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動教育數位化發展陞級
讓教育乘雲而上
線上上直播科學課教師的指導下,澄邁縣馬村學校學生開展科學小實驗。受訪者供圖
一根網線、一塊荧幕,串起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學和文城鎮逸夫小學兩校的音樂課堂。資料圖
海南日報記者 張琬茜
“同學們,風是什麼模樣?”近日,一堂主題為“風來了”的美術同步課在屯昌縣南呂中心小學開講。
“是小樹搖頭的模樣!”“是風箏飛在天上的模樣!”……屯昌縣南呂中心小學老師的話音未落,荧幕另一頭,屯昌縣南呂鎮鹿寨小學學生就爭先恐後地回答。與此同時,屯昌縣田寮小學、三嶺小學和大陸坡小學3所學校的學生,也正通過荧幕一起在課堂上“追風”。
一根網線,一塊荧幕,拉近了城鄉學校的距離。這是屯昌縣在教育數位化方面的積極探索,也是數位賦能海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縮影。近年來,一幕幕生動鮮活的數位化教育應用場景,正在海南多所中小學校上演。
近期,我省印發檔案,明確要把數位賦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作為促進教育公平、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抓手,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和校際辦學差异,“數位+教育”正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同步課堂
城鄉教育零時差
在萬寧市禮紀鎮中心學校的同步課堂教室裏,兩塊碩大的荧幕格外醒目。教室內的監視器和錄音器,可以幫助老師通過網絡向其他學校直播傳送資訊。
啟動電腦、調試麥克風音量、調整荧幕亮度……近日,作為課程主講教師,萬寧市禮紀鎮中心學校音樂教師黃齡有條不紊地進行課前準備。10分鐘後,這堂以“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為主題的音樂課,通過大螢幕在萬寧市東澳鎮集豐進雄小學、萬寧市禮紀鎮新梅小學和萬寧市禮紀鎮太陽小學同時開講。
當優美的音樂旋律響起,黃齡一邊講解內蒙古的風土人情,一邊向學生們展示蒙古族的舞蹈動作。荧幕的另一頭,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跟著邊唱邊舞。
這種在兩所或多所學校同時開講的課堂模式,被稱為“同步課堂”,不同學校的師生能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互動互學。另一種數位化教育課堂模式是“專遞課堂”。課堂上,主講學校教師僅面對聽講學校學生進行網絡授課,課程安排、授課內容與教學節奏更靈活。
近年來,為進一步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鄉村及薄弱中小學的教學水准,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省持續探索同步課堂和專遞課堂新範式,並選取部分學校開展同步課堂試點,不斷總結經驗,將好的經驗做法複製推廣到更多學校。
截至目前,我省已實現全省鄉村小規模學校同步課堂、專遞課堂全覆蓋,鄉村小規模學校同步課堂、專遞課堂已累計開課6萬餘節,有力保障了1000餘所鄉村學校開齊、開足、開好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近20萬名學生受益。
一塊荧幕,不僅拉近了城鄉學校師生學習交流的距離,為身處鄉村偏遠教學點的學生們“速遞”優質教育資源,還點亮了他們求知、成才的夢想。在文昌市文城鎮逸夫小學,學生們聆聽哩哩美的悠揚旋律,希望未來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本土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舞臺;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田錶小學,學生們沉浸在美術作品的創作中,感受美育的薰陶……
數位支教
點亮鄉里娃的科學夢
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後,澄邁縣馬村學校五(2)班學生王卓凡,每週最期待的就是週三下午的科學課。
“為什麼啊?”面對記者的疑問,這個靦腆男孩撓了撓頭,然後小聲回答:“因為我從來沒上過這樣的課,感覺很好玩、很有趣。”
12月6日下午5時,王卓凡心心念念的科學課開講,這節課的主題是“鐘錶大師”。澄邁縣馬村學校教研室主任韋文瓊給學生們發放了課程所需的科學實踐資料,學生們在網課引導下完成了鐘錶模型製作。過去,這樣的課程無法在我省部分鄉村學校開設。“一些鄉村學校缺乏專職科學課教師,也缺乏開展科學課所需的教學設備,開設科學課成了一大難題。”韋文瓊說。
