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治沙的“綠色實踐”

内蒙古 37℃ 0
摘要:2000年以來,錫林郭勒盟累計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林業建設任務2062.9萬畝,全盟生態環境呈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良好態勢。

從沙進人退無躲藏到產業治沙奔小康,2000年以來,錫林郭勒盟依託生態修復的多種措施實踐出治理、保護和發展並行的路子,20多年裏,各項鼓勵機制的出臺啟動了全民參與植樹的熱情,大家一個樹坑一個樹坑地挖,一棵樹苗地種,硬是將一片片沙地創造出綠色奇跡。

錫林郭勒盟地處祖國北疆,既有豐富的草原、森林、濕地資源,又分佈著廣袤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長期以來,錫林郭勒盟將防沙治沙生態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帶領全盟各族人民開展防沙治沙工作,走出生態惡化—治理—再惡化—再治理的模式。

上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渾善達克沙地沙漠化加劇,沙漠化土地由2.75萬平方公里擴展到3.05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由60年代的172平方公里擴展到297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擴展70平方公里。

生態的急劇惡化,帶來的是草原生態系統嚴重受損、生態防護功能逐步减弱,浮塵、揚沙和沙塵暴天氣頻發,僅2000年一年,沙塵暴次數就達到26次,不僅嚴重制約著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

2000年,國家緊急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正在經歷生態惡化的多倫縣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全力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一場人與天鬥的治沙戰鬥在渾善達克沙地打響。

在治沙的20年間,多倫縣採取“飛、封、造、禁、移、調”,對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從防沙造林,再到發展經濟生態複合型林業,多倫縣歷經兩個十年,如今全縣生態項目實施林草植被蓋度超國家標準15%,達到85%,林地面積新增到293萬畝。樹多了、山綠了、生態好了,如何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為現實,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多倫縣鐵公泡子村黨支部書記李國琴和村委黨員幹部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

鐵公泡子村位於多倫縣城北45公里處,草原、沙丘、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多樣,還有靜謐美麗的姑娘湖,很難想像20多年前的鐵公泡子村因生態惡化被風沙侵襲,達到人畜難以生存的境地。從那時起,多倫縣開始進行大規模綠化造林,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治沙綠化,從此生態造林變成全民行動,李國琴等人也開始了漫長的治沙造林之路,經過一代人努力,鐵公泡子村林草地面積由2000年的4萬畝新增到19萬畝,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

守住了金山銀山,鐵公泡子村還吃上了生態旅遊“這碗飯”。如何留住遊客,吸引更多的遊客,新增村民收入,是做好做生態這篇文章的關鍵,鐵公泡子村依託地域、文化等方面的鄉村特色,建立生態莊園、鄉村文化園、古墓觀光園、農樂體驗園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項目,推動形成農家樂休閒遊。今年,鐵公泡子村還計畫在已經建設完成的7處規模旅遊點和農家院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打算再建設20處特色居住小屋。經過不斷探索,鐵公泡子村用林間經濟穩收入,用旅遊產業促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畧的全面實施,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現在,鐵公泡子村每年能够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來村裡遊玩僅去年一年的旅遊收入達到130萬元。

多倫縣的治沙經驗表明,錫林郭勒盟只有保持加强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才能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融合互促的綠色發展之路。現如今,多倫縣正加快探索地企合作新機制,通過市場化造林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造林工程,前不久,上海銀行員工捐助的公益造林項目在渾善達克沙地多倫縣2號沙帶進行,此次栽植的樟子松為80公分容器苗,趕在雨季造林將極大提高苗木成活率。這次造林是經內蒙古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多倫縣林業和草原局、多倫縣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四方協定確定實施,計畫投資360萬元,利用5年種植12萬株樟子松。

2000年以來,錫林郭勒盟累計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林業建設任務2062.9萬畝,全盟生態環境呈現“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良好態勢。2011—2022年十年間,全盟草原平均植被蓋度46.21%,產草量58.82公斤/畝,比2000—2010年平均值分別提高5.86個百分點和19.25公斤/畝;2022年森林覆蓋率7.6%,較2000年新增6.36個百分點;據全國第六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監測結果較2010年相比,全盟沙化土地面積减少231萬畝,流動和半固定沙地面積減少447萬畝。全盟京津風沙源區退耕還林工程累計直接受益27.8萬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