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瑞哲
昨天,2023年全國河蟹大賽在滬舉行,從2800餘只河蟹中評選出一年一度的“蟹王”“蟹後”,兩者均超1斤,比去年增重不少。同時,大賽也傳出市場資訊。“今年大閘蟹性價比高,確實是吃蟹的最好時節。”上海市中華絨螯蟹產業科技體系首席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說。
大閘蟹價格走低本質上是供求兩側變化的直接結果。“我國有28個省形成了規模化的河蟹成蟹產業。”作為我國主力蟹種之一“江海21”的育種專家,王成輝表示,從選育到養殖,從良種到良法,各地河蟹行業發展迅速,產品整齊度也比較一致,都可實現大規格、高品質產出,各自擁有市場競爭力。
比如今年的“蟹王”“蟹後”:“蟹王”重642克,由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固城湖中華絨螯蟹原種場選送;“蟹後”重521克,由江西省吉水縣盤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選送。也就是說,大閘蟹早已不止陽澄湖這樣一處“搖籃”。按當下的市場行情,往年吃三兩蟹花的錢,今年可買到半斤重的蟹。換句話說,差不多100元就能吃到半斤規格的大蟹。
當前,全國成蟹養殖產量穩定在80萬噸左右,產值約700億元。以前是高密度、大養蟹,現在是低密度、養大蟹,從數量擴張型轉向質量提升型。自2014年以來,全國河蟹在產量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養成規格同步不斷攀升,大規格蟹的門檻已從雌蟹三兩、雄蟹四兩,提升至當前的雌蟹四兩、雄蟹五兩。
今年上海河蟹的產量、規格和品質也達歷史最好水準,已形成崇明、松江、寶山和浦東為四足,青浦和金山為翼的“四足鼎立、兩翼協同”產業發展格局。本地大閘蟹從外觀、規格、口感、品質等方面已進入全國前列。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