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廣安山水工程)是四川首個國家山水工程,也是四川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性項目。
廣安山水工程現時已通過省級整體專案驗收。近5年間,工程總投資96.7億元,共實施6大類工程45個大項目314個子項目。廣安山水工程推進有何做法?帶來什麼啟示?10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美麗四川”系列主題第三場新聞發佈會“走近廣安山水工程,聆聽美麗四川建設”,對此進行了解讀。
系統構建保護修復格局
山水工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何處落筆?
“我們堅持規劃引領,系統構建保護修復格局。”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四區九帶”的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全面統一生態修復底數,準確識別生態修復問題,科學劃定重點區域,統籌部署項目空間分佈和時序安排,形成生態修復工作底圖。
廣安山水工程實施過程中,結合自然地理單元連續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將華鎣山區劃分為華鎣山、銅鑼山和明月山生態涵養區,西槽和東槽生態保護發展區,渠江產城覈心生態保護區等“三山兩槽一江”六大分區,開展保護修復。
過去,華鎣山區存在礦山地質環境破壞、水體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廣安山水工程協同上下游、左右岸、幹支流,系統謀劃佈局礦山生態修復、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工程。這改變了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單要素治理模式,探索出統籌全域、全要素實施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新路徑。
實踐“生態修復+產業發展”模式
談及山水工程給試點區域帶來的變化,廣安市副市長米亮用“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田更美了、天更藍了”來形容。
米亮介紹,得益於豐富的煤炭、石灰石資源,高頂山礦區經歷過短暫的輝煌時期,但無序開採造成山體裸露等礦山“傷疤”。後來,經過高頂山片區地質環境恢復綜合治理,原有的“傷疤”複綠。在此基礎上,結合地域文化,融入礦山遺跡,生態文旅產業一併發展,原先的生態“爛攤子”變成“主題公園”。
在整個項目區,通過礦山複綠、人工造林、森林質量精准提升,以及濕地保護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礦山、荒山逐步轉變為青山。“山水工程的實施,使得廣安城鄉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山區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升至94.50%。”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在實施山水工程中,廣安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讓生態財富變為發展要素,實踐出多種“生態修復+產業發展”模式。其中,通過“森林修復+產業發展”,一條油樟全產業鏈呼之欲出,帶動周邊羣衆吃上“油樟飯”。
用“一盤棋”思維推進系統修復
當前,四川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等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正在實施中;跨省域、跨流域的“六江”生態廊道建設、省級山水工程等在持續推進。廣安山水工程的經驗做法,帶來什麼啟示?
據介紹,通過實施廣安山水工程,四川在規劃引領、系統觀念、協同推進化等方面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系統觀念方面,要用“一盤棋”的思維推進系統修復。按照自然地理單元的完整性、生態系統的關聯性、生態要素的綜合性,統籌考慮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以重點區域、流域為單元,把分散和分割的生態修復內容進行科學整體設計,實現各類自然生態要素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山水工程業務領域廣、管理層級多,强化績效管理是關鍵一環。
“在廣安山水工程中,我們實現了全面預算績效管理,中央下達的18項績效目標全面完成,其中超額完成15項。”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强化績效目標管理,加强績效運行監控,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記者王若曄田程晨)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