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三原垃圾分類記

陕西 28℃ 0
摘要:

“幫我把積分存進‘存摺’裏。”11月24日,在咸陽市三原縣新興鎮南社村智慧高效堆肥房裏,村民姚珍珍把“垃圾銀行存摺”遞向工作人員。

現在,姚珍珍幾乎每天都會把收集分類好的易腐垃圾送到這裡。很難想像,她之前是智慧高效堆肥房建設的反對者。

故事還要從三原縣率先在農村地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講起。

垃圾分類在都市裏屢見不鮮,但幾年前在三原縣卻是個新鮮事。一場“垃圾革命”未興起就遇到阻力。

“我要讓它建不成!臭烘烘的像個啥!”2021年,得知鎮上另一個“垃圾廠”要建在南社村,選址和自家一路之隔,姚珍珍直接帶領鄰居“組團”反對。

當時,時任新興鎮政府城建辦主任的惠麥長和鎮上幹部,聯合南社村的老支書武耀軍挨家挨戶上門解釋。同時,村黨支部發動廣大黨員羣衆,積極瞭解、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並組織羣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培訓。

事實上,村民口中的“垃圾廠”名叫智慧高效堆肥房,主體是西北大學自主研發的防臭堆肥裝置。通過智慧高效堆肥房處理,每噸易腐垃圾能生產0.2噸左右的有機肥料。

“智慧高效堆肥房具有投資費用低、廢氣排放達標、垃圾滲濾液可回收利用等特點,建成後能够實現垃圾無害化、减量化、資源化處理。”惠麥長介紹。

儘管當時焦寅村的“垃圾廠”已經運行了3年多,但南社村村民一直都沒進去過。抱著懷疑的態度,村裡持反對意見的村民都被邀請到焦寅村參觀。

“比家裡都乾淨。”

“垃圾還能換錢!”

“秸稈、樹葉子都能回收啊!”

參觀的結果讓村民感到意外,反對聲漸漸消失。

今年7月,南社村年處理生活垃圾達1000餘噸、生產有機物堆肥300餘噸的智慧高效堆肥房正式運營。

運營前,鎮幹部帶上標配的“大禮包”——“垃圾銀行存摺”和印有每戶專屬二維碼的垃圾桶,上門“送禮”。村民可將生活垃圾兌換積分存入“垃圾銀行存摺”,換取米麵醬醋油等生活用品。

南社村幹部、黨員、網格長、村民代表率先從自家開啟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羣衆做表率。

讓惠麥長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個月,姚珍珍就以5000多積分成了南社村積分最高的人。看著姚珍珍三不五時就去兌換生活用品,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如今的新興鎮,有害垃圾被送到危險廢物處理廠處理,易腐垃圾送到智慧高效堆肥房生產有機肥料,可回收垃圾送到再生資源企業重新加工,其他垃圾由環衛部門送到焚燒場或填埋場處理。

“新興鎮的兩座堆肥房及‘垃圾銀行’積分兌換政策,帶動了周邊五愛村、張家坳村等9個村、近5000戶羣衆共同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惠麥長說。

除了新興鎮,獨李鎮也在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上發力。該鎮引入“互聯網+垃圾分類”理念,結合村組實際,推行全品類全鏈條數位化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每家每戶綁定二維碼,用於可回收物的現場計量回收和交易支付。

“通過垃圾分類智慧管理平臺,哪個垃圾收集亭出現滿溢、哪戶村民需要上門回收,工作人員均能第一時間知曉並安排收集車前往。”獨李鎮黨委組織委員武青介紹,該平臺能够實时蒐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情况。

“村民的觀念需要引導,習慣需要養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大有可為。”三原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鵬科說,如今,三原縣城關街道、陵前鎮等鄉鎮街道也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提上了日程,努力讓村容村貌更美麗、生態環境更宜居。(記者:琚鵬飛通訊員:田怡心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