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上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深化高水准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

上海 23℃ 0
摘要:

  記者朱瑉迕胡幸陽

  阿聯酋迪拜,顧客阿裡正在上汽MG品牌4S店裡等待新車RX5交付。他第一次看到RX5是在鄰居家的車庫,後來,MG在中東地區銷量躋身第一集團,迪拜街頭的RX5越來越多。研究了一個多月後,阿裡最終也被“上海車”的效能、科技、性價比折服了。

  墨西哥雷諾薩風電場,兩臺400kV變壓器此前發生故障。這座當地最大的風電發電項目面臨巨額的停電損失,還有可能引發全國大面積停電的風險。120天內,正泰集團完成替換變壓器的設計到投產,從上海運往雷諾薩,安裝後穩定可靠地運行至今,徹底解決了客戶的需求。

  上海洋山港,馬士基旗下的全球首艘雙燃料甲醇動力集裝箱船在冠東碼頭停靠。2024年,馬士基與上港集團合作的綠色甲醇船到船加注業務將落地,相關標準製定工作也正由中遠海運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等共同推進。在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的關鍵當口,提前佈局雙碳領域將在未來數年為上海港搶得先機。

  從中東到美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走出疫情、加快復蘇的國際交流網絡中,一個重要的樞紐是上海。

  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中心,强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開放樞紐門戶功能,是習近平總書記為上海明確的總體定位和主攻方向。這些年,內外環境複雜多變、全球體系加快重構,這座以開放立身的都市直面冷與暖、危與機,也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不斷明確自身的使命、擔當與站位。

  擔綱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這座城市始終被寄予厚望。在上海,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正在持續細化為施工圖、高品質轉化為實景畫。深化高水准改革開放、推進高品質發展,是其中的一條主線,也是一項堅定的戰略選擇。

  從“0”到“10”

  今年7月,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所有人都在談論ChatGPT。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開玩笑說,大家似乎在參加“世界ChatGPT大會”。兩個月後,上海舉辦的外灘大會,以螞蟻金融大模型為首的諸多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而就在去年11月之前,這些話題還從未進入公眾視野。短短不到一年,生成式人工智慧開始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運行邏輯。這是科技創新的力量,也是前沿浪潮的衝擊力。

  上海見證著浪奔浪湧。浪潮之中,上海從不甘當等閒之輩。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19年,總書記進一步要求上海强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這些年,上海的經濟體量已經突破4萬億元大關。與之相應的是,2021年,上海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達177.73億元,占研發投入的比重近10%,較5年前翻了近一番。2022年,上海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2.2萬家,同比增長10%;科創板上市企業81家,位列全國第二,募集資金數額居全國第一。

  經過多年努力,上海國際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構建,正在從“建框架”邁向“强功能”。對這座城市來說,圍繞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准,還在進行一場新的“全面審視”。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飛猛進,實現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必須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指出,要按照疏通創新源頭、加速創新過程、强化支撐體系的實踐邏輯,以强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主線,進一步抓實抓細抓好科技創新的改革工作和重點任務,在科技創新領域勇挑重擔,當好開路先鋒。

  11月,復旦大學成立相輝研究院,聚焦攻關前瞻性、挑戰性、高價值的關鍵科學難題,明確“5到10年不考核”,鼓勵人才“十年磨一劍”。也是11月,上海宣佈將建立科技戰略決策諮詢委員會機制,瞄準戰畧前沿領域長期跟踪、持續研究、優化佈局。種種探索,指向創新源頭,也就是“0”。

  兩年多前,上海就已著手打造“基礎研究特區”,如今“特區”正在不斷“擴區”,獲得支持的科研團隊越來越多,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亦在深化。同時,上海圍繞光子、生命、能源、海洋、人工智慧等領域佈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20個。

  從這些源頭出發,上海更在努力打通一條“從0到10”的鏈條——科學家,要從“0”看到“10”,看見科技未來產業化的趨勢,定位“卡脖子”問題和前沿難題精准發力;企業家,要從“10”看到“0”,讀懂最底層的關鍵理論科技,真正進入覈心領域,掌握佈局主動;政府,既要能從“0”看到“10”、也要從“10”看到“0”,既要能鑒別什麼是好的科技、也要能發掘哪些是好的企業,既要把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聯系起來、也要把底層科技和市場前景結合起來,既要在不同領域針對性配備支持政策、也要在不同階段集成性改革打通堵點。

  今天,這種“全過程創新”的理念在上海已深入人心。“從0到10”的全過程中,每個環節,都需要激發出精准投入創新的內生動力,並實現有機協同。與之配套的是一系列體制機制再造和生態營造。

  今天,上海將“產業創新生態化”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結構現代化並列,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在多輪深度調研後,上海專門出臺《高質量孵化器培育實施方案》,意在培育更多能够站在前沿、引領浪潮的一流企業,乃至形成創新“核爆點”……

