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十一國,我們看到了什麼?

四川 27℃ 0
摘要:2000多年前,一條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開闢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

2000多年前,一條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開闢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

1000多年前,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交融新時期。

10年前,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賦予古絲綢之路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涵。

1個多月前,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絲路花正開·“一帶一路”十周年全球調研行採訪組從四川啟程,在全球尋找絲路新故事。

通陸聯海,大道如砥。採訪組循著這條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路,深入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11個國家,走訪川企參與的特色項目,與各國政界、商界人士交流對話,向當地專家學者取經問道。聆聽歷史的回音,啟示未來的征程。我們試圖向您講述:在這11國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看到了更緊密的夥伴關係

川企“出海”領域更寬、合作更深、質量更高,在傳統強項領域站穩腳跟,在高鐵、汽車等新興領域跑出加速度

紐西蘭奧克蘭,機場抵達通道的指示牌,只有兩種文字:英文和中文。

波蘭華沙街頭,中國品牌的手機手錶滿大街可見。“四川造”電視搭乘中歐班列而來,市場佔有率不斷增長。

德國杜塞爾多夫國王大道,來自成都的女鞋,平均售價賣到3000歐元。

阿聯酋迪拜,世界最大的購物中心——迪拜購物中心裏,盒馬量販店的一串葡萄賣到近千元人民幣;海底撈火鍋店,高峰期需要排隊;自貢的紮染工藝品,擺進了櫃檯。

老撾萬象,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雪王”隨處可見。中老鐵路終點站旁的物貿集散中心,綴名為“四川西部陸海新通道”。……

這些行走途中的掠影,讓採訪組記者看見中國品牌海外征戰的成果,以及川企闖蕩世界的收穫。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拓展海外市場的脚步,愈發鏗鏘。

成都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至2022年,四川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規模從1535.3億元擴大到3788.7億元,年均增長10.9%。10年間,四川對共建國家進出口保持兩位數的年均增速,高出同期全國對共建國家進出口平均增速3.9個百分點。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梁勇從另一個數據維度概括10年間的成果:截至目前,四川與229個國家(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走出去”企業超1300家,全省約30%的對外貿易、90%的對外承包工程佈局在共建國家。

從川企“出海”領域看,產品不斷陞級,邊界不斷拓寬——此次全球調研行,採訪組記者見證了兩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一個屬於“四川造”汽車。9月上旬,在阿聯酋迪拜,採訪組記者見證140輛“四川造”汽車啟動商用首發。總部位於宜賓的凱翼汽車,於2021年開啟全球化戰畧,在馬拉加西率先破冰,如今又加速駛向中東市場。

另一個屬於“中國造”高鐵。10月2日,隨著列車呼嘯而過,印尼邁入高鐵時代。正在印尼採訪的採訪組記者,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作為中印尼兩國共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雅萬高鐵不僅是印尼和東南亞首條高鐵,也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其中,四川產品、四川隊伍、四川科技起到關鍵作用。全線3.8萬噸鐵路鋼軌,代表全球最高、最嚴的科技標準,全部來自“四川造”;地質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的二號隧道,由“川軍”中國電建水電七局攻克;供電調度系統,由川企提供。

這一路,採訪組記者看到四川在傳統強項領域站穩腳跟,以四川為主要班底的研究機構:中國-紐西蘭奇異果“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從項目化走向平台化,結出新碩果;四川水電“王牌部隊”跨越喜馬拉雅山,開發模式在尼泊爾落地生根;孟加拉達卡繞城高速公路,川企既是“承包商”,也是“投資商”。

採訪組記者更欣喜地看到,在高鐵、汽車等新興領域,開放合作之路勢不可擋,四川以敏銳的眼光、務實的行動,駛上快車道,跑出加速度。

從川企“出海”模式看,創新不斷湧現,逐步邁向高品質——高品質體現在從注重規模向注重效益轉變。義大利米蘭,四川省外貿機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在這裡主營量測和削切工具。雖然在當地只有3名工作人員,卻完成超過200億元的訂單。通過大數據技術創新,實現“四川製造+歐洲代工”生產模式。一條穿越阿聯酋7個酋長國的鐵路,沿線4個標段的貨運設施由在川央企承建,契约總額約5億美元。而在建設高峰期,中方也只有15名人員。“從既有的大土建、大基建項目走出來,將觸角深入門檻更高、附加值更高的項目領域。”專案經理林令强說,他們依託阿聯酋豐富的人力資源,大量聘用當地雇員,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高品質體現在從“單打獨鬥”向“抱團出海”陞級。在老撾萬象,由老中鐵路有限公司、四川省港投集團和在川央企中鐵二局攜手共建的萬象北物貿集散中心,正在加緊打造;在蘇伊士運河上,四川路橋集團與成都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聯合體,承建的全球跨度最大雙翼平旋雙線鐵路橋已基本完工。

