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戚穎璞
12月3日,第六届大都市規劃國際諮詢會在上海召開。自2012年以來,大都市規劃國際諮詢會連續舉辦五届,為“上海2035”總規的編制提供了大量創新思路和前沿理念。
記者從上海市規劃資源局獲悉,大都市規劃國際諮詢會已成為自然資源部和上海市政府合作事項之一,今年將打造成推進“上海2035”總規實施的國際性戰畧謀劃平臺;推進國際大都市間規劃諮詢交流的全球性、專業性、開放性傳播共亯平臺。
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加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化,氣候危機日益嚴峻……在這些挑戰面前,沒有一座城市可以獨善其身。圍繞“超大都市發展:挑戰與未來”主題,中國和美國、韓國、新加坡的規劃專家共同探討大都市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數位科技應用於空間規劃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驚豔亮相的首鋼滑雪大跳臺,為什麼會在如今這個方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回答,放置角度是通過虛擬實境和人因測試技術(與人相關因素的科技)“算出來”的。
在“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裏,首鋼冷卻塔、明湖與西山共同組成了北京西邊的天際線,如果忽然冒出一個永久性的70米大跳臺,人們在情感上能接受嗎?“大跳臺怎麼擺放,比它怎麼造出來,要難得多。”張利坦言。
在主持設計時,張利團隊先在虛擬空間裏進行“施工”:以大跳臺出發點為起點,在53(B000)至54(B000)的範圍內,每隔5(B000)就搭建一個擺放角度的場景,然後讓首鋼工人和都市居民都來體驗這些場景,記錄他們的視覺關注、注意力分佈和皮電反應,從而判斷哪一個場景最受人們的喜愛。
如果把數位技術應用到更加宏觀的空間規劃中,還可以挖掘出許多曾經看不到的資訊。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教授陳軍說,用時空數據說話,已經是三維空間研判的普遍共識。
打造未來綠色都市
正視未來可能出現的隱患和挑戰,全球一流都市普遍流露出極强的憂患意識。去年,韓國首爾發佈了至2040年的城市總體規劃。“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編制一個更長期的規劃。”首爾研究院100年都市研究中心主任金仁熙表示,去年9月,首爾開始醞釀一個更為宏大的計畫,編制未來100年特大城市願景與空間規劃策略。
新加坡面臨的危機更為具象且實際。“氣候變化是生存性威脅。作為一個都市島國,我們會受到洪水的影響,海平面上升會帶來暴風雨。由於離赤道比較近,我們還會受到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宜居都市中心司長陳思慧說,為了建設韌性都市,新加坡正在採取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2021年,新加坡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太陽能工廠,通過使用太陽能和其他低碳替代解決方案讓能源更加綠色;同一年,新加坡93%的住宅居民只需要步行10分鐘就能達到一處公園,擁有143公頃高層綠色資源;2018年之後,新加坡實現了汽車零增長。
一座經歷過野蠻生長的都市,通過科學規劃還能恢復安全和韌性嗎?波特蘭用30年探索得出肯定的回答。作為全球最早提出控制都市增長邊界的都市,波特蘭已成為全球一流都市對標的標杆。30年來,波特蘭都市人口增長60%,而中心城區只增長了14%,足以說明其規劃之成功。“面向新的30年,波特蘭同樣有了新的問題,但只要堅持嚴控都市增長邊界,堅持公共交通導向型開發、混合利用、小街區規劃、慢行和公共交通體系,打造公共空間、綠色交通和永續基礎設施,就能促進未來增長。”HDR建築工程諮詢公司高級副總裁查理·赫爾斯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