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辛巴威農業專家組組長張世洪:助力非洲减貧中國專家在行動

海南 30℃ 0
摘要:11月14日,在第二届中非農業合作論壇上,中國援辛巴威農業專家組組長張世洪動情講述了一個在非洲幫扶的故事——在辛巴威减貧示範村,張世洪遇到一個貧困戶,男主人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妻子患病坐在輪椅上,兩個小孩輟學在家。雖然家裡地不少,但是由於種植技術落後、糧食產量低,全家人仍然處於嚴重的饑餓狀態。

海南日報三亞11月14日電(記者 曹馬志陳彬李豔玫)11月14日,在第二届中非農業合作論壇上,中國援辛巴威農業專家組組長張世洪動情講述了一個在非洲幫扶的故事——

在辛巴威减貧示範村,張世洪遇到一個貧困戶,男主人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妻子患病坐在輪椅上,兩個小孩輟學在家。雖然家裡地不少,但是由於種植技術落後、糧食產量低,全家人仍然處於嚴重的饑餓狀態。

瞭解情况後,張世洪帶領的中國專家組經過調研分析,通過“玉米種植+養兔”扶貧組合,進行了精准的技術指導和培訓。短短兩年,農戶種植的玉米喜獲大豐收,兔子從20多只養到了150多只,一家人不僅翻新了房屋,兩個孩子也回到了校園。

這是專家組在辛巴威减貧示範村幫扶的縮影。據介紹,該示範村有100多戶,人口超過500人,人均土地4.5畝,但土地利用率不足50%,主要農作物玉米產量多年來一直保持低產狀態。落後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脆弱的基礎設施條件嚴重限制了村莊的發展。

如何幫助村民過上好生活?張世洪介紹,專家組借鑒中國扶貧的成功經驗,首先開展產業扶貧。堅持農戶自願自主經營原則,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實施種養結合項目,如種玉米和養雞、種玉米和養兔等,專家組為每戶村民提供種子、肥料。

專家組還與農戶建立結對幫扶關係,提供上門服務,幫助解決生產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開展技能培訓,系統傳授玉米、土雞、肉兔等種植養殖技術,舉辦了20多場交流活動。

此外,專家組修建了家禽孵化中心、人畜飲水工程、培訓中心等公益工程,使該村及周邊區域數千人受益,助力村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張世洪介紹,通過上述措施,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玉米產量大幅增加,村民收入增長明顯。辛巴威减貧村案例榮獲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貧案例。

“科技援助需要久久為功。”張世洪表示,扶貧工作要充分尊重當地農民的意願,只有根據農戶意願及資源現狀選取產業扶貧項目,實行種植養殖有機結合,農民才會積極參與,扶貧項目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