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試點尋找脫貧地區發展“快速通道”

四川 22℃ 0
摘要:近日,省鄉村振興局、財政廳印發《關於開展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助推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工作試點的通知》,在綿陽市平武縣等15個脫貧縣(市、區)開展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試點,在瀘州市古藺縣等15個脫貧縣(市、區)開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試點,在凉山州金陽縣天地壩鎮東山社區等18個安置區開展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示範區創建試點。


馬邊彝族自治縣曙光社區。馬邊彝族自治縣鄉村振興局供圖


華鎣市祿市鎮梨香花海景區。華鎣市鄉村振興局供圖

三大試點一覽

試點範圍

試點縣在88個脫貧縣中選擇,優先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試點縣安排的項目優先覆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和脫貧村

試點內容

●脫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試點

圍繞1—2個縣域主導產業,從產業基地、加工、流通、市場、機制等全鏈條入手,加快補齊科技、設施、行銷等短板,推動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創新建立更加有效、更為緊密的聯農帶農機制,探索構建試點縣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體系,讓脫貧羣衆更多分享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助推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和脫貧羣衆持續增收

●脫貧地區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試點

探索深化以農業產業為主體的一二三產業和農旅文融合發展模式,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同人居環境、鄉村生活、鄉村文化等元素深度融合,形成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新景象,走出一條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共建共用、合作多贏的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試點縣特色產業不斷壯大、三產融合更具特色、利益聯結不斷深化

●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示範區創建試點

重點支持試點縣持續抓好安置區後續扶持工作,聚焦搭建穩定就業平臺、建設產業園區和幫扶車間、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准、推進社區數位化建設等重點任務,創新創建形式、豐富創建內容,促進搬遷羣衆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加快搬遷羣衆社會融入,著力建設和睦、和順、和諧、和美新型社區,確保搬遷羣衆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近日,省鄉村振興局、財政廳印發《關於開展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助推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工作試點的通知》,在綿陽市平武縣等15個脫貧縣(市、區)開展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試點,在瀘州市古藺縣等15個脫貧縣(市、區)開展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試點,在凉山州金陽縣天地壩鎮東山社區等18個安置區開展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示範區創建試點。

為何要在脫貧地區進行試點?又將怎麼試?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尋找“快速通道”

提升幫扶資金使用效益

“中央有要求,脫貧地區有需要。”提及為何要開展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工作試點,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央設立5年過渡期,目的就是要加快脫貧地區發展,與其他地區一道推進鄉村振興。現時過渡期過半,脫貧地區在全面發展的同時,還要聚焦小切口,在局部尋找發展的“快速通道”。

與此同時,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逐步提高。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今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產業發展的比重力爭要提高到60%以上。省級財政銜接資金每年用於產業的比例不低於50%。幫扶產業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如何保證資金真正見效?

“大部分脫貧地區的第一產業都有了基礎,但如何提高產業附加值,還需要再探索,也才能提升幫扶資金的使用效益。”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囙此,在確保符合省級銜接資金使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省鄉村振興局聯合財政廳開展相關試點,時間為一年,力爭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標誌性成果,推動脫貧地區鞏固銜接工作提質增效。

試點中,入選脫貧縣和安置區將獲得省級銜接資金單獨支持。同時,省鄉村振興局將成立試點專班和3個試點小組開展不定期督促指導,確保各項試點任務取得實質性進展。

聚焦優勢產業

讓羣衆分享增值收益

聚焦產業,試點的側重點各有不同。脫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發展試點,主要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展開。“產業必須有基礎,並且在試點區域優勢明顯。”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試點項目需要從基地、加工、流通、市場、機制等全鏈條入手,加快補齊科技、設施、行銷等短板,讓脫貧羣衆更多地分享產業鏈的增值收益,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和脫貧羣衆持續增收。

巴中市平昌縣選取肉牛產業作為全產業鏈發展項目。平昌縣肉牛養殖歷史悠久,建有肉牛規模養殖場429個,全年存出欄肉牛17.2萬頭。產業優勢明顯,但也面臨著本地優質飼草不足、60%以上需要外購的難題。此外,肉牛以活體交易為主,市場價格波動大。

如何補鏈?平昌縣擬建設飼草種植基地和肉牛屠宰加工廠,通過牧草種植、牛場和屠宰加工廠建設,解决飼草不足、精深加工缺乏問題。

脫貧地區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試點則重點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同人居環境、鄉村生活、鄉村文化等元素深度融合。試點中特別指出,每個試點縣(市、區)需要建設1個以上集生態採摘、觀光旅遊、休閒休憩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集中區。

“我們月壩露營基地趕在了國慶長假前建成完工。”9月26日,廣元市利州區鄉村振興局局長鄭璐向記者介紹,利州區選取白朝鄉月壩村、徐家村,龍潭鄉金鼓村、曙光村作為試點,打造集種植、加工、旅遊為一體的農業產業示範園,利用項目區現有的土地資源種植食用菌及紅梨,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蜜梨是華鎣市的特色農業產業,全市建成4萬畝標準化蜜梨基地,區域內旅遊資源也很豐富。“我們準備實施包括蜜梨高接換種、農家民宿改建、梨香花島優化建設等10個重點專案,完善配套一二三產業基礎設施,讓來往的遊客能在旅遊區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華鎣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陳思平說。

聚焦重點區域

增强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

易地搬遷安置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主戰場。如何讓易地搬遷羣衆“穩得住,能致富”?

全省在18個安置區開展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示範區創建試點,圍繞安置區就業幫扶、產業幫扶、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完善提升等重點工作,以安置區搬遷羣衆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為目標,帶動全省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實現高品質發展。

“不同規模的社區有不同的試點內容。”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在3000人以上集中安置區,除了在防止返貧常態化監測幫扶、搬遷羣衆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等方面加大示範建設力度外,還需要進行“數位社區”建設。

被納入試點的凉山州喜德縣光明鎮彝欣社區正在打造“數位社區”。“前幾日家裡的插座壞了,給社區反映後,當天物業公司就派維修師傅上門修好了。”彝欣社區居民諾爾呷呷告訴記者。

“社區打造了一個智慧系統數位平臺,羣衆可以通過手機及時瞭解社區公告,繳納電費等費用,發佈社區環境衛生、家電維修等需求,實現居民‘點單’社區‘接單’。”彝欣社區黨委書記吉力阿體介紹,試點中,針對社區土地較少的現實難題,計畫投資建設18個平臺太陽能集裝箱養菇園區建設項目,既能為社區羣衆增收,也能發展壯大安置區農村集體經濟,同時還可以發展集裝箱底部燒烤攤等服務業。

位於馬邊縣的曙光社區是樂山市最大的樓盤式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安置了來自周邊7個行政村的593戶2900多人,試點中將著力對基礎設施進行陞級。“社區有汙水處理廠,但同時也在處理周邊街區和農戶的污水,處理能力跟不上。”曙光社區黨支部書記巧吉果日介紹,社區擬對雪口山鎮汙水處理廠進行擴容,改善人居環境。

“試點重在探索新模式、新路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也要提高銜接資金使用和項目實施績效,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羣衆內生發展動力。(記者燕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