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璽撼
2021年10月12日,中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佈啟動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次年,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相繼在北京和廣州掛牌。不久的將來,上海也有望擁有一座國家植物園。
昨天,一場以“植物的力量”為主題的“辰山對話”在上海辰山植物園展開,活動現場傳出消息,上海辰山國家植物園創建方案已初步形成,上海辰山植物園為創建主體,上海植物園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聯合參建,3家機构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根據現時已公佈的計畫,2035年之前,中國將再增設8座國家植物園。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戰表示,創建上海辰山國家植物園,也就是打造“辰山模式”,應當至少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要有國際特色。上海辰山國家植物園要對接全球植物保護體系建設和中國植物保護戰畧製定野生植物保護新策略,打造更高效的現代化植物遷地保護中心。第二個特點是充分展示長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是植物的多樣性。在這一點上,三峽、青草高原等地的瀕危植物可以在上海辰山國家植物園研究探索遷地保護,並在此基礎上充分進行展示和科普。第三個特點是為都市綠色發展服務,尤其是在鄉土植物的保護和推廣應用上。王戰認為都市林地、綠化使用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應當有七成是鄉土物種。
一座卓越的國家植物園,還應當具備一種能力,讓植物“說話”,使植物科普教育更具感染力。
“植物園就是離都市最近的伊甸園,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因為我在這裡切實感受到了植物的力量,得到了治癒和幫助,也學到了知識,然後有了自己的信念。”知名作家陳丹燕表示,過去幾年,辰山植物園的月季園“收留”了她,那些熱烈開放又坦然凋謝的月季給了她走進自己內心世界的寶貴機會。
也是從那時起,陳丹燕希望把她在月季園裡的發現分享給讀者,開始為那些對她來說非常特殊的花朵講故事。2020年起,她與上海辰山植物園合作,陸續推出“陳丹燕的月季島聲音地圖”“陳丹燕的植物日誌”“白雪公主的簡歷”等多媒體作品,讓市民遊客能從她的記憶過渡到他們自己的記憶裏去,得到一個走進自己內心世界的機會。
上海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胡永紅認為,國家植物園也應當與時俱進,人工智慧不會在未來植物園的發展中缺席。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人工智慧的崛起,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的必然趨勢,植物園也不能置身事外。
“在辰山植物園的微博上,可以看到粉絲提出的各種問題,但等待回答的過程比較漫長。能否通過一種更便捷的管道來識別不認識的植物呢?答案就是人工智慧。”胡永紅表示,基於强大數據庫的人工智慧已可以實現“一秒識圖”。未來,可以利用數位化科技及支持能力,新建富有活力的數位化工作模式,促進基礎資料數據化、業務數位化、生態數位化和智慧數位化,打造“智慧植物園”。
胡永紅表示,未來的“智慧植物園”至少有三種功能。第一是大量借助智慧設備增强遊園體驗;第二是借助各種工具優化植物園的養護管理;第三是線上上或線下提供基礎性服務,包括線上上傳照片識別植物,又或者通過分析記錄人們上傳的圖片,反推植物的物候是否正常,進而積累數據,解决行業分析研究的難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