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隨時翻開欣賞影片也是對電影史的補缺“電影小人書”收藏故事多

上海 26℃ 0
摘要:

吳綺民早期中國電影連環畫珍品展吸引了很多觀眾.jpeg

吳綺民早期中國電影連環畫珍品展吸引了很多觀眾。鐘菡攝

  記者鐘菡

  電影連環畫俗稱“電影小人書”,從電影中截取畫面來圖說劇情故事。今年是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命名30周年,圖書館聯合滬上藏家吳綺民,展出一批他收藏的早期中國電影連環畫珍品,並邀請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同濟大學教授湯惟傑與吳綺民共同舉辦交流講座,向市民揭秘電影連環畫背後的門道。

  吳綺民是1960年代生人,從熱愛電影開始走上電影連環畫收藏道路,最早購買電影連環畫是為了滿足反復觀看的需求。他記得,小時候一張電影票8分錢,而一本連環畫要一角2分。工作後有了收入,他開始大量購買電影連環畫。他的收藏以1950年代以前的電影連環畫為主,此次展出的連環畫中不乏難得一見的精品。

  早期的電影連環畫分為劇照版和繪畫版兩種。據考證,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電影劇照版連環畫大量出現約是上世紀40年代晚期,當時稱為“紙上電影”“電影小書”等。據記載,這些連環畫“特選擇國產電影中優秀出品,配合科技的補充剪輯編印《紙上電影》小册子……隨時可以翻開演映,細細地欣賞整部電影內容”,還特別強調書裡內容全部來自電影原版翻印,等於一部電影拷貝。

  朱楓曾在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做過中外電影郵票展,除了收藏電影郵票,電影連環畫也是他的興趣之一。他介紹,早期的電影連環畫通常是拿照相機對著銀幕拍攝,要拍清楚,還要印刷出來,科技難度不小。當時一部荷里活進口電影在上海首輪放映的票價是一元錢,大約相當於一個小學校長月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對普通市民家庭來說屬於奢侈的文化消費。囙此,有些人會選擇看電影小人書代替看電影,或者先看過電影小人書,再决定是否去電影院買票。電影連環畫也成為當時電影宣發的手段,因為劇照版連環畫科技難度高,出版週期長,而使用手繪管道繪製的繪畫版連環畫速度較快,通常電影上映不到一周,在書攤上已經能看到。

  收藏連環畫也是一個學術考證和梳理的過程。很多早期的私人印廠沒有標準目錄,要瞭解連環畫的實際出版日期只能通過推理。吳綺民第一次收藏的《一江春水向東流》是1956年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他發現還有1950年的版本,“一部部深入發掘下去,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喜。”他還發現連環畫中有正片裏沒有的畫面,從中能看出導演鄭君裏對影片的剪輯思路。

  在朱楓看來,電影連環畫收藏最大的意義在於對電影史的補缺。很多老電影膠片已經遺失,即便膠片保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要經過高清修復、重新放映都需要時間和機會,普通觀眾很難看到,也給電影研究學者查找資料帶來難題。此時,電影連環畫就派上了大用場。

  “電影連環畫收藏也有稀缺本一說,有部上世紀80年代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戰地之心》,很多人沒看過,但是有連環畫保存,現在成為收藏界的稀缺本,全品價格高達3萬元。”朱楓介紹,在吳綺民的收藏中,有一部黃宗英簽字的《街頭巷尾》,如今鮮少有人看過和提及,但該片導演潘孑農在中國文化史上做出過很大貢獻,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長城謠》就是由他作詞的。展覽中還有喬奇主演的《影迷傳》電影連環畫,很多人沒聽說過,通過連環畫可以瞭解這部鮮為人知的作品的全貌。

  早期電影連環畫一般為64開,分上中下三册一套,頁數也很有規律為384頁。“這種頁數是出於成本的考慮”,湯惟傑揭秘,小人書通常有64開、192張,由3張大的1開紙裁出來,384頁數可以保證紙張不會浪費。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