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鵟翱翔在成都市崇州市都統岩上空。
10月20日,志願者在彭州市牛心山監測秋遷猛禽。
成都市崇州市都統岩監測點。
成都市境內猛禽遷徙東西主要通道。何濤製圖
棕腹隼雕
鳳頭蜂鷹
松雀鷹
灰臉鵟鷹
紅隼
短耳鴞
黑鳶
成都猛禽遷徙通道東線:龍泉山線
最佳觀測點:龍泉山涼風埡和金堂老牛坡
監測數量
春遷:30種6571只
秋遷:28種5147只
全年遷徙前三
普通鵟:4845只
鳳頭蜂鷹:1526只
雀鷹:827只
(數據提供湯凱)
成都猛禽遷徙通道西線:龍門山線
最佳觀測點:崇州西山、彭州等地
監測數量
春遷:27種6761只秋遷:27種6117只
全年遷徙前三
鳳頭蜂鷹:4892只
普通鵟:3855只
松雀鷹:641只
(數據提供餘歡)
秋季是猛禽遷徙的高峰期,9月至11月,遷徙的猛禽會持續過境成都市。10月14日,龍門山遷徙猛禽監測團隊的餘歡、黃拓、王三月、祖麟在成都市崇州市都統岩的一處山脊上,成功記錄到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腹隼雕,並確認為成都市鳥種新記錄,成都市鳥種更新至567種。
9月,成都盆地大部分天氣是陰雨天氣。10月13、14日是10月裏難得的好天氣,按以往監測規律推算,大量因天氣原因滯留在路上的猛禽,會在這個窗口期抓緊過境。為迎接這個監測的高峰期,遷徙猛禽監測團隊的志願者在崇州市都統岩和彭州牛心山監測點連續蹲守了兩天,共記錄到了近900只過境猛禽。據黃拓講,14日下午2點15分左右,一隻飛行姿態穩健的巨大猛禽闖入了監測人員的望遠鏡,“快看!”聽到一聲驚呼,黃拓本能地抓起配備有超長焦鏡頭的相機對著它就是一陣狂拍。“當時看了照片,大家都沒太在意,以為是常見的鳳頭蜂鷹。直到10天后,志願者王三月再次翻看這些照片,感覺有所不同,隨即與其他資深志願者聯系。大家經過翻查圖鑒和討論,最終確認它就是棕腹隼雕。”
棕腹隼雕傳統分佈區靠南,國內見於雲南的盈江、保山等地,國外見於東南亞、印度等地。除2019年4月,西藏墨脫記錄到一次外,其餘省份均未有已知的記錄。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告訴記者,棕腹隼雕被認為是不遷徙的猛禽。成都遠離傳統分佈區,能在這裡記錄到棕腹隼雕實屬罕見,對重新認識棕腹隼雕的分佈地及遷徙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每年春秋兩季,猛禽都會進行季節性遷徙。在成都市境內有兩條猛禽遷徙的主要通道,分別是被稱為東線的龍泉山線(也稱為入川猛禽南北遷徙的國際大通道)和西線的龍門山線,這兩條線路上的環境、食物和地理位置為猛禽遷徙提供了便利。如今,我國有10多個成規模的猛禽監測點,北至北京,南到北海,東起旅順,西到大理。規劃示範區達99平方公里的成都市龍泉山都市森林公園是快速成長起來的“後起之秀”。(記者陳妍蓓郝飛 C視覺攝影師餘歡湯凱黃拓)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