從對外合作效果看,多元互動格局逐步構建——

行走在埃及、孟加拉等國的大學校園,中文是熱門專業,中國人是受歡迎的練習口語對象。對外合作逐步構建起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夯實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民意基礎。教育交流合作方面,過去10年間,我省依託共建“一帶一路”,創辦四川海外孔子學院11所,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實施“留學四川”計畫,打造四川省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在川高校接受共建國家留學生超1萬名。

人文交流合作方面,自貢彩燈先後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佔據92%的國際燈展市場份額。

衛生健康合作方面,四川向莫三比克等5個葡萄牙語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是全國承派國家數量最多的省份;與西班牙、阿根廷等國家共建“天府雲醫·海外惠僑遠端醫療站”4個,在捷克、阿聯酋等國家建成中醫藥海外中心8個。

我們看到了摸得著的機遇

通道的機遇、轉型的機遇、發展的機遇……用好這些全新的機遇,還有廣闊的、乘數級增長空間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潜力巨大。調研行進中,採訪組記者感受到熱氣騰騰的商機、生機勃勃的未來。站在十周年這一新的起點,有哪些全新的機遇在招手?通道的機遇,值得更用心去佈局。

從空中和陸地兩條線,採訪組一路尋找中歐班列和中老鐵路的印迹。成都、北京、柏林、華沙,經過兩次轉機,從華沙再改乘火車,我們抵達中歐班列的終點站:波蘭羅茲。在羅茲的工廠,生產線平均每5秒就有一臺電視機下線。中歐班列無縫串聯中國、波蘭兩端工廠供應鏈。過去幾年,波蘭工廠有五成比例的整機零部件由成都工廠生產並發運,今年已實現100%“四川造”。

成都飛昆明,從昆明南站搭乘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經過9小時旅程,期間兩次出境、入境檢查,我們抵達中老鐵路的終點站:老撾萬象南站。循著中老鐵路,已有四川企業來到萬象建立木薯種植基地,邀請當地農戶種植,企業提供技術支援,成熟後再收購運回國內。

“隨著中國西部成為中歐班列、中老鐵路等國際班列的主要始發點,西部大開發與國際大通道相關聯,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出現‘雙迴圈’的全面互動。”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說。

多位採訪對象均表示,用好中歐班列、中老鐵路這兩條重要通道,將發掘更多機遇。

波蘭投資貿易局駐華辦事處中國區首席代表尤德良認為,中歐班列不僅是一條物流通道,它將帶動沿線相關產業上下游發展,“讓通道的‘雙向性’更强,具備更强的可持續性;讓產業的‘互動性’更强,不斷圍繞通道做加法。”尤德良說,中歐班列的效用還應有乘數級增長空間。

老撾商會副會長萬通·斯特坤贊同這一觀點。在他看來,發揮好中老鐵路的價值,對中老兩國都是重大機遇。而以中歐班列、中老鐵路等為紐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畧相互激蕩,中國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超大規模市場和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持續釋放,也將為世界創造更多需求、帶來更多機遇。轉型的機遇,值得更積極去搶抓。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步深化,這在共建國家形成全新的廣闊機遇。

採訪組記者在阿聯酋看到,全球已並網單體容量最大的光伏電站已在阿布達比投產;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駛向中東,搶佔電車替代油車的歷史機遇。川企,也在這輛快車上。外貿“新三樣”(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風靡海外。今年前8月,四川“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達109.5億元,同比增長61.3%。

四川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基礎雄厚,發展勢頭強勁。如何發揮這些優勢,助力共建國家綠色低碳轉型,是未來“出海”的方向。數位絲綢之路成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引擎。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未來數位絲綢之路在數位基礎設施、智慧製造、智慧城市建設、跨境電商、數位文娛多個領域存在持續發展機遇。