從今年4月起,我省教育部門聯合騰訊永續社會價值事業部、北京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等組織,共同推進海南省“數位支教”公益項目,組織8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通過網絡為我省鄉村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免費為學生開展線上直播科學課。
一節40分鐘的線上直播科學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荧幕那頭,來自北京的志願者老師用一段精彩的科普知識開啟課程,隨後輔以豐富的圖片、生動的視頻,向學生們展示了鐘錶運轉的原理。到了實操環節,在老師的逐步示範引導下,學生們將手中的資料製成了精緻的鐘錶模型。
“線上直播科學課讓孩子們‘打開窗戶看世界’。動手實踐環節,進一步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極大提升了他們的科學素養。”澄邁縣馬村學校校長李慶學表示。
40分鐘課程很快就結束了,王卓凡仍意猶未盡。“我們之前還做過‘火山’噴發、燈光隧道小實驗……我很喜歡這樣的科學課!”王卓凡說。
線上直播科學課,不僅讓學生從中受益,也讓教師深受啟發。“以前我上數學課,講到‘不規則物體體積’這個知識點時,不知道應該用哪種管道向學生生動展示其中的原理。”韋文瓊說。後來,旁聽了線上直播的科學課後,韋文瓊發現北京的志願者老師在課件中運用了大量動畫視頻,更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他從中不斷學習、借鑒,豐富課件內容,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升。
省電教館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海南省“數位支教”公益項目已在儋州、澄邁、定安、臨高、瓊中等全省7個市縣的鄉村學校開展,免費為114所學校4300餘名學生提供線上直播科學課,共計開展“1對1”直播授課930餘次。
“數位+教育”
一點即辦、一趟不跑
“你好,我的孩子明年要上小學一年級,應該如何査詢可以入讀的學校?”12月9日上午,在首届中國(海南)人才交流大會專場招才引智活動上,來自安徽的求職者王女士向招聘人員諮詢。
“您可以在‘海易辦’App首頁找到‘海教通’專區,選擇‘學區査詢’後輸入學校或入住地址等資訊就能一鍵査詢。”在現場招聘人員的指導下,王女士的問題很快迎刃而解。
線上平臺,除了能幫助家長一鍵査詢學區,還能一鍵申請學位。海口市民馬先生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幾年前,他給大女兒申請學位時,要列印很多紙質資料送審。“自從有了線上平臺,今年給小女兒申請學位,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我們還可以通過平臺實时査詢申請受理情况及稽核結果,便捷又高效”。
“我們與警察、住建等多個部門實現了資料共用,在‘海教通’平臺上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位科技,讓‘數據多跑路,家長少跑腿’。”數位海南教育行業線總監楊仕煜介紹。
據統計,截至目前,“海教通”平臺已為海口、三亞、儋州、文昌等我省8個市縣1250所學校約17萬名學生提供服務。“根據不同市縣的學情特點和需求,我們還進行了定制化設計。”楊仕煜說。
記者注意到,除了發揮“機器管入學”的功能,“海教通”平臺還開設了政務辦事、健康監測、考試服務、數字資源、學業服務、教育資訊等多個便民服務板塊。通過這個平臺,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注册等61項高頻辦事需求,“一點即辦、一趟不跑”;有關部門及學校,可以通過“一張網”對學生健康狀況進行全週期動態管理……
此外,我省還不斷豐富數位化應用場景,建設海南省國家教育考試綜合管理平臺,對考試招生工作進行全程監管、提供成績單等電子證明服務、建成“雲上看考場”系統等。
乘“雲”而上,加“數”發展。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堅持“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示範引領、安全運行”導向,不斷推動數位化教育提檔陞級,讓“數位+教育”不斷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質,助推海南自貿港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