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橋街道社區食堂引入市場機制提高運營效率讓百姓得實惠

上海 44℃ 0
摘要:現時美好生活館工作日客流達800人次。招牌上寫著“塘橋美好生活館”,這是浦東新區塘橋街道建設啟用的第二家社區食堂。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費維照說。

現時美好生活館工作日客流達800人次.jpeg

現時美好生活館工作日客流達800人次。資料圖片

  記者杜晨薇

  上月,浦東新區北園路上一處淡黃色房子開門迎客。招牌上寫著“塘橋美好生活館”,這是浦東新區塘橋街道建設啟用的第二家社區食堂。

  過去由於資源緊張,塘橋長期沒有社區食堂,老人助餐等公共服務也很難開展。新開業的美好生活館彌補了這一功能缺失。不過,作為一個公共服務產品,街道將它裝修後,沒有介入運營,而是聘請了協力廠商餐飲公司,財政沒補貼過一分錢。“公共服務要優質、永續,必須尊重市場規律,讓政府、社會、羣衆各自發揮特長。”塘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費維照說。

  據介紹,另兩處美好生活館進入建設準備階段,建成後將形成轄區“東西南北”各一家的均衡覆蓋局面。

  引社會力量辦公共服務

  自打塘橋街道引入社會力量辦公共服務後,很多賬都要重新算。

  慈善超市,以前是作為給社區困難群體發放物資的倉庫,由街道自己運營。“我們配了3個工作人員,再給予15萬元的管理費,合計一年支出30萬元。”費維照說。引入公益社會組織“善淘”來運營後,街道一次性投入90萬元重新裝修,每年的財政投入縮減了一大半。

  南泉菜場的經營有異曲同工之處。原先街道自主經營,一年有160萬元左右的收入。前不久,塘橋引進了浦商集團帶資改造運營南泉菜場,並按市場評估價與浦商集團簽訂租賃協定,保障了街道的收益。

  這些只是帳面上的變化,更大的收益在背後。以前的慈善超市無人問津,現在日營業額可超過千元。工作人員丁薇燕說,因“善淘”在全市經營多家慈善超市,具備豐富的經驗。他們將塘橋街道慈善超市設計成了兒童友好型空間,並通過重點銷售兒童用品,吸引了一批媽媽粉。

  南泉菜場交到浦商集團後,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購物體驗。周阿姨告訴記者,自己住在塘橋10年,以前買菜恨不得捏著鼻子走,環境擁擠、氣味差。改造後,環境明亮了,檔口多了,價格也更透明,菜場周邊還多了一圈小餐飲店。

  “政府在統籌資源上有優勢,但效率不高。一件公共產品,出發點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落腳點是讓老百姓得實惠,過程中引入市場機制提高運營效率,這並不衝突。”費維照說。

  給運營方最大的自主權

  其實浦商集團對南泉菜場的投入不少。南泉菜場負責人麥勇敏介紹,從前期裝修,到過程中為化解菜場和樓上居民樓衝突而新增的改造費用,“現時已投入了800多萬元,預計收回成本要三四年”。可為什麼市場主體依然願意參與進來?一方面,居民有剛需,開業後不久,南泉菜場的客流量在浦商集團運營的100多家菜場裏能排進前10比特;另一方面,街道在劃好民生紅線的前提下,給了運營方最大的自主權,浦商集團得以通過改造優化菜場沿街商鋪,提高租金收益。

  近日,菜場北門新裝修的門面掛起了瑞幸咖啡的招牌。麥勇敏說,環境一變,招商勢頭也好了,老字型大小、咖啡館現在都來看鋪面。

  美好生活館的建設,更是統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一次實踐。開業後,塘橋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低保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群體,可辦理就餐優待卡,享受8折、8.5折、9折三個檔次的優惠。這樣的優惠放在別的社區食堂,多半要靠政府補貼來實現,而且上海相當比例的社區食堂都免房租和水電費。可茂興路美好生活館的運營方,卻要自付房租、水電費、物業費,甚至居民就餐優惠的部分也要自行承擔。“美好生活館由街道負責精裝修後,協力廠商機构拎包入住,往後就要自負盈虧。”街道社區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朱洋說。

  看上去市場主體有些吃虧,費維照說出裡面門道,作為浦東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區域之一,塘橋街道人口眾多、空間狹小,想要完全利用政府資源開辦公共服務不現實。為了呼應老百姓對社區食堂的需求,街道四處籌措,最終通過區機管局調撥一處、國企轉讓一處、自身騰退一處、社會租賃一處,找到了合計4400平方米的空間用於安排公共服務。不過,其中兩處是要承擔一定租金的。街道將免租的和付租的房屋打包成一組,引入同一家協力廠商機构,讓其自主平衡收益。

  “我們負責運營的茂興路店雖有租金成本,但因北園路店無租金壓力,且靠近兩家三甲醫院,社會客流占60%以上,兩處協同管理就能平衡收支。”運營方經理沈志强說。

  考核權交到老百姓手上

  最近有顧客反映,北園路美好生活館的蓋澆飯不便宜,街道做了大量調研後發現緣由。店內早餐檔、炒菜檔是惠民檔口,一頓午飯的平均客單價在20元左右,就餐優待卡用戶還能做相應减免,和其他社區食堂價格差不多。燒臘、面以及飲品非剛需,價格稍貴,但仍可享受折扣。

  “社區食堂的確有它公益的一面,但也應區分人群、豐富產品,讓市場機制在其中發揮作用,才能保證長期高品質運營。”費維照說,政府不兜底,價格也絕不是越低越好。

  社區食堂好不好?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塘橋讓老百姓來評判。現時街道定期組織周邊社區的志願者、樓組長等試菜並打分,如果羣衆綜合滿意度連續兩個月低於80%,運營方將面臨退出運營的處罰。“有了這套辦法,我們也不用擔心社區食堂出於逐利目的,怠慢優惠群體。”朱洋說。截至目前,塘橋已有3000多居民辦理了就餐卡,送老年餐上門的單量也新增到每日200餘份。菜場去留的考核權,同樣交到老百姓手上。滿意率不達標或出現安全事故等,都一票否决。

  費維照說,通過政府邏輯加市場邏輯,塘橋街道不但提升了公共服務的效率和品質,節約了政府投入,啟動了市場積極性,也避免了衝突,實踐了“解决今天問題的辦法要為明天的發展騰出空間”的都市更新理念。

标签: 社區功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