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長三角文博會觀眾觸碰到時間的脈脈流淌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盎然生機:“走了兩萬步,穿越一萬年”

上海 81℃ 0
摘要:

  記者簡工博

  “走了兩萬步,穿越一萬年。”在第四届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95後”觀眾羅斐在筆記本上記下上海博物館即將舉辦的特展、浙江金華的上山遺址等資訊,“接下來每個週末都要化身‘特種兵’!”

  今年的長三角文博會上,不僅有數十家博物館集羣亮相,文物考古、傳統文化也成為眾多地區展館和企業展商的重頭戲。“長三角不僅是世界級城市群,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見證。”漫步長三角文博會,許多觀眾像羅斐一樣,在這一旨在推動文化資源優化配置、文化市場相融相通的大平臺上,觸碰到時間的脈脈流淌,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盎然生機。

  穿行萬年歲月

  走進浙江展區,目光會立即被一片金色稻田吸引。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代表的是浙江金華的上山遺址。遺址早期文化地層中出土了碳化稻米,被鑒定來自萬年以前,“是迄今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稻種農業遺存。”穿過這片稻田,一條開闊通道將觀眾引向良渚文化展臺,造型古樸、線條繁複的玉器讓人驚豔。

  長三角文博會上,各地紛紛再現文明發展脈絡。青浦區展臺設計猶如時光長河,起點處寫著“西元前4000年,第一個上海人”;閔行區馬橋文化展臺上,觀眾可以拼貼組合出土於3000多年前的文物。

  歷經四届發展,長三角文博會成為在長三角乃至更大範圍推動文化資源優化配置、文化市場相融相通的大平臺。但更讓羅斐感懷的是,“能在一個大型展會上密集感受中國數千年文明綿延不斷。”

  觀眾陸先生感受相同:剛剛在浙江展區巨大荧幕前欣賞完“宋韻今輝·光影無界”表演,轉頭又被閱文集團展臺前排起的長隊所吸引,觀眾們等候走進“時光照相館”,置身電視劇《人世間》的場景,綠色護牆漆、搪瓷洗臉盆、縫紉機和“二八大杠”自行車,“一秒穿越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奮鬥歲月。”

  他這次還特地打卡上海警察博物館展臺,看到《王雲五小辭典》。這本小辭典中佈滿各種混合漢字、字母和數位的符號,唯一能讀懂的是其主人、中共上海地下警委書記邵健。小辭典中的符號,記錄著當時近500名黨員的資訊。一抬頭,他又看到中共一大會址的灰牆紅磚在展廳複刻再現,“這麼多參展單位雲集,走下來對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紅色文化的脈絡很有感觸。”

  流行源自古老

  “文博熱”席捲全國,各地多家博物館在長三角文博會上集中亮相。在上海博物館展臺,12月10日將啟幕的“對話達·芬奇——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藝術特展”系列文創產品已率先登場,以“東西方藝術的對話與融合”為理念,產品多達30餘個品類200多種。上海圖書館“大漢雄風——上海圖書館藏漢碑善本展”正在舉行,帶來現場的特展文創產品讓人眼前一亮。一枚手工精雕還原漢碑和畫像石拓片的冰柜貼,“不煩”二字打動了行色匆匆的現代人。

  一路之隔,一幢木結構古代建築令人彈眼落睛。屋簷處飾以精細繁複的雕花。屋外則是一圈造型各异的石刻。來自蘇州的觀眾吳明波上下打量,感歎“中國傳統建築不僅審美線上,而且充滿智慧”。

  這一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由浙江武義移和古建築藏館收藏復原。“如何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找到傳統和現代的平衡?如何讓傳統技藝煥新?如何將傳統文物‘活化利用’?”浙江移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金茹娟連續拋出好幾個問題,“希望通過文化遺產活化管理利用,讓大家發現建築之美、文化之美,推進文化自信自强。”

  在長三角文博會現場,羅斐强烈感受到傳統文化已深入當代生活,“以潤物細無聲的管道”。在良渚文化展區,雞骨白、玉沁黃、璧青等良渚覈心色彩被排列展示,一旁陳列著基於這些色彩和良渚標誌性紋飾而設計的時裝,“這不就是現在最流行的‘美拉德’風嗎?”觀眾吳豔拿著手賬,穿行會場“集章”。“敲章是現在文旅活動標配。”在安徽展區,中國宣紙集團的老師傅邀請觀眾體驗宣紙製作的“撈紙”工藝,將竹簾床浸入放滿紙漿的撈槽,掛住纖維成紙。

  在江蘇展區,電子版的“平江路”上展示著桃花塢年畫的製作步驟:6塊不同的木雕版逐一組合套色完成。“現在敲章最難、最受歡迎的正是套色,原來早有傳統!”吳豔還體驗了十竹齋木版浮水印和另一展臺的拓印,“以前只覺得敲章好看有紀念意義,這次發現一張紙、一枚章背後有這麼豐富的故事。”

  傳統與科技共創未來

  更讓不少觀眾興奮的是,傳統、古老正與當代科技無縫連接。

  在騰訊數位文化展臺上,觀眾難以聯想到一起的神獸、人物和鼎,竟拼接成一件大型文物。這一虛擬拼接過程不僅要根據發掘的文物數據進行補全矯形,還要進行拼接受力測試分析。據介紹,今年3月,四川省考古院與騰訊SSV數位文化實驗室啟動合作,初步驗證了AI算灋輔助文物考古的可行性,這尊完成類比拼接的“銅獸馱跪坐人頂尊銅像”是現時的階段性成果。

  展臺另一側,觀眾以第一視角置身喜峰口長城,能放大看到地面沙礫,能選擇日出或夜間,還能欣賞被白雪環繞或紅葉漫山的長城。“我們對喜峰口長城進行了1:1毫米級數位化還原,用戶可以沉浸式走進長城。”騰訊公司副總裁、華東總部總經理張立軍表示,希望這樣的科技不光在中國,也可以在全球得到應用。“讓數位科技在文物保護、文宣等方面有更多嘗試。”

  科技企業助力文物考古發掘和傳統文化傳承之時,傳統文博組織也在趕上數位化科技浪潮。上海博物館展臺上醒目的銀色盔甲人偶,是上博人民廣場館館前神獸在元宇宙中的化身。上博自主研發、自行擁有的數位藏品平臺“海上博物”,將為收藏愛好者推出“數實紀念卡”。文博愛好者可以在這裡比拼博物館知識,獲取更多線下體驗權益,還將創造數實融合的集市。

  一些參展人士表示,今年長三角文博會參展單位數量超1500家,不僅體現了長三角地區文化產業的強勁活力,也讓人看到這裡綿延不斷的文明發展與探索,“不忘本來,方能開闢未來。”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