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觀眾楊子函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接受志願服務。資料圖片
記者吳桐
昨天下午,29歲的盲人楊子函來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聽音樂會,觀眾服務組工作人員王剛早早守候,一路陪伴他入場。天生的視覺障礙並未熄滅楊子函對生活的熱情,他是比特古典樂迷,平均一年要聽上四五十場音樂會。他也囙此跟王剛結成對子,每次來都會得到貼心的服務。“以前都是家人陪著來上交,現在我可以放心地一個人出行了。”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佈的《2023中國“演出+旅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達34.24萬場,累計觀演人次達1.11億。如何消除殘障人士的顧慮和擔憂,幫助他們走進劇場享受到文化大餐,體會“人民都市”的幸福感?第32個國際殘疾人日,上海交響樂團舉辦“讓愛走進劇場”特別活動,並推出《特殊人群觀演服務手册》,向劇場及全社會發出倡議,共同關注殘疾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手册》詳細羅列了從購票、出行、演出現場直至觀演結束,樂團能為特殊人群觀眾提供的一系列服務。
提供“一對一”服務
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建造之初就考慮了不同群體的觀演需求。從復興中路主入口到音樂廳B1層的兩個演出空間,動線上全程均為緩坡設計,並設定了垂直電梯。主廳和演藝廳靠近觀眾入口的區域,還設有專屬的輪椅座位。
2014年,上海就已在《上海市劇場管理標准》及《上海市劇場服務標准》中對殘疾人觀演需求作了細緻考慮,提出現代劇場應預留殘疾人輪椅座位、配寘國際通用裝置等具體要求。
如今,《特殊人群觀演服務手册》的推出,讓針對特殊人群的劇場服務更精細,更精准。《手册》將特殊人群觀眾分為視覺障礙、行動障礙、語言障礙、智力和心理障礙五個類別,給出有針對性的服務措施。如提供輪椅及輔助器具,設定無障礙車位、無障礙通道及無障礙觀演區域等。
只需一個電話或一封郵件,即可得到工作人員全程一對一的引導。樂團還為每一位來到上交音樂廳的殘疾人士配備“愛心服務鈴”,觀演過程中如有任何需求,按下服務鈴,工作人員將立即響應給予協助。
“讓愛走進劇場”特別活動日當天,上海交響樂團還聯合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徐匯區殘聯、華山醫院、盧灣輔讀學校、梵客公益等社會力量,為殘疾人士打造了一個舞臺,舉行“我身邊的非遺”徐匯區殘疾人非遺主題攝影展和“我們的世界”孤獨症兒童畫展,並在現場提供殘疾人就業、創業指導及健康諮詢等便民服務。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說:“音樂是聯結世界的語言,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它能點亮人們心底的愛,並把這份愛傳遞下去,讓更多特殊人群無障礙地聆聽音樂,讓愛走進劇場,感受這座城市的溫暖。”
組成志願者服務隊
藏族盲人歌手德慶玉珍梳著兩條長長的辮子,穿上傳統藏族服飾,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音樂大堂唱起質樸的藏族民歌,令現場觀眾動容。她2014年來上海求學,跟隨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於麗紅學習聲樂。玉珍告訴記者,她的偶像是義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她的夢想是成為職業歌唱家。
手風琴表演者錢翼四年前因一起車禍不幸右腿截肢,無法繼續正常工作,只能提前退休。“自那之後,我才發現,殘障人士缺乏交流的平臺,生活比較枯燥,所以我重新拿起了手風琴。”錢翼帶來了一首手風琴作品《懷念圓舞曲》,“能像正常人一樣出來參加活動,還能為大家表演,更自信了”。
此外,腦癱患者笙笙帶來了鋼琴表演,來自浦東新區殘疾人藝術團的木管三重奏也登上舞臺,用音樂傳遞溫暖和力量。現場一比特坐在輪椅上的觀眾說:“看到同為殘疾人的他們仍然對生活、對藝術充滿熱愛,也鼓勵了我。希望未來,殘疾人能在各行各業得到更多發光發亮的舞臺。”
2021年,樂團曾邀請200多位殘疾人士走進音樂廳,開啟一次盼望已久的古典音樂之旅。當時,新成立不久的“1380小紅人”為殘疾人士提供了現場服務,彙聚起一道紅色暖流。
“1380小紅人”是上海交響樂團志願者服務隊的別稱,這支由大學生、公司白領和退休人士組成的隊伍已累計服務超過450小時。無論颳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冬,每場演出都能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近期,樂團還組織了“1380小紅人”開展特殊人群觀演服務專項培訓。公司白領、“1380小紅人”沈麗說:“希望我們真誠的服務能給所有人帶去溫暖。”
周平透露,現時《手册》盲文版正在加緊製作。此外,樂團還計畫對官網及小程式進行無障礙功能適配,最大限度為特殊人群觀眾提供便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