鋼琴”

  記者: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加强整體謀劃。如何分清民生領域多數與少數、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這三對關係?

  楊佳瑛: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當前,我國社會主要衝突發生變化,無論是產業形態還是人們的價值觀念、利益訴求都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對此,我們更要不斷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域性謀劃和整體性推進,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處理好多數與少數的關係,要求我們堅持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也不能忽視少數群體的特殊需要。比如,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中,我們始終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原則,大力實施全民參保計畫,盡最大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同時努力發展多層次、多支柱的社會保險制度,不斷滿足各類群體的差异化保障需要。

  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既要胸懷“國之大者”、著眼“四個放在”,從大局、全域高度謀劃推進工作;又要注重地方創新、發揮區域優勢、突出上海特色。比如,我們立足服務全國大局,大力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等重大戰畧任務,同時結合上海實際,加大引領性的創新改革。

  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既要立足當下,優先解决最迫切、最直接、最普遍的問題,也要著眼長遠,一攬子解决遠期的、潜在的問題,持續完善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比如,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工作中,我們必須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及時排查調處勞動糾紛,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同時要從體制機制上想辦法,加强勞動爭議糾紛監測預警、源頭治理與基層基礎建設,優化糾紛調解、就業援助等全鏈條服務,注重對勞動力市場的合理引導,從根本和長遠上解决問題。

  在這三對關係外,還有一對關係在推進民生工作的過程中也十分重要,就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係。我們要認識到,有為政府並不代表大包大攬,應當尊重客觀規律、堅持市場導向,大力培育市場機构,搭建資訊平臺,充分發揮市場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場化管道解决發展中的問題。當然,政府也要及時補比特,彌補市場失靈,規範市場秩序,强化基礎性政策托底保障,切實兜牢民生底線。當前,我們正推進“1+2+15+保障”就業工作體系建設,其覈心理念就是更好結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讓廣大勞動者就業在上海、權益有保障、樂業更放心。

  “雙向奔赴”實現“四個人人”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還強調,要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亯的都市治理共同體。如何在民生工作中體現這“四個人人”?

  楊佳瑛:“四個人人”生動體現出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亯”的人民主體觀。人民群眾圍繞民生反映的新情况、新問題,提出的新建議、新訴求,寄予的新關切、新期盼,都是倒逼我們不斷改進和提升工作水准的動力源泉。這種“雙向奔赴”正是“四個人人”在民生工作中的生動實踐。

  具體來說,一要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推動決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化,讓人民群眾更深入參與到政策制定和落實的全過程中;二要健全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廣泛參與民生工作,更好發揮各類專業化機构的作用;三要健全工作體系,讓“四個人人”落實到每一樁民生小事上來;四要健全傳播體系,從受眾視角出發,把民生政策講透徹,把辦事流程講清楚,增强人民對民生工作的理解與認同,提高接受度和參與度。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