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瓊島沃土攥緊中國種子

海南 43℃ 0
摘要:又到冬季,北方已下起皚皚白雪,而在中國南海之濱,氣候依然溫暖,萬物競相生長。50年前,袁隆平院士宣告三系法雜交水稻配套成功。50年後,在三亞這片發現“野敗”野生稻的土地上,種業科學家們繼續紮根南繁沃土,賡續育種精神。

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賡續科學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談會與會科學家談思考、講進展、聊規劃
紮根瓊島沃土攥緊中國種子

見習記者餘佳琪 海南日報記者黃媛豔陳彬

又到冬季,北方已下起皚皚白雪,而在中國南海之濱,氣候依然溫暖,萬物競相生長。

50年前,袁隆平院士宣告三系法雜交水稻配套成功。50年後,在三亞這片發現“野敗”野生稻的土地上,種業科學家們繼續紮根南繁沃土,賡續育種精神。

去南繁,攥緊中國種子。12月14日,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賡續科學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談會上,與會科學家各抒己見,談思考、講進展、聊規劃,以期更好地凝聚力量,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

發揚精神

科技創新寫在大地上

1956年,我國玉米雜交育種奠基人之一的吳紹騤教授首次提出玉米“异地培育”理論,拉開我國南繁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序幕。

千軍萬馬下南繁,雖然南繁育種一路艱辛,但從未阻擋科學家們前進的脚步——

1968年,袁隆平等人首次來到三亞進行水稻雄性不育性研究,兩年後他們發現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打開了突破口,三年後,袁隆平完成了雜交水稻,徹底改變世界水稻的生產格局;50多年的南繁實踐,謝華安團隊主持培育的“汕優63”增產糧食700億公斤,研製的再生稻品種與栽培技術7次重繪再生季單產世界紀錄;1973年吳明珠開始“北瓜南育”的攻關,選育出30多個西甜瓜新品種,國人的“吃瓜自由”順利實現……

“不怕難、不嫌煩,吃得下苦,靜得下心,這才是真正的南繁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事,做成事。”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數十年如一日,把科技創新寫在大地上,推動國家種業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是科研人員共同的使命。

瓊島沃壤無言,但這片熱土上孕育的農業碩果記錄著科學家們的奉獻:全國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約7000名農業專家年年南下;全國有近兩萬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獲得,占我國育成新品種的70%以上;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

走出國門

南繁種子漂洋過海

脚踏南繁沃土,中國的農業科學家們心懷全球,用心作答“誰來養活中國與世界”的全新考卷。

日前,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中灶村的22.4畝哈密瓜基地內,我省首次在冬季瓜菜地閑季示範輪作的大豆已完成收割。“我們專注在海南開展適宜熱區栽培的大豆品種選育工作,取得了大豆南繁育種試驗畝產逾500斤等成果,攜手企業推動大豆(東盟)科研示範種植基地落地老撾萬象,在當地種植的熱帶大豆生育期縮短了15天,產量比當地品種提高了34.3%。”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副教授張焦平說。

在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AjayKohli看來,雜交水稻的推廣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截至目前,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已有60多個國家引種和推廣雜交水稻,海南在世界水稻發展的基礎地位突出。”Ajay Kohli表示。

首批代表性木薯種質資源錶型鑒定試驗資料如今在三亞崖州區長勢良好,儋州市東城鎮木薯生產加工基地正在有序運轉……圍繞木薯的系列南繁工作都將有助於保障熱帶地區近10億人口的主糧安全。“我們在剛果(布)建立首個海外科技中心、援建剛果(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示範種植的華南5號木薯每公頃產量達到51噸,是當地同類作物產量的5.6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瓊透露,團隊正加快構建全球代表性木薯種質資源DNA分子身份證,推動建立全球一體化的木薯品種創新體系,為縮短育種週期及定向品種選育奠定基礎。

實驗田內代代接力的一比特位育種家,科技城內燈火通明的一家家實驗室,會議室內熱烈討論的一個個合作案……立足瓊島,命運與共,種業科學家們發揚南繁精神接續奮鬥,用中國種子助力建設沒有饑餓貧困的世界。

成果“落地”

助力海南農業發展

12月14日,三亞市崖州區崖城村的田頭,一株株辣椒苗向陽生長。“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博士村長’團隊進村開展的高效辣椒品種和栽培模式的示範和推廣專案,已培育出900盆觀賞辣椒、完成第一批5畝大棚辣椒定植,預計產量2萬斤,第二批3.8畝大棚辣椒產量預計1.3萬斤。南繁成果就地轉化,讓村裡產業發展有了新奔頭。”崖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陸衛平說。

服務南繁,用好南繁。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種業未來產業,海南一直在協同種業科學家們探路前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選育的優質粳稻“寧香粳9號”今年在三亞畝產640公斤,創造了海南規模種植優質粳稻的高產紀錄,也首次實現長江流域優質粳稻引種海南成功示範種植;海南實行國家特色物種火龍果、菠蘿蜜育種聯合攻關計畫,新選育18個具有“突破性”的火龍果新品種(系)18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授權139個;以文昌雞遺傳資源為基礎,培育出“潭牛雞”配套系2個,金鯧晨海1號、金虎斑2個水產新品種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

“海南扎實推進南繁規劃任務落實,强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搭建種質資源精准鑒定平臺,建設重大科研創新平臺,聚集了一批種業科技創新力量,組織開展育種聯合攻關,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系列成果。”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透露,海南用好南繁資源,三年來全省篩選培育海南特色的系列新品種(品系)112個,審(認)定通過熱帶作物新品種177個成果;南繁成果賦能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其中文昌雞年產值達到105億元、金鯧晨海1號產值已達5400萬元,佔據了全國金鯧魚20%市場份額。

又是一年南繁季,科學家勇攀科學高峰、攻關種業難題的故事仍在這裡不斷上新。

(海南日報三亞12月14日電)

标签: 種子 紮根 中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