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樓電梯轎厢內的吳昌碩作品。資料圖片
記者李君娜
“太靈了!”這幾天,陸家嘴街道市新社區3號樓的居民胡阿姨像往常一樣乘坐社區裏的加裝電梯。打開電梯門,電梯牆面上的兩幅吳昌碩畫作率先映入眼簾。
作為老舊社區的市新社區,如今已有的8部加裝電梯分別放置了8比特海派繪畫史的名家作品複製圖,包括虛穀、趙之謙、任伯年、蒲華、吳昌碩、陳師曾、潘天壽、黃賓虹。這些名家名作讓社區居民在電梯的“上上下下”中感受藝術之美的同時,也串起一部海派藝術簡史,讓不少居民對海派繪畫史如數家珍。
這並非社區物業心血來潮的一次佈置,市新社區“藝術電梯”是由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與上海美術學院聯合呈現的“從海派到新海派藝術社區”系列項目之一。藝術電梯的每一個呈現角度,背後都有著專業策展團隊的努力。
首部“藝術電梯”啟動
市新社區建於1986年,常住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三分之一,加裝電梯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市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娟想到:“有了電梯,老舊社區的生活品質在慢慢變好了,能不能再提升一下社區的藝術氣質?”
這一想法在陸家嘴街道的牽線搭橋下,經由長期在陸家嘴開展“藝術社區”項目的王南溟團隊落地成為現實。
今年6月初,市新社區15號樓的加裝電梯率先換新顏——海派大師虛穀的《春波魚戲圖》和《白猫圖》複製圖,分別置於電梯的牆面上,原作來自上海中國畫院藏品。
小小電梯裏的這兩幅畫作,並非隨意擺放,細節處充滿了專業團隊的策展思路與創意。電梯門前的小雨棚,裝潢有蝴蝶和禮花圖案。當居民刷卡,電梯大門自動打開後,率先見到的也是一對有呼應感的“蝴蝶翅膀”圖形,分別貼在電梯的兩面內牆上。《春波魚戲圖》和《白猫圖》放置在兩側翅膀之間。剩下的另一面電梯內牆,張貼著作品介紹展簽。電梯大門的每一次開閉,畫作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樣翩躚起舞。
策展團隊介紹,“藝術電梯”利用電梯轎厢和外立面的空間,將海派的元素融入,使得電梯厢體內作品能够相容。總體視覺運用三種關鍵元素:禮花(總體視覺的形式)、蝶變(電梯裏的蝴蝶底圖)、海派(海派繪畫史的展覽)。
不久後,專案負責人、社區樞紐站創始人王南溟專門來到社區,給居民帶來“中西繪畫比較中的虛穀”主題講座以及展覽作品賞析,大受居民歡迎。
除15號樓外,社區內還有20餘部電梯在建或將建,其中7部預計於年內投用。按照王南溟的想法,虛穀之後,第二期“藝術電梯”可以如法炮製佈置任伯年、吳昌碩等畫家的畫作。“我們可以按照年代,在電梯裏講述海派藝術史。”
從繪畫瞭解海派緣起
11月6日,另7比特海派繪畫史的畫家作品也佈置到了新投入使用的7部加裝電梯中。這些海派畫家中,趙之謙代表著海派繪畫的源頭,虛穀、任伯年、蒲華代表前海派繪畫,潘天壽、黃賓虹及海派畫家中影響了齊白石晚年變法的陳師曾屬於後海派繪畫。
11月17日,市新社區居民活動室人氣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館長陳翔給居民帶來一堂題為《海派繪畫史陳列與交流》的講座。
“我們要從源頭上瞭解海派到底是什麼,繪畫與書法是瞭解海派緣起的重要內容。”陳翔從8部加裝電梯轎厢中已有的8比特畫家作品為例一一作了講解,居民聽得津津有味。
“中華藝術宮是全國第一家設立教育部的美術館,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社會美育工作。”陳翔說,“希望這次優秀展覽進電梯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我們將借這個機會聽取居民朋友的意見和建議,作為以後選取作品的參攷。未來,中華藝術宮還將積極呼應時代要求,努力把優秀展覽送到捷運、社區、街道。”
營造“無牆美術館”
“藝術電梯能帶來藝術自信,讓社區越來越好。”市新社區居民李先生說。
因為藝術電梯帶來的美,居民們甚至有了更進一步的藝術訴求。一比特居民代表說:“希望除了在加裝電梯內放入藝術作品,也可以在社區公共空間提前展出作品,讓社區居民可以更大範圍地瞭解這些藝術作品。”
“老舊社區雖然建築‘老’,但不代表需求‘老’,不代表品質‘老’。”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志偉表示,“老”建築有其特點,比如居民參與性高。
有意思的是,除了藝術電梯,越來越多的藝術展覽正在走入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陸家嘴的另一個老舊社區東昌新村,王南溟團隊在2020年起就參與打造“星夢停車棚”,在社區的停車棚裡推出“三星堆”“龍門石窟”“莫高窟”等內容的多個展覽。居民到車庫停車取車時,就會和一場展覽不期而遇。
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副館長馬琳表示,通過這些項目把藝術搬到社區居民的家門口,讓大家看展覽和欣賞藝術成為常態。“藝術進社區很好地體現了打造‘無牆的美術館’和‘無牆的美術學院’的理念。”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