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縫插綠”打造立體綠化三年在上海空中長出128萬平方米

上海 30℃ 0
摘要:

莘莊地鐵站上蓋“天薈”屋頂花園。資料圖片.jpeg

莘莊地鐵站上蓋“天薈”屋頂花園。資料圖片

  記者陳璽撼

  寒潮讓夜晚的街道冷清下來,但一隻“鯨魚”讓部分家住恒豐路的居民在回家途中倍感溫馨。這只“鯨魚”造型的輪廓燈,白天在一面長50米、高9米的景觀綠牆上“休息”,到了晚上自動點亮,守候夜歸人。

  這面靜安區現時體量最大的景觀綠牆,在白天也看點頗多,採用模組化鋼結構固定的種植盒不僅能實現立體綠化的高密度種植,還能有效控制水量以及簡化灌溉系統,節水率比傳統綠牆多三成。

  1980年,華亭飯店建設屋頂綠化,立體綠化首次進入上海市民的視野。40多年後,立體綠化已成為上海城市綠化體系中的主角之一。市綠化市容局昨天宣佈,今年全市新建立體綠化43.1萬平方米,超額完成40萬平方米的年度建設目標。2021年至今,全市已累計建成立體綠化128.3萬平方米,距離“十四五”期間新建200萬平方米的目標更近一步。

  通過“見縫插綠”管道打造的眾多立體綠化已成為多維度拓展生態空間的重要增長點。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專家表示,立體綠化形式十分豐富,包括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棚架綠化、沿口綠化四大類。記者瞭解到,今年建成的立體綠化重點聚焦與市民羣衆出行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和空間,如橋柱、體育場圍網、公廁牆面、變電站立面、高架橋下空間、交通樞紐上蓋等。

  如今,越來越多的立體綠化以更新穎、更美觀、老百姓更有獲得感的管道呈現,尤其注重能否被市民羣衆看到。高架首排建築、臨街建築、市民服務類建築上的“綠牆”“花牆”“花帶”“花園”多了起來。莘莊地鐵站上蓋的“天薈”屋頂花園、龍華東路苗江路臺地花園足球場的垂直綠化、共和新路中山北路路口高架橋下立體綠化等都是典型代表。

  不是見縫就能插綠,也不是插綠就一定能活,上海在立體綠化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科技。閔行區虹橋綠穀廣場有7100平方米的屋頂綠化,其覆土層達1米以上,具備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自動澆灌系統、微噴灌、垂直綠化滴灌系統等節約型園林設施,綠化成活率較高。同時,屋頂綠化可减少屋頂層空調能耗,打造人與自然互動的微氣候。

  現時,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覈心區的屋頂綠化已全部建成,共計18.7萬平方米,占屋頂總面積的四到五成,既節約土地資源,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也助力减少溫室氣體排放。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