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瑞哲李蕾黃海華
近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文宣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文宣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上海高校負責同志和廣大教師表示,文宣思想文化工作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橋樑,又是支撐高校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按照這一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開展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高校文宣思想文化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把價值觀塑造擺在人才培養首位
身在高校校園,以文化人、以文育才,還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陣地。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習近平文化思想鑄魂育人,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步調,築牢思想政治根基,讓思政工作活起來,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不斷提升師生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戰。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表示,全校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落實“七個著力”重要要求,深入踐行“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方法,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特色優勢,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始終把價值觀塑造擺在人才培養首位、鑄魂時代新人,努力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屹立世界學術之林,築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承重牆”,弘揚紅色基因和復旦精神,積極服務都市和社會文化建設,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復旦貢獻。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宣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訓示內涵豐富、論述深刻,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文宣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上海交通大學作為一所融合理工科優勢的新文科建設强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積極發揮高水准綜合性大學的學科與人才優勢,在思想文化研究與傳播等相關領域不斷做出探索和創新,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
文教一體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創新
在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看來,這次會議上首次正式提出的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闢深邃,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佈局上的部署要求。“上海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主導創辦並實際領導的第一所正規大學,將牢牢把握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承擔新的文化使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培養傳承紅色基因、賡續中華文脈的時代新人。”
文教一體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創新。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表示,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也是高校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必須履行的一項重要職能。“我們要在實際工作中,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相結合,在創造性踐行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過程中,特別需要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思政育人功能,推進沉浸式美育思政大課建設,將美育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學段,培養博雅審美鑒賞力,激發美育思政創造力,探索美育思政引領的教學實踐協同格局。”
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宣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也具有很强的指導性、實踐性,為進一步做好文宣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切實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堅持立德樹人,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强化學術研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學理支撐;推動國際合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搭建橋樑。同濟也將加强大學文化課程、平臺和陣地建設,涵養以“同濟天下、崇尚科學、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為特質的新時代同濟文化,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新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十分豐富、論述極為深刻,使人振奮。”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孟鐘捷表示,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華東師大應有大作為。學校堅持以“育人、文明、發展”為覈心使命,錨定卓越航標,立志成為引領育人創新的教育高地,積極參與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國知識體系,主動擔當改變世界新力量源泉的重要供給者,從而能够為持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貢獻華東師大智慧。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高等外語院校應當進一步發揮語言優勢和話語優勢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薑鋒表示,上外致力於把文化定力的培養落實到學生對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的自覺意識和反思能力中,培養學生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準確、客觀、生動地講述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立場,表述中國理念;培養學生對中外文化差异敏銳的審辯思維,具有融通中外敘事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文化自信,既紮根中華大地,又堅持胸懷天下,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海納百川的開放姿態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