發展的機遇,值得更深入去挖掘。

作為新型全球化合作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共建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調研行採訪組行走的孟加拉、印尼、埃及等國,都具有人口多、發展迅速,但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的特點,川企可以充分發揮基建優勢,在幫助這些國家的發展中實現共贏。

在已開發國家,也有“發展”空間。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的德國,消費實力强,工業水准高。但採訪組記者的手機上,鮮少出現5G字元,網絡也經常不線上。老牌工業強國在5G等新技術領域還有進一步“加速”空間,我們似乎又看見了一條四川高新技術企業“闖”歐洲的新路。

面向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在綠色、創新、數位等新合作領域探索中,還將持續向新而行。

我們看到了通向繁榮的未來

陸海相連,物暢人通。它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沿著歷史長河將流向令人憧憬的遠方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來,越來越多的共建國家同中國雙向奔赴,攜手開啟合作新篇章。而地處中國內陸的四川,又將以怎樣的姿態再啟新程?

此次全球調研行,記者一路走一路取經,各方共識彙聚成三個關鍵字:合作、專業、智慧。這三個關鍵字,也是當前川企“出海”所面臨挑戰的集中體現。

共識之一,不要“內卷”,要“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出海尋求市場和發展機會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走訪中,有不少企業提到,當地最“卷”的是中國企業:為拿下項目,有些企業不惜惡意降價,低價得標;還有企業將“預付款買貨”變“墊款買貨”,資金風險變大。大家一致認為,“內卷”做不大市場蛋糕,合作才能共贏。一些合作探索具有探路意義,例如在川央企水電五局與印度排名第一的工程公司合作,聯手在第三國阿聯酋開拓市場。意中交流協會主席、義大利四川總商會會長朱裕華也建議,中意一起開拓共建“一帶一路”新市場、新空間,比在歐洲爭奪成熟度極高的本土市場要容易得多。

共識之二,不要“外行”,要“內行”。

川企“出海”,過去常常是在國內怎麼幹出去也怎麼幹,唯一不同的是配了翻譯。如今情况有所改觀,但專業化程度仍然是川企“走出去”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同國別的情况千差萬別,例如紐西蘭對規制要求高,合規成本也高,外國產品要打入紐西蘭市場極為困難;歐洲的消費者口味非常挑剔,成都女鞋既要堅持“做自己”,又要做到與國際時尚相結合,才能穩住脚跟。知己知彼,善用所長。在專業化這條路上,川企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共識之三,不要“蠻力”,要“巧力”。

借水行舟,事半功倍,“走出去”需要智慧。在新加坡,川企新希望集團的佈局不僅有實體工廠,還建立了海外發展總部。以新加坡為平臺,深耕亞洲區域,拓展歐洲和非洲市場。採訪組記者在迪拜商會採訪時發現,長三角地區跟商會合作搭建創新平臺,借力商會遍佈全球的網絡,幫助企業更快“出海”。帶著內陸腹地對於開放前沿的無限想像,我們即將開啟“一帶一路”下一個十年。

它承載著普通人的期待。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羊毛製品店老闆潘迪跟著“一帶一路”來到成都參加西博會,幾天時間賣出了7萬多元的商品。他期待,讓更多尼泊爾特色小商品“闖”進中國大市場。印尼雅加達,長虹工廠22歲的員工阿裡正忙碌地準備自己的婚禮。他期盼,能一直有這份穩定的收入,扛起養家的責任。新希望六和在埃及的第一座工廠裏,34歲的穆罕默德·拉馬丹帶著村裡40多名同鄉來工廠打工。他期望,工廠可以帶動更多當地人就業。

它承載著企業家的期待。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聯合四川省統計局社會經濟調查中心,對100家川企進行共建“一帶一路”海外市場開拓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們對開拓海外市場意願强烈,希望得到政府部門更多的牽線搭橋、資訊提供和相關培訓。

它承載著社會各界的期待。恢復航線,加大投資,拓寬合作領域,更加融入本地……關於未來,社會各界以奮進的姿態再啟新程。

跨越國界、時空和不同發展階段,連接陸地與海洋,共建“一帶一路”,正在續寫一個個攜手發展的新故事。它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沿著歷史長河將流向令人憧憬的遠方。(記者李欣憶王眉靈陳碧紅付真卿

标签: 一帶一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