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四季看新疆”之“走進口岸看新疆”主題採訪活動啟動,記者隨採訪團隊赴多地口岸開展行進式報導。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江蘇援疆元素處處可見,在助力當地發展中寫下了生動注腳。
智力興疆,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張主任,謝謝您的救命之恩……”11月10日,江蘇援伊·南京工作組醫療援疆專家張曉峰在南通工作組醫療隊調研時,突然被一陌生女士一把抓住,待這位女士摘下口罩,張曉峰才認出了她。
原來,今年9月,在伊寧縣南通工作組援疆駐地食堂工作的王女士(化名)持續胸痛,病情危急,南通援疆醫療專家立即請求伊寧市人民醫院心內科的南京援疆醫療專家張曉峰支援。經初步診斷,王女士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歷經穿刺、造影、導絲,並成功植入支架,王女士終於得救了。
“組團式”援疆一直是江蘇智力援疆的鮮明特色。“十四五”以來,江蘇持續加大實用型、緊缺型人才選派和培養力度,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幹部人才隊伍。深化“以校包系”“以院包科”機制,組織138所江蘇學校與受援地155所中小學、38所江蘇職業院校與伊犁11所職業院校、77家江蘇醫療機構與受援地15所醫院的86個重點科室結對共建,受援地中小學及職業教育、醫療衛生整體水準持續提升。
同時,江蘇不斷深化拓展幹部人才援疆的內涵和外延,以“强基固本”等幹部人才援疆“十大計畫”為載體,三年開展各類培訓500期12萬人次。支持1000名幹部人才到內地名校提升深造。今年4月以來,江蘇援伊醫療專家累計門診接診超過5.4萬人次,開展手術6400餘例。“上學找江蘇老師,看病找江蘇醫生”已成為伊犁當地羣衆的“普選”。
產業富疆,“輸血”與“造血”並重
初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縣的水稻收割已近尾聲。除了整田,伊犁悅然生態有限公司總經理管小平每天要到田裡觀察剛投放的扣蟹生長情况如何。“今年稻田養蟹1038畝,供不應求。有江蘇專家作技術指導,我們已經從學習入門科技進階到琢磨行銷方法了。”
管小平口中的“江蘇專家”來自江蘇援疆幹部的引薦。“新疆整體水資源不足,水產品需求空間大、市場發展潜力大。我們瞄準這一市場缺口,借助察布查爾縣位於伊犁河邊水資源相對豐富這一優勢,從2015年開展水產養殖對口支援。”察布查爾縣發改委副主任、鹽城援疆幹部黃中茂說,江蘇從苗種、科技和資金三方面支持,現時全縣有稻田套養螃蟹小龍蝦1700餘畝,池塘養殖羅氏沼蝦等500畝,預計全年經濟效益突破1500萬元,水產養殖已成為帶動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不以山海為遠,心連千里共好。圍繞伊犁州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江蘇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不斷加大產業援疆力度。“十四五”以來,江蘇共促成16家開發園區與受援地產業園結對共建,設立9家江蘇援疆產業園,力爭通過2—3年努力,建成一批十億、百億級園區。三年來,援疆系統累計招商簽約落地項目225個,到位資金172億元,為伊犁招商引資工作連續三年排名全疆第一作出了積極貢獻。
文化潤疆,涓滴細流共築精神家園
9月16日,由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揮部指導,南通市對口支援新疆伊寧縣前方工作組、南通市財政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上下進退計千秋——中國珠算非遺文化展》“珠算育人·文化潤疆”珠算文化交流活動在伊犁州博物館開幕,現場3比特南通小朋友的看心算和聽心算表演震撼人心,“小小神算子”們快速、準確的珠心算表演贏得了現場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十四五”以來,江蘇高水准援建伊犁州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載體提升工程,支持文化館、圖書館等建設,不斷滿足羣衆精神文化需求。創新打造“石榴籽”書屋,被評為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典型案例。支持編演《解憂公主》等反映民族團結的歌舞劇和援疆題材小說、電影作品創作。其中大型舞臺劇《解憂公主》獲2022江蘇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碼獎”和自治區首届新疆文化藝術節新時代優秀劇碼,並得到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近三年,“江蘇援疆築夢助學金”安排5154萬元,為8590名在內地就學的伊犁籍困難家庭學生提供生活補助。支持開展中華文化進校園活動,舉辦國學講座300多場。
從水墨江南到雪域天山,相隔數千裏,卻隔不斷一脈情深。“十四五”以來,江蘇共向伊犁州和兵團四師、七師選派中組部計畫內援疆幹部人才857人,另有柔性引才1252人次,投入援疆資金60.3億元(含兵團),實施援疆項目962個,通過一場跨越山海、心手相牽的奔赴,在祖國邊疆鐫刻下共建共富的蘇伊印記。
如今,第十一批江蘇援疆幹部人才全面接過援伊“接力棒”,他們紛紛表示,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疆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按照援受雙方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長期援疆,進一步聚合江蘇所能、聚焦伊犁所需,籌畫實施蘇韻伊情·產業引導工程、教衛提質工程、幹部培訓工程、民族交融工程、文化潤心工程等五大工程,與伊犁各族幹部群眾手牽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共繪更加美好的未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