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俊傑
這是國際企業家與上海市市長的35年之約——每年金秋時節,他們以各種管道相聚上海,參加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市諮會,IBLAC)。在這裡,上海聆聽世界聲音,學習先進經驗,提升治理能力。
3年線上會議後,今年市諮會成員將重聚上海,在感受都市變化同時,為上海發展出謀劃策。上海也將繼續用好這一彙聚全球智慧平臺,在日益激烈的全球都市競爭中,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以更高水准改革開放贏得更廣闊未來。
“感謝上海傾聽我們的聲音”
1991年市諮會上,荷蘭帕科德公司董事長克裏恩斯提出,考慮到上海港吃水限制,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及新一代散裝船的停靠會受到限制。他向上海市市長建議,應該開掘垂直於河道的專業性碼頭,按碼頭的專業性質,在其周圍形成一整套的配套服務公司。
2005年市諮會開幕前一天,上海市市長邀請與會成員參觀即將通車的東海大橋及正在建設中的洋山深水港,看到建議得到採納,國際企業家非常興奮。而今,上海港集裝箱輸送量已連續13年位居全球首位。
“Thank you for hearing us(感謝你們傾聽我們的聲音)”。2009年市諮會晚宴上,時任市諮會主席、普華永道全球榮譽主席沈德培有感而發。作為市長特邀客人,已參加22次市諮會的里安集團主席羅康瑞亦有同感:“IBLAC的願景是彙聚全球智慧,推動上海發展,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視與會成員和嘉賓的建議,並積極回應與採納。”
上海更感謝來自世界的聲音。35年來,大到都市發展戰略、未來產業重點、吸引人才策略,小到計程車保險帶設定、民用電梯安全、綠地規劃設計,借助這一世界智庫平臺,上海汲取全球智慧、助推都市發展。
市諮會成員、英國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對此感觸頗深。2004年至2006年他在上海生活工作,見證了這座城市社會經濟快速變革,“IBLAC推動上海發展成為國際領先的大都市,我相信它能為上海在建設永續和創新之城中發揮更積極作用”。
截至2023年,“洋高參”已從最初的8個國家12人,逐步增加到15個國家43人,既有來自美德法英日等已開發國家,也有來自泰國、新加坡、智利等新興市場;企業行業分佈逐步向生物製藥、食品加工、節能環保、交通物流、金融審計等領域擴展,成員結構更合理,代表性更廣泛。
更重要的是,市諮會對上海的意義已遠超每年一兩天的相聚。在不同時刻,市諮會成員都在向世界傳遞看好上海、看好中國的資訊。2002年會議期間,會議主席代表全體成員給國際展覽局寫信,表示支持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2003年“非典”肆虐期間,多家醫藥領域成員企業給予上海無私幫助;過去3年,即便不能來現場參會,國際企業家也相聚“雲端”為上海出謀劃策。
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市諮會將發佈成員集體簽名的35周年共同願景,向全球展示企業家繼續支持上海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信心與决心。
“我有悄悄話要跟上海市市長說”
採訪中,不止一比特市諮會參與者感慨:“想不到這個會議竟堅持了35年。”
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上海發展為國際企業家帶來機遇。
人們感慨當年市諮會創立者的智慧——
比如,一個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市諮會主席、副主席遴選機制規定,3比特副主席分別來自美洲、亞大及歐非三大區,以此確保市諮會成員的廣覆蓋與區域代表性;下任主席要從這3比特副主席中遴選,確保新主席熟悉情况,市諮會運作不受換屆影響。
再如,一條頗為大膽的“遊戲規則”——國際企業家如果連續兩年不到會,會自動按退會處理。也正是因為市諮會的高門檻確保了其含金量,申請入會的企業家絡繹不絕。到了2004年,這條規則正式寫入市諮會章程。
人們還感慨35年來上海與國際企業家間的互動——
2009年,在市諮會前主席格林伯格建議下,市諮會下午會議改為閉門會議。有親歷者回憶,“老先生認為,企業家在媒體前說話四平八穩,但講真心話,甚至sharp(尖銳)點,一直是市諮會最大的特點”。從那次起,在相對封閉空間內,上海市市長和全體副市長與成員圍坐一起,企業家甚至把中國區總裁請出會場,“我有悄悄話要跟上海市市長說”。
在之後兩個小時內,上海市領導接連提問、成員豎起席卡踴躍回答。市領導可以聽到成員們對上海的心裡話,包括提升上海營商環境、縮短負面清單、實施審慎監管等,言辭直率不無犀利。
除此之外,市諮會成員每年要為上海發展撰寫論文。為了交出一篇能“出圈”的論文,許多成員在公司總部搭建寫作團隊,利用企業布點全球優勢,搜集整理海外都市經驗做法,為上海發展提出高品質、有針對性的建議。
“一篇論文要用一年時間來準備”,這已成為不少市諮會成員的習慣,上海也從中獲益匪淺。
提升“國際高參功能”與“國際敘事功能”
今年是德國汽車企業采埃孚集團新任主席兼CEO柯皓哲首次參加市諮會。他與瑞士物流巨頭德訊集團CEO博思帆一起,成為市諮會最新的兩位成員。
2020年7比特國際企業家申請、2021年有15比特、2022年有11比特……從某種意義上說,遴選哪些企業家入會,代表著市諮會未來發展方向。“我們希望邀請那些全球知名、上海需要、且看好上海未來的國際企業家入會。”市諮會秘書處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申請入會的成員企業中,一半是全球500强企業,行業覆蓋汽車、物流、保險、電器製造、消費品零售等領域。
除了繼續吸納新生力量外,已過而立之年的市諮會也在進一步提升擴展功能。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看來,一方面要提升其“國際高參功能”,發揮成員在全球工商界的高端聯通優勢和資源連結特長,為上海及長三角數位化、綠色化、智能化提供更多前瞻性决策方略;另一方面要提升其“國際敘事功能”,發揮成員在國際工商產業界的話語影響,吸引更多國際知名企業投資中國和上海,助推上海全球資源配置中心的能力建設。
有學者表示,考慮到都市治理已成全球性議題,市諮會有條件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每年會議上,企業家會提出大量可操作建議,演講嘉賓給出前瞻性觀點,這對推動解决全球都市共性問題大有裨益,期待市諮會成為“未來都市研究站”。
與此同時,上海與市諮會成員間的互動也日益頻繁且更加下沉。上海還通過“成員企業早餐會”“政企交流沙龍”“成員企業投資服務”等形式,完善與成員企業間常態化、機制性交流。今年7月,市外辦就在張江羅氏製藥公司舉行首場政企交流沙龍,市領導聽取企業代表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升級的建議。
國際企業家對此是“有感”的。從2011年就代表企業參會的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表示,通過市諮會等開放交流平臺,上海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這也促進我們更有動力持續陞級中國戰畧、强化中國佈局。未來企業將繼續深耕中國,繼續將開放的上海作為企業‘中國中心’”。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2010年,時任市諮會主席沃倫伯格用英文吟誦這句古詩,表達對市諮會未來的期望。這也是上海創辦市諮會的初心所在——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上海都將繼續登高望遠,繼續以開放贏得未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