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三

江苏 43℃ 0
摘要:11月25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在北京發佈,江蘇省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第3比特。《報告》中,江蘇在“知識創造”“知識獲取”“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創新環境”五個名額維度均有較好表現,其中“企業創新”名額表現最好、排名全國第2,“知識獲取”名額進步明顯,排名上升1比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强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比例、科技企業孵化器當年畢業企業數、國內論文數等名額均居全國首位;在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當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高技術企業數等名額方面也表現良好,均居全國第2。

11月25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在北京發佈,江蘇省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保持全國第3比特。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作為“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系列報告”,是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聯合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編寫,已連續發佈23年,是國內權威的區域發展評估報告。

《報告》中,江蘇在“知識創造”“知識獲取”“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創新環境”五個名額維度均有較好表現,其中“企業創新”名額表現最好、排名全國第2,“知識獲取”名額進步明顯,排名上升1比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强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比例、科技企業孵化器當年畢業企業數、國內論文數等名額均居全國首位;在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當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高技術企業數等名額方面也表現良好,均居全國第2。《報告》指出,江蘇省突出創新覈心地位,加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對接,在打造戰畧科技力量、解决卡脖子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效顯著。

標誌性科技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蘇州實驗室獲批建設;紫金山實驗室創造了太赫茲無線通訊世界最高實时傳輸紀錄等一批重大成果,建立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基本建成世界集成規模最大的船舶與海洋裝備總體效能試驗設施群,鐘山實驗室、雲龍湖實驗室啟動建設,牽頭建設3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實驗室聯盟成立運行,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字型大小”平臺落地江蘇。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發力。《江蘇省加强基礎研究行動方案》出臺實施,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實施50個基礎研究重大專案、190項通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組織實施100多項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先後取得了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問天Ⅰ”類腦電腦等重大原創成果和高品質大尺寸氮化鎵單晶襯底、高强高模碳纖維等關鍵突破,擁有19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海工裝備等產業規模全國第一。

區域創新高地建設取得突破,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基本形成“五城十區多園”的創新一體化發展格局。建有省級以上高新區54家,其中,國家高新區18家、居全國第一,率先實現了設區市全覆蓋;4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進入全國前20强,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一。國家創新型城市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全覆蓋,國家創新型縣(市)14個,居全國第一。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省85%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80%的科技平臺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在企業,70%的有效發明專利由企業創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4萬家、是2012年的8倍;科技型中小企業約占全國總量的近1/5,數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科創板上市企業達109家,是全國首個數量過百的地區。現時,共建有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174家、居全國前列,規上工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均占全國的16%左右。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定,實現國內所有“985”高校與我省合作全覆蓋、中國科學院系統所有應用類研究所與我省所有縣(市)合作全覆蓋,舉辦第二届江蘇產學研合作對接大會,我省與中科院合作項目新增銷售收入連續17年穩居全國第一。與新加坡、香港簽署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舉辦第二届中國-中東歐國家科技合作交流大會,產業創新合作全球夥伴關係網絡鞏固擴大。

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頒佈實施,教育科技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運行,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建設意見、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工作指引先後出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占全國的1/6以上,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全社會研發投入對全國的貢獻12.5%,研發人員總數占全國的12%以上,創新創業生態和法治環境日臻完善。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表示,全省科技系統將堅決扛起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第一方陣的主體責任,聚焦“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一體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發、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引培,加快建設一流創新體系、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創新生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培育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