  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全球科創競合中扮演重要節點乃至樞紐的角色。對上海而言,這是一步必須下好的“先手棋”。

  這背後,是對高品質發展底層邏輯的參悟,也是對上海開放身比特的確認。

  從上海到全球

  “開放創新”——9月,習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創新論壇致賀信,特別強調了這一命題的重要性。

  兩個月後,第六届進博會在上海舉辦。習近平主席致信進博會,重申中國推進高水准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決心。

  今天的世界,已經形成一張以主要中心都市為節點的全球資源配置網絡。上海背靠揚子江、面向太平洋。作為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的樞紐,需要更好地統籌國內和全球資源配置,代表中國參與深層次全球競爭。這意味著,考量上海的科技創新,乃至高品質發展全域,都必須置於改革開放的大局之中。

  上海的“五個中心”,前面都有“國際”的定語。金融要素市場齊備、大宗商品市場豐富、航運資源高度聚集、科技資源佈局前瞻、資訊交流互動頻繁,這是上海的特質,也是必須大力弘揚的優勢。在數十年開放發展的歷程中,上海已嵌入全球體系,全球資源配置功能不斷強化。洋山港連結全球200餘個重要港口,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達145.68,位列全球第一。除了實體航線,運達洋山的大宗商品,也與“上海價格”緊密相連。上海推出的國際期貨合約,在全球打響名氣,大宗商品交易公司每天都要密切關注“上海油”“上海銅”的價格波動。憑藉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連結,上海正在成為全球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然而,世界經濟格局近年逐步演變。一方面,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抬頭,流量型、開放型經濟面臨挑戰。另一方面,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浪潮席捲,國際規則迎來變革。面對衝擊,解局之道,依然是主動開放、擴大開放。

  2023年是走出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年,全球交往重回線下。這一年,各路外企巨頭頻訪上海,前11個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公開會見的國際機构負責人、外企高管等就有數十人次之多。每次會面,上海都會鄭重承諾: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畧,不斷深化高水准改革開放,為中外企業在滬發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秋天重回線下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上,30餘比特頂尖國際企業家,以及他們所在的全球各大經濟體收到了來自上海的清晰訊號:上海將堅定不移深化高水准改革開放,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准,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也是這一年,上海自貿區度過了十周歲生日,上海出臺了《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若幹措施》;年中的市委全會通過的《中共上海市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更就高水准開放尤其是制度型開放給出詳細“施工圖”。

  從當下到未來

  無論是推動全過程創新,還是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製定,不僅作用於當下,更折射上海長遠前瞻的戰畧考量。

  在當下遠眺未來,以未來反觀當下,這是“排頭兵、先行者”的應有格局;統籌兼顧、遠近結合的長期主義思維,同樣是一條重要的發展方法論。

  這些年,“未來”一詞在上海日漸高頻。除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外,上海同步聚焦“未來產業”,力求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並以六大重點產業為主推動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力爭佔領價值鏈高地。

  而整座都市的空間佈局、發展管道,亦在強調一種“未來感”。

  作為上海特殊戰畧空間,建設已有三年的“五個新城”如今被寄予新的期望:要“真正成為希望之城、未來之城”。“未來之城”,意味著前瞻性、永續的規劃佈局、功能打造,要有長期可預期的開放政策環境;要有扎實的未來產業支撐,培育新質生產力,體現新發展理念;還要從環境、服務等方面創造永續的、具有“未來感”的生活方式、人居體驗。這個意義上,五個新城也在為全市轉型陞級提供“試驗田”與“樣板間”的功能,並為未來都市提供想像空間。

  10月,又一個世界都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上,首次向中外五座都市頒發了一個以上海命名的獎——“全球可持續發展都市獎(上海獎)”。永續的都市面向未來;也唯有永續,才能擁有未來。頒獎本身,亦是上海的一次自勉。

  這樣的一座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需要統籌,空間佈局、產業佈局、生活佈局亦要協同優化,區域經濟形態和城市形態相輔相成。這是一座矢志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都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亯,構成的是一套科學、和諧、永續的發展路徑,需要方方面面的觀念更新、動力再造。

  這也是一座以人民為中心的都市,是一座開放包容、共生共榮的都市。這背後,又需要把握多重關係:長遠和短期的關係——解决今天問題的辦法要為明天的發展騰出空間;重點和一般的關係——找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突破口,牽引帶動其他任務解决;區域和整體的關係——各地區、各部門應牢牢樹立“一盤棋”意識,系統化、整體化、協同化推進各項重點任務……

  尤為重要的是善於從未來看當下,透過現象看本質——在重要規劃、重點專案、關鍵事項上有長期主義的戰畧思考,看得到長遠發展。對一個“開路先鋒”來說,完成好深化高水准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歷史性任務,這種遠近結合、富於遠見的眼光和思維,將提供持久的動力和底氣。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