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發報導《上海報業集團成立10年來——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上海 41℃ 0
摘要:”當年10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動下,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綜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成立。

  人民日報記者劉士安巨雲鵬

  “回到10年前,你會怎樣做出自己的投資選擇?”

  9月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建設10周年。圍繞這個節點,解放日報社“上觀新聞”用戶端推出一個小遊戲,1.6萬餘名讀者通過趣味問答,生動回望全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發展足迹。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宣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管道,佔領資訊傳播制高點。”當年10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動下,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綜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成立。

  10年來,上海報業集團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逐步形成全媒體傳播格局,向移動化、視頻化發展,從成立之初以報刊業務為主的媒體集團,發展為擁有用戶端、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報等多種新媒體形態,332個埠覆蓋用戶9.55億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緊跟時代努力實現文宣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伴隨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慧等科技的湧現,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管道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黨報作為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順應網路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等發展趨勢,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努力實現文宣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上海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解放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陳頌清說。

  2014年,解放日報推出“上海觀察”用戶端,傳統黨政報導走進移動互聯網,生動活潑的表達令人耳目一新。2016年,解放日報社將“上海觀察”更名為“上觀新聞”,同時啟動深度融合、整體轉型,除保留3個編輯部門外,將其餘部門組建為9個頻道和編輯中心、視覺中心、數據新聞中心、技術中心等,實現一支隊伍服務報紙和用戶端兩個平臺。

  “80多歲的時候,說起為羣衆謀福利的工作,我的母親仍然滿懷激情。”在解放日報記者的鏡頭裏,黃浦區寶興裏居委會第一任主任單粲寶的小女兒黃祖菁說起幾十年前的故事,十分感慨。

  拿著筆記型電腦,帶著攝像機,邊寫文字稿件,邊拍視頻影像——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解放日報策劃並啟動了建黨百年“信仰之路”大型尋訪活動,近百名記者編輯組成41個融媒體報導小組,分赴全國各地,採訪一系列革命遺址地、標誌地、紀念地,累計採制文字報導近50萬字、視頻作品近100個、圖片1萬餘幅。最終,包括寶興裏的故事在內的43期報導在報紙上與讀者見面,同時衍生的新媒體產品閱讀量逾2億。

  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上海報業集團將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

  上海兩會的會場上,來自上海報業集團旗下9家媒體的50名記者,手持雲台,成為融媒“輕騎兵”;圍繞民生、財經、科技等重點領域,遴選20家融媒體工作室進行專項培訓,培養一批“百萬大V”;“融媒雲課堂”突出强化技能,培養更多懂科技、懂內容、懂運營的複合型人才……

  “主流媒體必須從理念、內容、機制、手段等方面不斷深化改革、突破創新,及時提供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優質內容,讓體現主流價值觀的聲音更加響亮、深入人心。”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李芸說。

  做强內容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和知名品牌

  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由文匯報全媒體平臺推出的《大家聊巨變》系列記錄短片反響熱烈。8比特上海知名學者用豐富的學養和平實的語言,講述新時代十年上海發生的巨大變化,生動闡釋都市之變背後的思想偉力。

  “從主題策劃到內容製作、科技表現,這組融媒體產品堪稱精品佳作,深刻揭示了上海巨變背後的‘道’和‘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說。

  扎實做好重大主題文宣,讓新聞報導“動”起來、“活”起來,上海報業集團積極創新重大報導傳播模式,堅持“融”字當頭、“快”字優先、“新”字吸睛、“强”字傳播,集中力量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和知名品牌。

  2022年,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委外宣辦與解放日報社共同策劃、製作了首季10集《百姓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上海的實踐案例》系列短視頻,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從他們的視角看群眾生活的深刻變化。

  短視頻中,有老人對照顧自己的長護險護理員的感激,有環衛職工第一次來到環衛職工之家的欣喜……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視覺中心總監張陌說:“百姓是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實踐者、受益者。面對鏡頭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他們是最有說服力的。”

  首季10集《百姓話思想》在國內新媒體平臺播放量超過4000萬次;第二季20集在海內外媒體平臺的總流覽量達2.3億……以《百姓話思想》為代表,上海報業集團旗下媒體出品的《百年之詩》《愛上海的理由》《走通蘇州河》等融媒體產品,以短視頻、說唱、動漫、遊戲等多樣形式吸引受眾,用大流量凝聚正能量,讓黨的聲音傳得更廣更深入。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澎湃新聞,從2019年到2023年共推出5個系列微紀錄片——《大國大橋》《大國小路》《大國小鎮》《大國大城》《大國絲路》,分別聚焦新中國70年建設成就、脫貧攻堅戰畧、鄉村振興行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成果,在宏大背景下尋找敘事的“小切口”,每年策劃一個主題,每季包含8—9集微紀錄片,全網傳播量超3.5億次,通過持續創造標誌性產品,在主題報導領域形成可延續的品牌價值。

  守正創新努力提升中國故事國際表達能力

  2021年,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與新民晚報社策劃推出一個從外國人視角出發的融媒體項目《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邀請在滬的外國人分享他們的見聞感受,展現這座城市的發展進步與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業。

  英國知名紀錄片導演柯文思、上海中心塔樓首席設計師美國人馬溯、在上海定居10多年的澳大利亞人白馬克……100比特外國人走進鏡頭,形成100集紀錄片、100篇文字報導、100份海報,這個百集系列融媒體產品在海內外社交網絡上廣泛傳播,境內外播放量突破16億。

  “對中國、對上海的感受和故事,讓外國朋友自己來講述,更具有說服力感染力,也更有利於交流互鑒。”新民晚報社全媒體中心副總監、視頻攝影部主任薛慧卿說。項目成功後,新民晚報社又順勢推出《老外講故事·海外員工看中國》《老外講故事·另眼觀盛會》。眼下,第四季《老外講故事·“一帶一路”促共贏》正陸續上線播出。

  這是上海報業集團積極參與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實踐之一。澎湃新聞用戶端海外用戶超700萬,其中北美用戶占28%,歐洲、日韓、東南亞用戶分別占25%、18%、15%。澎湃新聞創辦的全英文媒體“第六聲”於2016年上線,形成網站+App+海外社交媒體帳號的傳播矩陣,在海外主要社交平臺上活躍粉絲數逾100萬,年覆蓋1.2億人次。

  上海日報2017年10月整體轉型後,打造融媒體外宣平臺“SHINE”。現時,上海日報網站年度流覽量3800萬,App下載量256萬,境外用戶訪問比例超過68%。

  “站在新起點,上海報業集團將堅持守正創新,强化國際傳播,引導組織骨幹記者努力提升中國故事國際表達能力。”李芸說。

  原載10月23日《人民日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