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省委十二届四次全會在成都舉行。全會重點研究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問題,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紮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决定》。第一時間,省級各部門抓緊傳達學習全會精神,反響熱烈。大家表示,要準確把握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統籌力量、綜合資源,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增强緊迫感和使命感
全會指出,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農村,城鄉差距與區域差距交織疊加,城鄉二元結構尤為明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任務尤為艱巨和緊迫。
“堅持問題導向,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文生認為,全會深刻剖析了我省城鄉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衝突和問題成因,鮮明指出“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講清楚了新時代新征程我們為什麼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怎樣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一系列全域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擘畫了“繁榮農村與繁華都市相得益彰、農耕文明與都市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鄉形態加快形成”藍圖,令人鼓舞、振奮人心,也催人奮進。
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縣域是重要切入點。
“縣域一頭連著城、一頭帶著鄉,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單元,也是以城帶鄉的第一線。”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代永波表示,我省有183個縣級行政區劃,數量居全國首位,各地發展階段、發展水准、發展特徵各不相同,從縣域入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更具現實可行性,“當前仍然存在縣域經濟規模偏小、產業層次偏低、整體實力不强等問題,我們要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切實發揮縣域聯動城鄉經濟重要作用。”
省經濟合作局黨組書記、局長惠朝旭認為,產業基礎薄弱、支撐力不足,是縣域經濟亟待補齊的短板。“現在落戶在縣域的企業和項目,大都位於產業鏈的中低端,資源類、加工類的中小企業偏多。”惠朝旭說,全省經合系統要聚焦“興產業”擔當作為,圍繞縣域特色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實施“一縣一主業”精准招商,努力吸引一批行業引領型、鏈條添補型項目在縣域落地,通過這些高成長型的目標企業縫合產業鏈層,構建產業生態。
找准突破口和著力點
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省委明確“抓好兩端、暢通中間”的工作思路。一端抓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一端抓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牽引的鄉村全面振興,努力破除制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聚力提升縣城功能品質。”落實全會精神,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田文透露,住建部門將以“縣城精修細補十項民生工程”為引領,扎實推動縣城有機更新和精細建設,統籌推進老舊社區改造、歷史街區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和特色商業街區提升,加强縣城停車場建設,支持縣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推進新建社區配套或預留充電樁,及時消除燃氣、給排水等市政管網安全隱患,建設“口袋公園”,加强“一老一小”等適老化和適兒化改造,持續推動縣城補短板强弱項,提升縣城人口吸納和承載能力。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如何破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徐芝文表示,要按照“示範引領、興產富民、補短强基、全域提升”思路,堅持農民主體、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既站高謀遠又務實重行,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按照計畫,全省每年將培育示範村1000個。
爭做行動派和實幹家
全會強調,要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全會部署落到實處,共同把這件關乎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域的大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堅實支撐。
“我們將把全會精神文宣好、貫徹好、落實好,為推進全省城鄉融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志文表示,全會從要素流動、公共資源配置、城鄉基層治理等方面系統闡明了著力重點和方法路徑,自然資源廳將强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突出抓好耕地保護,著力提高土地要素協同配寘效率,積極推進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夯實城鄉融合發展的資源基礎。
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醫療衛生領域如何抓落實?“以‘健康四川示範縣’創建為抓手,推動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徐斌說,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深入實施“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達標”“基層基礎設施補短”“基層關鍵設備陞級”四個三年行動,實施中醫强基層“百千萬”行動,常態開展人才援助、培訓提能、幹部選派行動,努力答好城鄉融合發展的時代課題。
“創新城鄉基層治理,數位賦能是大勢所趨,也大有可為。”省大資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顧紅松表示,全會對此作出部署,指明了前進方向,省大資料中心將全面强化大數據對城鄉融合發展、基層治理的支撐作用,打破信息孤島、打通業務壁壘,助推城鄉數據一網通用、都市運行一網統管、公共服務一網通享,推進都市數位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都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逐步實現各級各類政務在“天府通辦”集成,建設全省統一、智慧泛在、便捷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記者吳憂陳碧紅 魏馮高敬李欣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