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的兩千三百多名瓊籍鄉親共赴廣州參加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
敘鄉情尋機遇謀發展
海南日報記者範平昕見習記者宋靈雲
初冬時節的廣州,雖已吹起絲絲涼風,但廣大瓊籍鄉親熱烈的鄉情卻不减分毫——12月3日,第十七届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在廣州開幕,來自全世界32個國家和地區的2300多名瓊籍鄉親共襄盛舉、共話桑梓。
從耄耋老者到朝氣新僑,從事業有成的僑領到篳路藍縷的青年企業家,走出海南、首次在國內其他省份舉辦的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既盼來了老面孔,也迎來了新朋友。在這場經濟、文化、情感的盛會當中,處處能聽見鄉音敘說著鄉情的主題、討論著家鄉發展的前景。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相見才有味……”會場外,鄉親們娓娓唱起熟悉的曲調,也唱出了大家共敘鄉情、共尋機遇、同謀發展的心聲。
鄉音再敘故鄉情
暌違四年,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又等到了它的老友們——
“幾乎每届大會我都參加!”現年83歲、祖籍海南文昌的馬來西亞華僑李洪伍帶著兩個女兒一起參加新一届的鄉團聯誼大會。“無論在哪裡舉辦,大會都能讓我們瓊籍鄉親共聚一堂,這是我始終堅持參會的理由。”
自1989年新加坡海南會館發起舉辦以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已分別在中國、新加坡、泰國、美國、汶萊、印尼、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和地區召開17届大會。30多年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為世界海南鄉團和瓊籍鄉親聯誼交流的重要平臺,更是我省團結、聯絡世界各地海南鄉團和鄉親的重要通路。
在世界海南鄉團風采展現場,李洪伍說著一口正宗的文昌話,同新加坡、泰國、汶萊等地的瓊籍鄉親交流。與李洪伍同行的女兒同樣說著一口流利的海南話,同鄉親們交談自如。李洪伍說,許多華僑都十分重視向下一代傳授海南方言,“這是我們的根,我們不能做無根之木。”
同行的蘇國華也是聯誼大會的常客。談到大會的新內容、新變化,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立刻神采奕奕:“大會每次都能給我不一樣的感受。”蘇國華說,鄉親們通過鄉團風采展示、青年論壇、招商論壇等一系列活動,更好地瞭解了家鄉的發展狀況以及各地瓊籍鄉親的最新成就。
歌聲婉轉,琴聲悠揚。回蕩在會場中的《萬泉河水清又清》,用音律將參會鄉親聯結在一起,共亯這份深厚的故鄉情。
新機遇帶來新面孔
“我是第一次來參會,大會‘港灣大融合’的主題深深吸引了我。”大會開幕前一天,加拿大蒙特利爾海南同鄉會副會長許仁宇早早到達廣州,在各個分會場裏轉了起來。蒙特利爾海南同鄉會成為最早抵達廣州的鄉團,許仁宇說,團裡的鄉親們對大會的熱情十分高漲——
“這次的主題不只是單純的交流,更包括了對海南發展前景的研討,這是大家都十分關切的事情。”赴粵前,許仁宇還專程回到海南,見到家鄉的種種變化,她感到既驚喜又期待。“向全世界推薦海南自貿港,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會既是聯絡鄉情的紐帶,更是多樣交流的平臺。四年時間裏,大會不斷成長、發展,以苟日新、日日新的姿態,擁抱更多新面孔。
泰國海南會館理事、第三代泰國瓊籍華人李海坤將本届鄉團聯誼大會作為自己首次中國行的第一站。“我對這裡的一切充滿新鮮感。”李海坤從隨身行李裏翻出厚厚的手册,向海南日報記者展示關於自家產業的宣介物料。物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注音漢字。李海坤說,自己正在努力學好普通話,想借大會平臺向瓊籍鄉親推薦自家產業、尋求合作機會。“我既是為聯絡鄉情而來,更是為尋找機遇而來。”
近現代歷史中,一代又一代的海南人漂洋過海,以敢闖、敢拼、敢為人先的毅力和韌勁,在僑居國和地區開創了輝煌的事業,贏得了廣泛讚譽和尊重;而今,這種勤懇務實的創業精神一脈相承,在新一代華僑華人身上生動地體現出來。
“海南有政策、有資源、有地緣優勢,我們青年僑胞非常想要借此機會,瞭解海南的投資機會!”李海坤對記者說。
“僑聲音”講述海南故事
“從考察到投產,短短5個月,產品就順利上市,並且供不應求。”在世界海南青年論壇會場外,美國華盛頓州海南商會會長、美國普羅美生物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冼慧娜欣喜地對記者說。“在海南的創業經歷就是最好的例證,讓我更有信心向更多華人華僑分享自貿港機遇。”
瓊籍華僑華人是海南通聯世界的橋樑、彙聚資源的筦道、展示海南的視窗。在本届鄉團聯誼大會上,同樣少不了僑領僑胞積極發出“僑聲音”,以小見大地講述海南機遇的鮮活故事。
“海南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冼慧娜說,希望更多瓊籍鄉親回鄉發展、為家鄉建設出力。“我會好好利用在世界海南青年論壇作主旨發言的機會,向廣大青年和企業推介家鄉廣闊的創業舞臺。”
以老帶新、以“存量”引“增量”,是鄉團聯誼大會和廣大心系家鄉的瓊籍鄉親的共同目標。在這場盛會中,這一目標正在逐漸實現——
“嘉賓們的創業故事分享,讓我對海南自貿港的瞭解與信心又增進了不少。”旅居香港、現從事IT行業的海南青年符真瑞聽完了整場分享後感慨道,“有這麼多心懷家鄉且創業成功的前輩示範,我相信,個人與海南的未來都會充滿希望。”
(海南日報廣州12月3日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